脉诊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81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脉诊臂,包括臂体组件以及设置于臂体组件上的传感器组件;所述臂体组件包括固定座、通过第一阻尼铰链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竖板、通过第二阻尼铰链安装在竖板上的弯板部、通过第三阻尼铰链安装在弯板部上的横板;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脉诊臂,具备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结构,通过阻尼铰链能够在姿态调整后使脉诊臂保持在该姿态,有利于使传感器与脉搏之间形成的压力稳定和准确,从而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诊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脉诊臂,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脉象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脉搏信息的设备,主要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人体脉搏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074584U所公开的一种中医脉象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象数据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脉诊臂是中医脉象数据采集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传感器通常设置于脉诊臂的端部以便于采集人体脉搏数据,脉诊臂上设置有多个摆动或转动部件,以能够调节脉诊臂的姿态,在使用时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诊台上,下压脉诊臂使传感器触碰手臂的脉象采集部位,找准后通过脉诊臂中的气缸向下推动传感器使传感器与患者脉搏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力作用。在脉诊臂上还需要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以防止压力过大损坏传感器以及损伤患者肢体,例如CN215338385U所公开的一种过载保护组件及脉象数据采集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脉诊臂通过气缸推动传感器向下形成压力,这种操作方式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并且传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形成的压力无法调节,影响了采集到的脉象数据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脉诊臂上需要设置多个摆动或转动部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部件较少、装配较为简易的脉诊臂组装结构,能够使脉诊臂在使用时保持稳定姿态,以免对传感器与脉搏之间形成的压力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结构较为简单,能够在调整姿态后使其保持在该姿态的脉诊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脉诊臂,包括臂体组件以及设置于臂体组件上的传感器组件;所述臂体组件包括固定座、通过第一阻尼铰链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竖板、通过第二阻尼铰链安装在竖板上的弯板部、通过第三阻尼铰链安装在弯板部上的横板;所述第一阻尼铰链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插入第一安装座内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竖直设置,第一安装座与第一轴分别固定于固定座和竖板上;所述第二阻尼铰链包括第二安装座和插入第二安装座内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水平设置,第二安装座与第二轴分别固定于竖板与弯板部上;所述第三阻尼铰链包括第三安装座和插入第三安装座内的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与第二轴平行设置,第三安装座与第三轴分别固定于弯板部与横板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板上。
[0005]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向垂直于第二轴的方向延伸并与弯板部相固定;所述竖板顶部设置有托板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为圆弧状并且顶在所述托板部上。
[0006]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托板部上。
[0007]所述第一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在第一板上设置有垂直第一板的安装凸板,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凸板上。
[0008]所述第一轴为旋转支撑轴,用于支撑所述竖板。
[0009]所述第一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竖板上。
[0010]在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轴穿过的通槽。
[0011]在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竖板的旋转角度。
[0012]所述固定座包括座板、底板以及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与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底板固定于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固定立板上;所述第一阻尼铰链与所述加强块安装于固定立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安装于固定立板的另一侧。
[0013]所述座板上开设有走线孔。
[0014]所述第三轴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向垂直于第三轴的方向延伸并与横板相固定;所述第三安装座上设置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向垂直于第三轴的方向延伸并与弯板部相固定。
[0015]在所述横板部或者传感器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限制横板与弯板部之间的旋转角度。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脉诊臂,具备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结构,通过阻尼铰链能够在姿态调整后使脉诊臂保持在该姿态,有利于使传感器与脉搏之间形成的压力稳定和准确,从而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脉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脉诊臂的壳体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脉诊臂的臂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臂体组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1]图5为第一阻尼铰链、第二阻尼铰链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3]图7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8为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

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脉诊臂,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臂体组件2以及设置于臂体组件2上的传感器组件3。
[0027]所述臂体组件2包括固定座21、通过第一阻尼铰链22安装于固定座21上的竖板23、通过第二阻尼铰链24安装在竖板23上的弯板部25、通过第三阻尼铰链26安装在弯板部25上的横板27。
[0028]所述固定座21包括座板211、底板212以及固定立板213,所述固定立板213与底板
212为一体成型结构,底板212固定于座板211上。所述第一阻尼铰链22包括第一安装座221和插入第一安装座221内的第一轴222,在第一安装座221内设置有阻尼装置能够为第一轴222的相对旋转提供阻尼力。所述第一安装座221固定于所述固定立板213上。所述第一轴222竖直设置,在第一轴22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23,所述第一固定块223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竖板23上。
[0029]所述第一轴222为旋转支撑轴,用于支撑所述竖板23。为了提高第一阻尼铰链22的结构强度,在所述固定座21上还设置有加强块214,所述加强块214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轴222穿过的通槽214a。加强块214能够对第一轴222起到轴套的作用,能够防止第一轴222受力弯曲或偏移。
[0030]在所述固定立板213上还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限位板215,所述第一限位板215用于限制所述竖板23的旋转角度,当立板向两侧转动至最大行程位置时,能够抵触到第一限位板215的两侧边缘,从而被第一限位板215阻挡。
[0031]所述第一阻尼铰链22与所述加强块214安装于固定立板213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215安装于固定立板213的另一侧。
[0032]所述座板211上开设有走线孔211a。
[0033]所述第二阻尼铰链24包括第二安装座241和插入第二安装座241内的第二轴242,所述第二轴242水平设置。在所述竖板23顶部设置有托板部231,所述第二安装座241固定于所述托板部231上。所述第二轴24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43,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诊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组件以及设置于臂体组件上的传感器组件;所述臂体组件包括固定座、通过第一阻尼铰链安装于固定座上的竖板、通过第二阻尼铰链安装在竖板上的弯板部、通过第三阻尼铰链安装在弯板部上的横板;所述第一阻尼铰链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插入第一安装座内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竖直设置,第一安装座与第一轴分别固定于固定座和竖板上;所述第二阻尼铰链包括第二安装座和插入第二安装座内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水平设置,第二安装座与第二轴分别固定于竖板与弯板部上;所述第三阻尼铰链包括第三安装座和插入第三安装座内的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与第二轴平行设置,第三安装座与第三轴分别固定于弯板部与横板上;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向垂直于第二轴的方向延伸并与弯板部相固定;所述竖板顶部设置有托板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为圆弧状并且顶在所述托板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二轴;在弯板部上设置有垂直弯板部的安装凸板,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凸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春刚路杰张永厚
申请(专利权)人: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