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型的发泡轮内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35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以及发泡轮内扣结构,其轮框体置入下模壳体与上模壳体间,并盖合上、下模壳体,且在上模壳体所设注入口部注入发泡体,使发泡体在上、下模壳体的上、下模穴部间,发泡形成胎身部,所述的胎身部是紧固包覆在轮框体所设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且灌入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所设数个贯孔,使发泡体形成的胎身部与轮框体稳固且紧密结合,防止发泡体形成的胎身部在运转中脱离轮框体,以达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佳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以及发泡轮内扣结构,尤指一种轮体制造模具 结构的所属
者。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轮体结构如图11所示,其是由胎框体40以及套合轮体50所构成,所 述的胎框体40设有一环框凹形壁部41,而套合轮体50设有一轮体内环凸腹部51,其套合 轮体50是套合设在胎框体40外侧,凭借将套合轮体50所设轮体内环凸腹部51,卡制在胎 框体40所设环框凹形壁部41,使胎框体40与套合轮体50相互结合,但其具有下列问题存 在1.结构稳定性差其套合轮体所设轮体内环凸腹部,是卡制在胎框体所设环框凹 型壁部,使胎框体与套合轮体相互结合,在轮体运转行进时,使套合轮体脱离结合的胎框 体,形成轮体运转时套合轮体以及胎框体的松动,故其结构稳定性差。2.使用安全性差其套合轮体所设轮体内环凸腹部,是卡制在胎框体所设环框凹 型壁部,使胎框体与套合轮体相互结合,在轮体运转行进时,使套合轮体脱离结合的胎框 体,形成轮体运转的不安定因素,故其使用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上述问题,为改善现有轮体结构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差的问 题,乃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以及发泡轮内扣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模具组,所述的模具组设有一上模壳体以及一下模壳体,而上模壳体设有一注 入口部以及一上模穴部,下模壳体设有一下模穴部,上模壳体一侧与下模壳体枢接;以及,一轮框体,所述的轮框体设有一 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轮框体置入模具组的下 模壳体与上模壳体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发泡轮内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轮框体,所述的轮框体设有一 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以及,一发泡体,所述的发泡体包覆轮框体所设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使发泡体紧固 结合于轮框体外缘形成胎身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发泡体在上、下模壳体的 上、下模穴部间发泡形成的胎身部,是紧固包覆在轮框体所设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且灌 入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所设数个贯孔,使发泡体形成的胎身部与轮框体稳固且紧密结 合,防止发泡体形成的胎身部在高速运转下脱离轮框体,以达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立体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开启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壳体与活动支杆压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壳体的注入口部与活动支杆压制体的塞件开启局部放大状 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剖面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第一加工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第二加工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第三加工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发泡轮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发泡轮立体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现有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10_模具组;11-上模壳体;110-注入口部;111-手把;112-勾固 部;113-上模穴部;113A-上胎纹模穴槽;12-下模壳体;121-扳扣卡制槽;122-压制扣环 件;123-下模穴部;123A-下胎纹模穴槽;13-活动支杆压制体;130-支杆件;131-塞件; 20-轮框体;21-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0-贯孔;30-发泡体;31-胎身部;32-胎纹部; 40-胎框体;41-环框凹形壁部;50-套合轮体;51-轮体内环凸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 实施例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惟本图例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供说明之用,并非为专利申请 上的唯一限制。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的立体图、局部放 大图以及剖面状态示意图,其是包括一模具组10,所述的模具组10设有一上模壳体11、一下模壳体12以及一活动支 杆压制体13,而上模壳体11设有一注入口部110、一手把111、数个勾固部112以及一上模 穴部113,所述的上模穴部113设有数上胎纹模穴槽113A,另下模壳体12设有一扳扣卡制 槽121、数个压制扣环件122以及一下模穴部123,所述的下模穴部123设有数个下胎纹模 穴槽123A,且活动支杆压制体13设有一支杆件130以及一塞件131,其上模壳体11 一侧是 与下模壳体12枢接,且活动支杆压制体13的支杆件130是呈可活动地设在上模壳体11上 方,另活动支杆压制体13所设塞件131是塞合卡制在上模壳体11所设注入口部110,而上 模壳体11所设手把111,是扣合在下模壳体12所设扳扣卡制槽121,另下模壳体12所设数 个压制扣环件122,是勾扣压制结合于上模壳体10所设勾扣部112 ;以及一轮框体20,所述的轮框体20设有一 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而T形断面结合 加强环肋21设有数个贯孔210,所述的轮框体20是置入模具组10的下模壳体12与上模壳 体11间。凭借上述结构的配合,以完成本专利技术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请配合参阅图6至图9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使用上述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成型出 的发泡轮内扣结构的加工方法以及发泡轮成型状态示意图,上模壳体11 一侧与下模壳体 12枢接,且活动支杆压制体13设在上模壳体11上方,而活动支杆压制体13所设塞件131 塞合卡制在上模壳体11所设注入口部110,将轮框体20置入下模壳体12与上模壳体11 间,并盖合上、下模壳体11、12,且扳动上模壳体11所设手把111,使其扣合在下模壳体12 所设扳扣卡制槽121,另将下模壳体12所设数个压制扣环件122,勾扣压制结合于上模壳体 11所设勾扣部112,然后在上模壳体11所设注入口部110注入发泡体30,使发泡体30充满 上、下模壳体11、12所设上、下模穴部113、123,而充满上、下模壳体11、12的上、下模穴部 113,123的发泡体30,更进一部包覆设在下模壳体12与上模壳体11间的轮框体20所设T 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并灌入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所设数个贯孔210中,再施力压 制上模壳体11所设活动支杆压制体13的支杆件130,使活动支杆压制体13所设塞件131 卡制塞合在上模壳体11所设注入口部110,使上模壳体11所设注入口部110呈封闭状态, 所述的发泡体30在上、下模壳体11、12的上、下模穴部113、123间发泡形成的胎身部31, 所述的胎身部31外围受模具组10的上、下模壳体11、12所设上、下胎纹模穴槽113A、123A 限制,以形成胎纹部32,另可凭借将模具组10置在一离心装置上,所述的离心装置所产生 的离心力使胎纹部32形成更为明显,且发泡体30是紧固包覆在轮框体20所设T形断面结 合加强环肋21,使发泡体30形成的胎身部31与轮框体20稳固且紧密结合,防止发泡体30 形成的胎身部31在高速运转下脱离轮框体20,以达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佳的功效。由上述内容可知,使用上述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成型出的发泡轮内扣结构, 如图9、图10所示,包括一轮框体20,所述的轮框体20设有一 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而T形断面结合 加强环肋21设有数个贯孔210 ;以及,一发泡体30,所述的发泡体30包覆轮框体20所设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轮胎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模具组,所述的模具组设有一上模壳体以及一下模壳体,而上模壳体设有一注入口部以及一上模穴部,下模壳体设有一下模穴部,上模壳体一侧与下模壳体枢接;以及,一轮框体,所述的轮框体设有一T形断面结合加强环肋,轮框体置入模具组的下模壳体与上模壳体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津
申请(专利权)人:伟钰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