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11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的上方设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筒,所述输送筒的底端与研磨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通过设置的电机、转动杆、破碎杆、输送筒与螺旋刀片的配合,可以让破碎杆对建筑垃圾粉碎,螺旋刀片能够对粉碎后大小适宜的建筑垃圾输送,使其与大块状建筑垃圾分离,未被粉碎的建筑垃圾破碎杆则会继续对其粉碎,能够对建筑垃圾彻底粉碎,以免出现遗漏的情况,通过设置的马达与研磨辊的配合,马达工作可以带动两个研磨辊相向转动,能够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研磨,一次性便可以让建筑垃圾达到处理要求,保证了对混凝土再生的效率。生的效率。生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再生
,尤其是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0003]建筑垃圾一般通过混凝土装置对其进行粉碎重新利用,目前通常是直接将建筑垃圾一次性倒入在生混凝土装置进行粉碎,但建筑垃圾由于其形状大小不同,粉碎时会有部分被遗漏未被粉碎,从而导致被遗漏的部分建筑垃圾需要进行二次粉碎,降低了对混凝土再生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通常是直接将建筑垃圾一次性倒入在生混凝土装置进行粉碎,但建筑垃圾由于其形状大小不同,粉碎时会有部分被遗漏未被粉碎,从而导致被遗漏的部分建筑垃圾需要进行二次粉碎,降低了对混凝土再生的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的上方设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筒,所述输送筒的底端与研磨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所述粉碎箱的内顶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破碎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刀片,所述研磨箱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研磨箱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二轴承,所述研磨箱的左侧设有两个马达,每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研磨辊,每个所述研磨辊的左端均贯穿第二轴承并与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破碎杆均呈环形排列,每个所述破碎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破碎刀。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研磨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加固杆,每个所述加固杆的顶端均与连接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研磨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每个所述马达的左侧面均与防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粉碎箱的正面粘接有指示牌。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箱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进料筒,所述研磨箱的右侧面开设有出料槽。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研磨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基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装置通过设置的电机、转动杆、破碎杆、输送筒与螺旋刀片的配合,利用电机的工作,可以带动破碎杆对建筑垃圾粉碎,螺旋刀片能够对粉碎后大小适宜的建筑垃圾输送,使其与大块状建筑垃圾分离,未被粉碎的建筑垃圾破碎杆则会继续对其粉碎,能够对建筑垃圾彻底粉碎,以免出现遗漏的情况,通过设置的马达与研磨辊的配合,利用马达工作可以带动两个研磨辊相向转动,能够对粉碎后的建筑垃圾研磨,一次性便可以让建筑垃圾达到处理要求,还保证了对混凝土再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输送筒正剖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粉碎箱仰剖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研磨箱俯剖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研磨箱;2、防护壳;3、加固杆;4、指示牌;5、进料筒;6、粉碎箱;7、输送筒;8、出料槽;9、基座;10、支撑块;11、电机;12、转动杆;13、连接罩;14、螺旋刀片;15、破碎杆;16、研磨辊;17、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请参阅图1

4,本技术中,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包括研磨箱1,研磨箱1的上方设有粉碎箱6,粉碎箱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3,连接罩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筒7,输送筒7的底端与研磨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粉碎箱6的内顶壁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破碎杆15,转动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刀片14,研磨箱1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17,研磨箱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二轴承18,研磨箱1的左侧设有两个马达19,每个第一轴承17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研磨辊16,每个研磨辊16的左端均贯穿第二轴承18并与马达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21]本实施例,每组破碎杆15均呈环形排列,每个破碎杆1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破碎刀,效果为:由于破碎杆15呈环形排列,可以提升对建筑垃圾粉碎效果,保证了对建筑粉碎的转化率。
[0022]本实施例,研磨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列的加固杆3,每个加固杆3的顶端均与连接罩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效果为:利用加固杆3可以研磨箱1与粉碎箱6之间连接,能够提升粉碎箱6的稳定性。
[0023]本实施例,研磨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壳2,每个马达19的左侧面均与防护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粉碎箱6的正面粘接有指示牌4,效果为:利用设置的防护壳2可以对马达19固定防护,同时指示牌4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到操作事项,以免使用时出现意外。
[0024]本实施例,粉碎箱6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进料筒5,研磨箱1的右侧面开设有出料槽8,效果为:利用进料筒5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垃圾投放,工作人员可以快捷的从出料槽8处对研磨后的眼珠垃圾处理。
[0025]本实施例,研磨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块10,每个支撑块10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基座9,效果为:可以对研磨箱1支撑,能够让此装置保持稳固形态。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启动电机11和马达19进行工作,然后将建筑垃圾倒入粉碎箱6内部,电机11会带动破碎杆15转动,破碎杆15可以对建筑垃圾粉碎,粉碎后大小适宜的建筑垃圾会进入输送筒7内部,大块状的建筑垃圾则会残留在粉碎箱6内部继续粉碎,螺旋刀片14可以将大小适宜的建筑垃圾输送至研磨箱1中,建筑垃圾会掉落在两个研磨辊16之间,两个马达19工作会带动两个研磨辊16相向转动,可以将建筑垃圾研磨成粉状,能够让建筑垃圾一次性达到处理要求,避免了建筑垃圾出现遗漏的情况,保证对混凝土再生的效率。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箱(1),所述研磨箱(1)的上方设有粉碎箱(6),所述粉碎箱(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3),所述连接罩(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筒(7),所述输送筒(7)的底端与研磨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所述粉碎箱(6)的内顶壁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破碎杆(15),所述转动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刀片(14),所述研磨箱(1)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17),所述研磨箱(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二轴承(18),所述研磨箱(1)的左侧设有两个马达(19),每个所述第一轴承(17)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研磨辊(16),每个所述研磨辊(16)的左端均贯穿第二轴承(18)并与马达(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环投千子山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