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47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它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发泡区和发热区,所述发泡区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发泡区顶部中央位置处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发热区位于发泡区顶部,所述发热区底部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发热区两侧设有第二出风口,同侧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连通后形成风道,两个风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对称式热风循环,使得发泡更加稳定。使得发泡更加稳定。使得发泡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聚乙烯发泡
,特别是一种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体育、建筑工程、电子、包装、交通运输等领域。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制品(简称XPE)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过程易于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规模生产成本等优点。
[0003]目前市场上的XPE交联聚乙烯发泡炉均采用单侧进风热风循环结构,这种结构的虽然造价低,制作安装简便,但缺点是出风不均匀,两侧出风不对称,会造成炉内片材受热不均匀,发泡点位置不对称,从而使发泡片材易出现裂口、断料等情况,对操作人员要求很高,同时也很难生产出高品质、高成品率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
[0005]本技术所设计了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它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发泡区和发热区,所述发泡区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发泡区顶部中央位置处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发热区位于发泡区顶部,所述发热区底部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发热区两侧设有第二出风口,同侧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连通后形成风道,两个风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
[000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将原来单侧进风的发泡区改变为双侧进风,发热区产生的热气从两侧的风道进入左右两侧的第一进风口,然后进入发泡区,最后从发泡区的第一出风口出去后回到发热区,以此形成循环,即使得发泡区和发泡设备内部形成热风循环,形成对称式热风循环模式,且左右两侧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使得出两侧的热风量可分别调节控制,便于左右两侧达到平衡,这样使发泡过程更加稳定,产品品质及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操作人员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设备的操作,劳动强度也大幅度降低。
[0007]进一步优化,所述风道和发泡区之间留有空气隔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发泡区中央置有待发泡材料,所述发泡区内位于待发泡材料上下处均设有导风罩,两个导风罩的敞口相对设置且朝向待发泡材料,所述导风罩内设有竖直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导风罩内部分隔成两个相同的区域空间,所述导风罩两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区域空间及第一进风口均一一对应并连通。
[0009]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与导风罩底面之间形成圆角。
[0010]作为优选,位于下处的导风罩敞口处设有钢网。
[0011]进一步优化,位于下处的第一出风口内均设有调风阀。
[0012]进一步优化,所述风道依次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段、竖直向设置的第二段以及与同侧第一进风口连通的分支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发泡区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中:1、设备本体;2、发泡区;21、第一进风口;22、第一出风口;3、发热区;31、第二进风口;32、第二出风口;4、风道;41、第一段;42、第二段;43、分支段;5、循环风机;6、空气隔层;7、待发泡材料;8、导风罩;81、隔板;82、开口;83、钢网;9、调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它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一般指发泡专用炉,设备本体1内具有容腔,容腔内划分出发泡区2和发热区3,发热区3位于发泡区2上方,发热区3内设有加热源,通常为燃气加热方式来制热形成热气流。
[0018]发泡区2中央置有待发泡材料7,发泡区2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进风口21,发泡区2顶部中央位置处设有第一出风口22,发热区3位于发泡区2顶部,发热区3底部设有第二进风口31,第二进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22相通,发热区3两侧各设有第二出风口32,同侧的第二出风口32和第一进风口21相连通,连通后形成风道4,左右两个风道4内均设有循环风机5。
[0019]发热区3产生的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32进入两侧的风道4内,通过风道4内的循环风机5的助力,沿着风道4进入第一进风口21,最后通过第一进风口21后进入发泡区2内部,使发泡区2内的待发泡材料7进行发泡,热气流从发泡区2下部位置上升至第一出风口22并流出,然后通过第一出风口22进入第二进风口31,最后回流至加热区,以此形成循环,图1和2中的箭头为热气流流动方向。
[0020]第一进风口21通常位于发泡区2周壁底部位置,而待发泡材料7则位于发泡区2中央位置,使得热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21后能向上流动,以形成较长的加热路径,对待发泡材料7从上至下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0021]另一实施例中,风道和发泡区2之间留有空气隔层6,起到保温作用。
[0022]另一实施例中,发泡区2内位于待发泡材料7上下处均设有导风罩8,两个导风罩8的敞口相对设置且朝向待发泡材料7,导风罩8内设有竖直向的隔板81,隔板81将导风罩8内部分隔成两个相同的区域空间,导风罩8两侧设有开口82,开口82、区域空间及第一进风口21均一一对应并连通,即每个导风罩8内分隔成两个区域空间,每个区域空间对应有敞口,两个敞口并排设置,每个区域空间对应连通发泡区2的第一进风口2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干第一进风口21分成上下层分布,上层的第一进风口21对应上面的导风罩8,下层的第一进风口21对应下面的导风罩8,也就是从第一进风口21进来的热气流进入导风罩8内,导风罩8将热气流引导至敞口,然后流向待发泡材料7上下面,使得每个导风罩8形成两个单独的热气流通道流向待发泡材料7。
[0023]另一实施例中,隔板81与导风罩8底面之间形成圆角,第一进风口21进来的热气流经过一定转角后通过敞口流向待发泡材料7,因此这个转角处形成圆角,便于热气流流动,
若是直角转角,会阻碍热气流转向。
[0024]另一实施例中,位于下处的导风罩8敞口处设有钢网83,从下层导风罩8敞口出来的热气流通过钢网83后再流向待发泡材料7,钢网83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热气流沿着钢网83孔均匀流向待发泡材料7。
[0025]另一实施例中,位于下处的第一出风口22内均设有调风阀9,调风阀9用来控制第一进风口21的流量,以控制进入发泡区2的热气流流量。
[0026]另一实施例中,风道4依次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段41、竖直向设置的第二段42以及与同侧第一进风口21连通的分支段43,从发热区3第二出风口32出来的热气流先通过第一段41,第一段41水平流向,然后进入第二段42,由于第二段42是竖直向设置,因此热气流直接朝下流至分支段43,分支段43分支流向各第一进风口21,两侧均如此设置,形成对称。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内设有发泡区(2)和发热区(3),所述发泡区(2)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进风口(21),所述发泡区(2)顶部中央位置处设有第一出风口(22),所述发热区(3)位于发泡区(2)顶部,所述发热区(3)底部设有与第一出风口(22)相通的第二进风口(31),所述发热区(3)两侧设有第二出风口(32),同侧的第二出风口(32)和第一进风口(21)连通后形成风道(4),两个风道(4)内均设有循环风机(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和发泡区(2)之间留有空气隔层(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发泡设备用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区(2)中央置有待发泡材料(7),所述发泡区(2)内位于待发泡材料(7)上下处均设有导风罩(8),两个导风罩(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春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辉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