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卫国专利>正文

正装反串垂直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797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正装反串垂直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法,由(1)由热水载体部分和(2)(3)(4)(5)组成供热水循环系统;吸收炉内热量的热水以5‰上坡传输热能。(6)(9)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向下垂直温差传输热能。(7)(8)(13)(10)(11)(12)和(1)的回凝结水载体部分,组成散热回水循环系统;锅炉回水口“0”点施工坐标是回水循环的最低位,(8)串连(7)末端连接(9),(必要时安装过门槛形管道)所有循环管道的安装,是根据热量在传输热能过程中循环所需管道坡度,相应管道口径路线施工安装,循环系统不用安装管道泵作用,整体采暖循环系统可以全热循环传输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镇居民生活社区、工厂。分散家户型的大、中、小面积冬季采暖工程,水暖循环系 统不使用管道泵强制循环作用,根据管道内循环水作功循环意义施工。完成正装反串垂直 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循环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国内锅炉生产厂家为用户提供水暖安装图纸施工方法,没有统 一技术标准,供热水主管道坡度大小不等,有正装上坡或反装下坡。有出热水管道与供热水 主管道相连处加三通直接向上延长接入储水循环水箱。耗费大量燃料释放的热能,将锅炉 常温水从液体热加热成汽化热状态,这时具有明显膨胀循环动力,通过出热水管道与供热 水主管道相交的排汽泄压管道入储水循环水箱,还原成液体热,热量以传导方式在供热水 主管道传输热能,锅炉内汽化热状态在供热水主管道没有发挥膨胀循环动力作用,尽管炉 内有足够热量的吸收,由于出热水管道与供热水主管道相交处的排汽泄压管道作用,使汽 化热的水没有传入供热水主管道末端,在管道内传导情况(如图5所示)。从锅炉内常温水,液体热,汽化热水的温度变化状态,传导热能情况(如图6所 示)°有的在出热水管道与供热水主管道相交处安装三道延长上方直接装有膨胀回落 水箱,使锅炉至供热水主管道末端之间的热量传输的热能保持在液体热阶段,这时以热的 传导形式循环;要求所烧的炉内温度受限制,锅炉内容积水吸收热量为液体热。如果吸收热 量达到汽化热时,储水回落水箱向外溢水。散热器进水口至回水口是对角阻碍循环,回水口与回水管道三通口之间连接 ”形管道,形成回水循环呆滞和延长循环路程;回水管道若出现波浪形路线。都不适合回凝结水循环作功要求,各种违背热量传输热能循环的管道安装,就要影响采暖效果,表 现为浪费大量燃料采暖系统也不热;烧坏锅炉;供热水管道循环系统有异常响声;散热器 上热下凉;回水管道不热;储水膨胀水箱溢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泛,采暖循环系统不安装管道泵强制循环。施工简便,节约安装成本,取暖成本,相应功率锅炉相应管道口径,不受施工弯道限 制;采暖循环系统的温度是随炉温的升高而升高达到系统的全热循环。同样功率的锅炉,同 等燃料质量所释放热能,热量传输到本循环系统的热能,呈正比例关系存在,实现节能与环 保并存。锅炉是整体采暖循环系统的主体,有上下单口或上下多口承担着出水和回水双重 作用的载体,上下单口是小面积锅炉上留有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各一个;上下多口是中等面 积,大面积的锅炉上根据需要留有多个出水口和回水口。有楼房上下安装需要;锅炉两侧分装需要;还有楼房上下、两侧温合安装需要。所应用的供热水循环系统和散热回水系统是多 管分体式,可将锅炉内热量在各分体的采暖循环系统快速传输并凝结回水。遇有锅炉出水 口不够用,可以加三通安装成根据需要的各供热水循环系统,将锅炉内热量传输到所需要 位置并凝结回水,加水管道和储水膨胀水箱安装在最高层的回水管道上并高于供热水主管 道末端0.5米,最高楼层供热水主管道末端的加水管道上安装(5),其位置高于(11);各楼 层与锅炉之间安装单独的供热水循环系统和散热回水系统,各供热水循环系统最高点末端 安装(5)或手动排气装置;也可将各楼层排气减压装置垂直向上串连成一体的排气减压管 道最高点末端高于(11)位置装有(5)。采暖循环系统与锅炉主体分别安装成具有并联单独 循环传输热能的采暖系统,在(3)末端安装(9)连接(8),根据正装反串直温差循环出水加 热回水全热安装。在相应功率的锅炉作用下整体采暖循环系统全热,正常燃烧过程中锅炉 内的水温由于循环系统散热作用是有差别的,随炉内温度升高而从上至下逐渐升高温度, 每组散热器的温度也是同步随锅炉内水温升高情况自上而下的升高温度,直至达到锅炉体 内的水温呈汽化热。这时整体采暖系统是最好取暖状态;外观看储水膨胀水箱不溢水即可。 炉内的火燃烧过程时,锅炉内的水温垂直自上而下的水平温度变化。形成上部出 热水一部分和下部回进锅炉体内凝结回水的一部分,这二部分合二为一,同时有规律混合 存在锅炉体内,随炉温大小垂直上下移动,水温分层次水平变化存在特点,分了层次的水平 面,在上面较高水温的水平面部分与锅炉出水口处组成锅炉的出热水载体;具有明显温差 的水平面以下低水温部分与锅炉回水口处组成锅炉回凝结水载体。受炉内温度变化作用, 锅炉内容积水的温度,水平面的垂直上下不断改变水平位置,所以它的水平面明显温差温 度决定着出热水载体,回凝结水载体容积的大小,多少存在部分,如果炉内的温度升高,时 间延长锅炉内容积的出热水载体部分大于回凝结水载体部;反之,炉内的温度低,时间短锅 炉内容积的出热水载体部分就小于回凝结水载体部分;不烧炉的情况下,炉内处于常温,锅 炉内的容积水成为常温水,那么锅炉内容积水就不存在出热水载体部分和回凝结水载体部 分,锅炉与相连的循环系统处于不传热状态,此时采暖循环系统是常温水,到冬季一定排水 防寒,锅炉与相连的采暖循环系统形成整体的循环取暖过程;由三大循环系统组成①供 热水循环系统;②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③散热回水循环系统。(1)锅炉(出热水载体部分)、(2)出热水管道、(3)供热水主管道(5%。上坡正装 前行)、(4)减压排汽管道、(5)自动减压排气阀组成供热水循环系统。(6)相应每组散热器传输热能的分支供热管道、(9)是具有足够热能、(3)的出水 管道直接作用、(8)末端出水加热回水管道,组成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7)散热器、(8)回水管道、(13)必要时安装的过门槛“_ Γ”形管道、(10)加 水管道、(11)储水膨胀水箱、(12)排污阀和(1)的回凝结水载体部分,组成散热回水循环系 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装反串垂直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的安装图;图2是图1所示供热水循环系统图;图3是图1所示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图4是图1所示散热回水循环系统图。图5是汽化热时具有循环胀性流动的热水没发挥作用图; 图6是锅炉内液体热部分传导入供热水主管道部分传导回锅炉图; 图7是整体采暖循环系统水温液体热与汽化热互相转化过程图; 图8是正装反串垂直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热水循环图。 图9是具有胀性流动循环的热水在供热水循环系统完成供热过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述是正装反串垂直温差循环出水加热回水全热的安装图,包括三个循环系统组成,①供热水循环系统图;②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图;③散热回水循环系统图。图2是图1所示供热水循环系统图;包括锅炉内出热水载体;锅炉出水口至供热水主管道用弯头相连处形成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与供热水主管道相连处至供热水主管道末 端与减压排气管道相连处是供热水主管道;途中在相应每组散热器位置为供热水连接循环 系统留有三通开口。供热水主管道与减压排气管道相连处至自动减压排气阀是减压排气管 道并高于储水箱位置同时装自动减压排气阀。炉内燃烧过程中,锅炉体内容积水产生的出热水载体吸收炉内热量,利用水的膨胀性流动为循环动力(如图9所示)。锅炉体内不同状态的液体热和汽化热在储水膨胀水 箱作用下,整体采暖循环系统热水的膨胀水箱的容积大于所储水的容积与膨胀性水所增大容积之和,这时采暖系统处于常压状态,压力是整体采暖循环系统水的自重压力。炉内热能 转换成吸收利用的能量,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法,没有明确划分规定每段管道在循环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锅炉与安装采暖系统的循环分开认识,至使各锅炉厂家交付用户不同样式安装图纸,所安装的采暖系统,取暖温度和节能环保情况不确定,或在循环系统安装管道泵强制循环,这是因为管道安装不符合可循环热水在管道内传输热能循环要求,散热器进水口与回水口之间是对角循环使用,形成人为循环障碍;散热器回水口与回水管道三通口是“*”形管道,横形管道与竖形管道尺寸不等,横形管道使本来在散热器内对角斜行受阻碍的循环水到横管内出现循环呆滞现象;竖形管道延长回水循环路程,供热水循环系统的供热水主管道坡度不相同,有正装的水循环方向与管道施工方向,坡度上坡一致;有反装的水循环方向与管道施工方向坡度下坡方向相反,采暖循环系统管道内热水传输热能方式不是统一技术标准,其特征在于:  该采暖循环系统是与锅炉内常温水吸收热量热水的各种状态变化,在供热水管道安装与供热水管道内传输热能循环流动方向一致;坡度是供热水循环要求,是正装供热水循环系统,由(1)锅炉(出热水载体部分)(2)出热水管道,(3)供热水管道,(4)减压排气管道,(5)自动减压排气阀,(3)以5‰上坡坡度施工,使热水在管道内做膨胀传输热能流动循环,完成热量传输过程,(6)(9)是供热水连接循环系统,将热量传导入散热回水系统,散热器具有明显散热功能区别,所以从(7)以下管道和部件统称散热回水循环系统由(7)散热器,(8)回水管道,(13)必要时安装的过门槛“*”形管道,(10)加水管道,(11)储水膨胀水箱,(12)排污阀和(1)的回凝结水载体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鲁卫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