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42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冷却制冷系统中经换热压缩后的冷媒的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与所述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输出管道串联;所述制冷机构包括通过冷却管路并联的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冷凝器,以及切换运行两冷凝器所在冷却管路的切换阀组;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单级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一组;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机构共用一个所述风冷冷凝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季节温度,选用水冷模式或风冷模式,也可以同时使用水冷和风冷两个模式,使系统冷凝温度更合适,即使长期使用后,也能降低冷凝器本身的损耗,保证系统工作效率。统工作效率。统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试验箱是用科技的手段模拟出自然环境气候,对现代工业品进行破坏性试验。环境试验箱的代表试验有:高温试验、低温试验、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等。因此,制冷系统是温湿度试验箱内实现温度和湿度变化功能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0003]在制冷系统中,包括单级制冷系统和复叠式制冷系统,制冷原理均为:低温的冷媒通过蒸发器与试验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0004]单级制冷系统中,换热后的低压气态冷媒由高温级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并输送至冷凝器进行制冷,得到的液态冷媒再经膨胀后输送至蒸发器,完成制冷除湿。
[0005]复叠式制冷系统中,换热后的低压气态冷媒由低温级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并输送至冷凝器进行制冷,得到的常温高压气态冷媒,常温高压气态冷媒通入中间换热器中,与高温级压缩机压缩再冷凝和膨胀的湿蒸汽进行换热,换热后再经膨胀后输送至蒸发器,完成更低温度的制冷。
[0006]上述所用冷凝器作为制冷系统的主要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冷凝器两种。
[0007]现有技术中,冷凝器一般只采用单一的水冷制冷或风冷制冷,但是各自存在一些不足:
[0008]只采用水冷冷凝器制冷时:
[0009]1.冬夏季节水温差距过大,水冷冷凝器无法兼顾在两个季节系统的效率,为兼顾冬季的水温条件,无法最大发挥系统性能,甚至因水温过高或过低,造成系统误报警,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0010]2.对于冬季水温过低的地区,必须进行循环水预热,防止因水温过低导致管路变形破裂、水阀损坏泄露等故障,也因此加大了能耗。
[0011]只采用风冷冷凝器制冷时:
[0012]夏天空气温度高,风扇散热效果差,冷凝温度高影响制冷性能,还会造成系统的误报警,严重影响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
[00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5]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包括用于冷却制冷系统中经换热压缩后的冷媒的制冷机构;
[0016]所述制冷机构与所述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输出管道串联;
[0017]所述制冷机构包括通过冷却管路并联的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冷凝器,以及切换运行
两冷凝器所在冷却管路的切换阀组;
[0018]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单级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一组;
[0019]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机构共用一个所述风冷冷凝器。
[00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单级制冷系统包括一蒸发器和一连接在该蒸发器输入侧的高温级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采用高温级水冷冷凝器。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两蒸发器以及分别连接在两蒸发器输入侧的一高温级压缩机和一低温级压缩机,两组制冷机构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分别为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低温级水冷预冷器,其中高温级水冷冷凝器连接在所述高温级压缩机输出侧,低温级水冷预冷器连接在所述低温级压缩机输出侧。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当切换阀组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另一组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低温级水冷预冷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支路上的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复叠式制冷系统还包括中间换热器、换热回路和热力膨胀阀;
[0025]所述换热回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输出总管路连接,输出端依次连接热力膨胀阀、中间换热器的一换热腔体和所述高温级压缩机;
[0026]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另一换热腔体与所述低温级水冷预冷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输出总管路连接。
[0027]进一步的方案中,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向所述水冷冷凝器供应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水供应系统。
[0028]进一步的方案中,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还包括一主框架,该主框架底部前侧设置一水冷机组框架;
[0029]其中,所述风冷冷凝器设置在所述主框架顶部,所述水冷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水冷机组框架中,所述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冷凝器的管路结构和制冷配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中,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框底。
[0030]进一步的方案中,当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两组,两个所述水冷冷凝器并排分布在所述水冷机组框架中。
[003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中间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中间框层上。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3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当制冷系统为单级制冷系统时,可通过单级制冷机构为蒸发器提供冷媒,实现制冷和除湿;当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时,可以通过双级制冷机构为蒸发器提供冷媒,其制冷温度更低,效率更高;
[0034]整个装置可以根据季节温度,选用水冷制冷模式或风冷制冷模式,也可以同时使用水冷和风冷两个模式,使系统冷凝温度更合适,即使长期使用后,也能降低冷凝器本身的损耗,保证系统工作效率。
[0035]在装置长时间时,风冷模式和水冷模式也可切换使用,在其中一路制冷出现故障或损坏、长期使用需要清洗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切换到另一路制冷,不影响使用,防止因设备停止造成损失。
[0036]整个装置集成布置在框架中,布局更简单紧凑,框架内部的制冷配件(类似膨胀阀和压力调节阀等)更方便操作和维护。
[0037]装置将风冷冷凝器布置在主框架顶部,能够保证风冷冷凝器的散热更顺畅;冷凝器单独分离并布置在底部的水冷机组框架中,降低了整个装置的重心,结构更稳固;同时水路位于底部,完美做到水电分离,后期清洗水冷换热器时更简单方便;
[0038]压缩机也布置在主框架的框底,能够保证压缩机回气口在低位,方便蒸发器内部的油及时回到压缩机,同时压缩机在框架底部增加配重,降低机组整体重心,结构稳定;中间换热器高度置于主框架中间,保证出口比压缩机回气口高,方便油回到压缩机。
附图说明
[0039]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单级制冷机构系统结构图;
[0040]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双级制冷机构系统结构图;
[0041]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制冷装置前视轴测图;
[0042]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制冷装置后视轴测图。
[0043]以上附图中:1.风冷冷凝器;2.低温级水冷预冷器;3.高温级水冷冷凝器;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循环冷却水供应系统;7.高温级水阀;8.低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冷却制冷系统中经换热压缩后的冷媒的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与所述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输出管道串联;所述制冷机构包括通过冷却管路并联的水冷冷凝器和风冷冷凝器,以及切换运行两冷凝器所在冷却管路的切换阀组;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单级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一组;当所述制冷系统为复叠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机构设置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机构共用一个所述风冷冷凝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级制冷系统包括一蒸发器和一连接在该蒸发器输入侧的高温级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采用高温级水冷冷凝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风冷冷凝器的并联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两蒸发器以及分别连接在两蒸发器输入侧的一高温级压缩机和一低温级压缩机,两组制冷机构的所述水冷冷凝器分别为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低温级水冷预冷器,其中高温级水冷冷凝器连接在所述高温级压缩机输出侧,低温级水冷预冷器连接在所述低温级压缩机输出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式风水冷两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切换阀组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切换阀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高温级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风冷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高亮黄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试广博环境可靠性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