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盒,外壳和内壳均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结构,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内壳上设有第二开口,内壳设于外壳的内腔中,内壳与外壳之间进行相对周向转动以使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正对连通、或者相互错位封闭;内壳的两端敞口处分别设有耳机仓,耳机仓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耳机仓经内壳的端部敞口伸入内壳的内腔中,两个耳机仓沿内壳的轴线方向相对运动以使容纳槽内正对第二开口,两个耳机仓沿内壳的轴线方向相背运动以使容纳槽远离第二开口;复位件设于内壳的内腔中,用于向耳机仓施加作用力以使耳机仓向耳机盒的外端侧运动。该方案通过按压充电盒的两端来实现耳机的取放,避免盖体受外力而易导致耳机盒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盒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盒。
技术介绍
[0002]无线耳机通常配有配套的耳机充电盒,耳机充电盒不仅能够对无线耳机进行收纳,还能够为无线耳机提供充电功能。现有的无线耳机充电盒通常为翻盖结构,并通过充电盒盖体的打开与关闭来控制与其他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在无线耳机充电盒的盖体打开时,盖体与充电盒的主体只通过转动轴进行连接,因此在充电盒打开,盖体受到外力时,容易造成盖体与充电盒的主体脱离,从而导致充电盒的损坏。
[0003]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耳机盒,提供一种新的耳机取放方式,通过按压充电盒的两端来实现耳机的取放, 避免盖体受外力而易导致耳机盒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盒,包括:
[0007]外壳,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
[0008]内壳,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结构,所述内壳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进行相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正对连通、或者相互错位封闭;
[0009]两个耳机仓,所述内壳的两端敞口处分别设有所述耳机仓,所述耳机仓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所述耳机仓经所述内壳的端部敞口伸入所述内壳的内腔中,两个所述耳机仓沿所述内壳的轴线方向相对运动以使所述容纳槽内正对所述第二开口,两个所述耳机仓沿所述内壳的轴线方向相背运动以使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二开口;
[0010]复位件,其设于所述内壳的内腔中,用于向所述耳机仓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耳机仓向所述耳机盒的外端侧运动。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在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内壳滑动连接。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内壳的内周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内壳的轴向滑动连接。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
[0014]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内壳的端壁抵靠以限制所述耳机仓向所述耳机盒的内侧运动位置;
[0015]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上,所述复位件被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与所述内壳的端壁之间。
[001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在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卡勾部,两个所述卡勾部卡接以限制两个所述耳机仓的相背运动位置。
[001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错开设置,两个所述耳机仓相对运动时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另一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旁侧。
[001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在远离所述内壳的一端上设有端头部,耳机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端头部从所述外壳的端部敞口露出。
[001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内壁上设有限位部,耳机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上方以限制所述容纳槽内耳机的位移。
[002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耳机柄的上方,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用于为所述耳机柄让位的让位凹槽。
[002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周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第三导向部,所述内壳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与所述第四导向部配合以限制所述内壳、所述外壳的轴向运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3]本申请中的耳机盒外部轮廓呈胶囊药丸式结构,通过按压耳机盒的两端耳机仓,使两个耳机仓相对运动,带动容纳槽向开口处运动,此时即可进行耳机的取放操作。耳机取放完成后,松开耳机盒的两端,两个耳机仓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相背运动,带动容纳槽从开口处移开,即可对放置在容纳槽内的耳机进行可靠的收纳限位。整个操作过程便捷,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按压式开关盒操作过程,提高使用体验。
[0024]本申请中的耳机盒改变现有技术中的盖体开关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因盖体受外力而导致耳机盒易损坏的问题。
[0025]通过外壳与内壳的相对周向转动实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正对连通、或者错位封闭,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操作体验。
[0026]耳机仓的安装充分利用内壳的内腔空间,耳机盒整体结构小巧紧凑。
[0027]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盒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机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0032]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盒的爆炸图;
[0033]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两个耳机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盒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0037]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耳机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0
‑
外壳,110
‑
第一开口,120
‑
第三导向部;
[0040]200
‑
内壳,210
‑
第二开口,220
‑
第四导向部,230
‑
第二导向部,240
‑
限位部;
[0041]300
‑
耳机仓,310
‑
主体部,311
‑
第一限位台阶,312
‑
第二限位台阶,313
‑
第一导向部,320
‑
第一延伸部,321
‑
容纳槽,330
‑
第二延伸部,331
‑
卡勾部,340
‑
端头部;
[0042]400
‑
复位件;
[0043]500
‑
耳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内壳,其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筒结构,所述内壳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进行相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正对连通、或者相互错位封闭;两个耳机仓,所述内壳的两端敞口处分别设有所述耳机仓,所述耳机仓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容纳槽,所述耳机仓经所述内壳的端部敞口伸入所述内壳的内腔中,两个所述耳机仓沿所述内壳的轴线方向相对运动以使所述容纳槽内正对所述第二开口,两个所述耳机仓沿所述内壳的轴线方向相背运动以使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二开口;复位件,其设于所述内壳的内腔中,用于向所述耳机仓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耳机仓向耳机盒的外端侧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在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内壳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内壳的内周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内壳的轴向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内壳的端壁抵靠以限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锋,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