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56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平行。本公开能改善冷媒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汇聚的问题,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各处区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0001]本公开涉及热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通常包括冷凝和蒸发两种换热流程,冷凝流程是指向换热器内通入冷媒在换热器内液化,以将热量快速传导至外界环境的过程;蒸发流程是指向换热器内通入冷媒在换热器内气化,以吸收换热器表面周围的空气的热量的过程。
[0003]相关技术中,换热器通常包括多个扁管和两个集流管,两个集流管平行布置,且两个集流管之间通过扁管连通。集流管的管壁上会设置用于向集流管内输送冷媒的支管。
[0004]然而,冷媒通过支管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在支管附近,使冷媒不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中各个扁管处,影响换热器的均衡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能改善冷媒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汇聚的问题,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各处区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所述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平行。/>[0007]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

[0008]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和多个所述第二管路,多个所述第二管路以所述第三管路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布。
[0009]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和两个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同轴,两个所述第二管路关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0]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直径。
[0011]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和导流块,所述转接块的一端面具有安装槽,所述导流块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转接块上,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远离所述安装槽的端面,所述第二管路位于所述导流块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
所述安装槽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块远离所述安装槽的端面。
[0012]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接块设有所述安装槽的端面为弧面。
[0013]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位于所述转接块上,且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上相反的两端面。
[0014]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为金属结构件。
[00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导流转接座。
[00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转接座的导流通道具有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的中轴线和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以使得从第一管路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向导流转接座的侧向引流;第一管路的中轴线和第三管路的中轴线是平行的,以使得从第一管路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三管路向着与导流转接座正对的方向排出;这样从导流转接座中排出的冷媒,能从多个方向排流,以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的各处区域,从而表面出现冷媒集中汇聚的问题,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A向剖视图;
[0021]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分解图;
[0023]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做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0025]11、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第三管路;
[0026]21、转接块;210、安装槽;22、导流块;
[0027]31、集流管;32、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
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A向剖视图。如图1、2所示,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
[0031]如图2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第二管路12的一端连通,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
[0032]如图2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第三管路1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第三管路13位于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平行。
[00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转接座的导流通道具有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其中,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和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以使得从第一管路11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12向导流转接座的侧向引流(参见图2中虚线箭头示意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13)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13)和多个所述第二管路(12),多个所述第二管路(12)以所述第三管路(13)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13)和两个所述第二管路(12),所述第三管路(13)与所述第一管路(11)同轴,两个所述第二管路(12)关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丰魏晓永杨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思众常州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