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包括前固定厢、可嵌套在前固定厢内的后移动厢,后移动厢两侧板正下方设有沿后移动厢移动轨迹前后延伸的排水槽,位于前固定厢内的前段排水槽呈U型结构,外侧翼板与前固定箱侧板相抵接,内侧翼板上沿设有水平翻边与底板搭接固定,后段排水槽的内侧翼板与前段结构相同,外侧翼板设为与腹板平齐、位于同一高度平面并水平向外延伸,端部通过下翻边焊接固定在底板安装框架外侧,前段排水槽与后段排水槽的衔接处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漏斗状排水口,后移动箱尾端的底板处设置有防水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隧道检测车的排水问题,消除了电器安全隐患。消除了电器安全隐患。消除了电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检测车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检测车内搭载检测设备对隧道探测,工作时要求车厢侧部及顶部能完全打开以增加设备工作口面积。
[0003]一种隧道检测车的厢体(如图1所示),厢体前部设有办公舱,后部设有设备仪器舱,车厢前部为不带后厢门的前固定箱,车厢底板后部通过导轨设有可伸入前固定箱中能前后移动的后移动箱,后移动箱为倒U形结构、尾端设有双开门(图1中未表达),车厢底板后部设置有检测设备安装部。该种结构方便布设检测设备、同时方便检测设备的无障碍安装、维护。
[0004]遇雨天或清洗作业时,为防止水从移动式箱体侧壁流下并漫延到车厢底板上,现有设计是在沿后移动箱下方的底板上设置多个间隔的排水孔,但因该位置位于车轮的上方,易手被车轮转动时带起的泥土或杂物糊住、堵塞,导致排水不畅,造成水漫至设备仪器舱内,对设备仪器舱内电器线路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检测车因排水不畅导致的设备仪器舱电器安全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可有效防止积水返漫至设备仪器舱。
[0006]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包括前固定厢、可嵌套在前固定厢内的后移动厢,后移动厢通过设在底板两侧的L型导轨实现在底板上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
[0007]后移动厢两侧板正下方设有沿后移动厢移动轨迹前后延伸的排水槽,
[0008]位于前固定厢内的前段排水槽呈U型结构、前端封闭,U型结构的外侧翼板与前固定箱侧板相抵接,内侧翼板上沿与底板搭接,
[0009]位于后移动厢下方的后段排水槽的内侧翼板与前段连接结构相同,外侧翼板设为与腹板平齐、位于同一高度平面并水平向外延伸,构成后移动厢侧边的排水通道,前段排水槽与后段排水槽的衔接处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漏斗状排水口、用于防止水量较大时泛起进入设备仪器舱,
[0010]位于后移动箱尾端的底板处设置有防水台阶,下台阶面构成后移动厢尾端的排水通道。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后移动厢悬空安装于排水槽中,L型导轨设于靠近排水槽内侧的底板上、与后移动厢侧板平行,后移动厢侧板内壁下部通过安装座连接有多个均布的载重轮,载重轮支承于L型导轨的水平段上。将排水槽设于后移动厢的正下方,方便对厢体外壁流水的集中收集,后移动厢的侧板与L型轨道平行设置,L型轨道、载重
轮均位于高处避免被水浸湿,可减少维护频率、延长使用寿命。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漏斗状排水口为50mm*50mm的方形口,排水口上固定有朝外侧倾斜、预留有流水间隙的防护盖。在保证快速疏水的前提下,可有效用于遮挡车轮转动带起来的尘土或杂物。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槽与车厢底板的高差为20mm。以保证水不会漫至设备仪器舱,消除安全隐患。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槽,使厢体内底板与排水槽间形成有位差,且排水槽的外侧无任何遮挡,保证顺后移动厢流下的水处于最低位置处、可快速流走,在雨量大时,通过设在排水槽中间处的漏斗状排水口排走。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所述隧道检测车的厢体组合结构。
[0016]图2是本技术安装于底盘上的局部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前段排水槽和后段排水槽衔接处的局部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漏斗状排水口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L型导轨;2、底板;3、侧板;4、排水槽;5、厢体底板安装框;6、漏斗状排水口;7、安装支架;8、载重轮;9、防护盖;10、防水台阶;
[0021]A、固定厢;B、后移动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如图2至图5所示:
[0024]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包括前固定厢A、可嵌套在前固定厢内的后移动厢B,后移动厢通过设在底板两侧的L型导轨1实现在底板上前后移动,后移动厢两侧板3正下方设有沿后移动厢移动轨迹前后延伸的排水槽4,
[0025]位于前固定厢A内的前段排水槽呈U型结构、前端封闭,外侧翼板与前固定箱侧板相抵接,内侧翼板上沿设有水平翻边与底板搭接固定,
[0026]位于后移动厢B下方的后段排水槽的内侧翼板41与前段排水槽连接结构相同,外侧翼板设为与腹板平齐、位于同一高度平面并水平向外延伸,端部通过下翻边焊接固定在底板安装框架5外侧、构成后移动厢侧边的排水通道,前段排水槽与后段排水槽的衔接处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漏斗状排水口6、用于防止积水量较大时泛起进入设备仪器舱,
[0027]位于后移动箱尾端的底板处设置有防水台阶10,双开门关闭时与防水台阶的竖直面相抵接、与下台阶面间预留有活动间隙,下台阶面构成后移动厢尾端的排水通道。
[0028]具体地,后移动厢B悬空安装于排水槽4中,L型导轨1设于靠近排水槽内侧的底板2上、与后移动厢侧板3平行,后移动厢侧板内壁下部通过安装座7连接有多个均布的载重轮8,载重轮支承于L型导轨的水平段上。将排水槽设于后移动厢的正下方,方便对厢体外流水的集中收集,后移动厢的侧板与L型轨道平行设置,L型轨道、载重轮均位于高处避免被水浸
湿,可减少维护频率、延长使用寿命。
[0029]具体地,所述漏斗状排水口6为50mm*50mm的方形口,排水口上固定有朝外侧倾斜、预留有流水间隙的防护盖9。在保证快速疏水的前提下,可有效遮挡车轮转动带起来的尘土或杂物。
[0030]具体地,所述排水槽4与车厢底板2的高差H为20mm。达到挡水的目的,使水不会漫至设备仪器舱,消除安全隐患。
[003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检测车方便排水的底板结构,包括前固定厢、可嵌套在前固定厢内的后移动厢,后移动厢通过设在底板两侧的L型导轨实现在底板上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后移动厢两侧板正下方设有沿后移动厢移动轨迹前后延伸的排水槽,位于前固定厢内的前段排水槽呈U型结构、前端封闭,U型结构的外侧翼板与前固定箱侧板相抵接,内侧翼板上沿与底板搭接,位于后移动厢下方的后段排水槽的内侧翼板与前段连接结构相同,外侧翼板设为与腹板平齐、位于同一高度平面并水平向外延伸,构成后移动厢侧边的排水通道,前段排水槽与后段排水槽的衔接处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漏斗状排水口,位于后移动箱尾端的底板处设置有防水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磊,欧定颖,周敏艳,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