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的通用性及工作效率提高。及工作效率提高。及工作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吊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多个工件进行组装装配时,通常通过吊架带动各个工件移动,例如在汽车在总装生产线的装配过程中,底盘生产线装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装配过程。底盘吊架作为底盘生产线重要组成之一,起到牢固稳定地支撑车身,方便员工在汽车底盘下安全装配的作用。
[0003]然而,传统的吊架功能单一,使用固定支撑块把车吊装起来。这种吊架一般只针对单一型号规格的车型使用,导致吊架的通用性较低。
[0004]因此,如何提高吊架的通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架,该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吊架,包括:
[0007]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架体本体;及
[0008]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和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所述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后支撑件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所述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二后支撑件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不同。
[0009]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第二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铰接,且所述第二后支撑件具有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外侧的非工作位及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内侧,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0010]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块,当所述第二后支撑件位于工作位时,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的下表面抵接。
[0011]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翻转的翻转装置。
[0012]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通过锁紧件锁紧,所述第一后支撑件具有支撑面外凸于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及支撑面滑动至所述支撑架位置的非工作位。
[0013]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后支撑件的容置腔,当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位于非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后支撑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于所述容置腔。
[0014]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为能够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间距的伸缩装置。
[0015]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滑轨及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滑轨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一者安装在所述滑轨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
[0016]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伸缩装置伸缩量的电动调节装置。
[0017]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架体本体包括顶部支撑架及安装在所述顶部支撑架相对两侧的支撑立杆,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与两个所述支撑立杆一一对应连接。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
[0019]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吊架中,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且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即根据工件尺寸不同,选择通过第一后支撑件或第二后支撑件支撑,进而实现一个吊架支撑不同尺寸工件,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1中:1

顶部支撑架、2

顶部连接件、3

支撑立杆、4

加强支撑板、5

滑轨、6

支撑块、7

前支撑组件、8

第一后支撑件、9

第二后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吊架,该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
[002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优选,两个支撑装置对称分布在架体本体中心线相对两侧,在具体组装时,支撑装置可以与架体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或者支撑与架体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装置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架体本体上,为了便于拆装,优选,支撑装置与架体本体可拆卸连接。
[0027]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具体的,行走机构带动整个吊架运动。架体本体作为整个吊架承载受力的部件,用于承载支撑装置及带输送件的重量。
[0028]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7、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具体的,前支撑组件7与支撑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为了避免后支撑组件在支撑工件时,受支撑架位置干扰,优选,前支撑组件7的支撑面位于支撑架内侧,即前支撑组件7的支撑面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空间。
[0029]为了提高支撑稳定型,优选,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的支撑面上分别均设有防滑层。
[0030]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8和第二后支撑件9,具体的,第一后支撑架和第二后支撑件9可以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即,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与另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即,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与另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架体本体;及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7)、后支撑组件及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前支撑组件(7)和所述后支撑组件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8)和第二后支撑件(9);当两个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与所述支撑架铰接,且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具有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外侧的非工作位及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内侧,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块,当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位于工作位时,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的下表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的翻转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抱震蒋小发陈全赵建平吴斌郭钏覃晴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