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0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包括高强度保护管、绝缘裙边、下电极和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在所述高强度保护管的内部底端设置所述下电极,在高强度保护管的外壁等间距设置若干道绝缘裙边,在高强度保护管的顶端至下电极之间设置通过多个串联形成的灭弧通道,在高强度保护管的顶端至下电极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相互衔接串联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多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贯穿于高强度保护管内部形成灭弧通道,在相邻绝缘裙边之间分别设置有与每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上端连通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电弧外泄和异物进入灭弧室,提高灭弧安全性和耦合时段灭弧激波压强峰值,强化了灭弧通道的引弧能力。通道的引弧能力。通道的引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线路防雷灭弧
,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与用户直接联系,具有分布范围广、绝缘水平低等特点,极易发生雷击跳闸事故,影响电网运行。统计表明,雷击引发的跳闸次数大约占配网线路跳闸总次数的70%

80%。现有防雷有效措施是在输电线路上安装疏导式避雷器、多腔室避雷器等防雷装置,避雷器与绝缘子并联,限制绝缘子两端电位差,防止雷击闪络。一般疏导式避雷器的防雷方式是通过接闪电极将雷击电流导入大地完成泄流,但是无法限制雷击电流幅值和抑制最大陡度,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雷击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多腔室避雷器灭弧管道上排列着一系列小孔灭弧室,每个小孔灭弧室两端有一对电极,电极进入灭弧室,由于热膨胀,形成一定压力气流沿着狭窄小孔将电弧喷射出去,但实际使用中,多腔室避雷器为了降低冲击击穿电压,必须缩短灭弧室内间隙距离、控制灭弧室个数,从而导致电弧被分成多段,减小冲击电弧的长度,降低了电弧携带能量和温度,导致灭弧压强衰减,不利于灭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本技术的灭弧结构能有效避免电弧外泄和异物进入灭弧室,提高灭弧安全性和耦合时段灭弧激波压强峰值,强化了灭弧通道的引弧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包括高强度保护管、绝缘裙边、下电极和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在所述高强度保护管的内部底端设置所述下电极,在高强度保护管的外壁等间距设置若干道绝缘裙边,在高强度保护管的顶端至下电极之间设置通过多个串联形成的灭弧通道,在高强度保护管的顶端至下电极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相互衔接串联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多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贯穿于高强度保护管内部形成灭弧通道,其中,首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竖直设置于高强度保护管内部,且首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的上端向上伸出高强度保护管的顶端外部;剩余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之间呈倾斜错开设置在相邻绝缘裙边之间的高强度保护管内,在相邻绝缘裙边之间分别设置有与每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上端连通的进水口。
[0005]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每个进水口位于绝缘裙边根部的上表面,该进水口的最低处与对应倾斜设置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的入口侧最低处呈过度衔接。
[0006]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包括反冲压缩灭弧筒体、下电极和引弧卡阀结构,所述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下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下端口密封设置与下电极上,在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口内活动设置所述引弧卡阀结构,在高强度保护管内间隙串联设置多个反冲压缩灭弧筒体。
[0007]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倾斜错开设置的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开口部的最低
处与所述进水口的最低处过度衔接。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弧卡阀结构包括接闪电极、绝缘球和多个相互间隔平行且用于活动卡限支撑所述绝缘球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密封固定于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开口内部,在每块支撑块之间分别开设有一段相互围合成卡限收容空间的弧形阀位限制卡槽,所述绝缘球活动卡限于阀位限制卡槽围合形成的卡限收容空间内,在所述绝缘球的最顶端和最底端分别竖直对称连接所述接闪电极。
[0009]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块最顶端的水平位置低于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开口部,所述绝缘球最顶端的接闪电极向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伸出,接闪电极沿反冲压缩灭弧筒体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伸出的高度为相邻支撑块之间间隔距离倍以上。
[0010]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1](1)灭弧激波压强峰值大;本技术的灭弧结构依托液体冲击放电特有的液电效应产生的灭弧激波,由于冲击电弧具有波头时间短、电弧陡度大和电弧峰值大的特性,而工频电弧受大暂态时间常数制约,其强度从零开始缓慢增加,在冲击电弧存在时段,工频电弧最大瞬时值仅有数十安培,而此时段的冲击电弧强度峰值可达数千安培,两种电弧强度的不对称,由冲击电弧产生的液电效应压强在波头时间达到数百兆帕,而此时段的工频电弧抗遮断压强仅有几十千帕,灭弧压强是抗遮断压强的数千倍以上,可在数微秒内熄灭电弧。
[0012](2)灭弧激波压强峰值时间更早;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消除了气体可压缩性产生的压强滞后于电弧强度的“时滞”效应,液电效应激波压强与电弧同步达到峰值,液电效应提高了灭弧激波的压强峰值的同时,也提前了灭弧激波压强的峰值时间,由此降低了对应工频电弧的瞬时值,加大了灭弧压强和抗遮断压强之间的不对称性,形成在灭弧速度上“以快制慢”,在灭弧压强上“以强制弱”的不对称灭弧态势。
[0013](3)灭弧阈值高;由于差异巨大稳态工频电弧在冲击电弧波头时刻的差异相差很小,灭弧难度不受工频电弧稳态值巨大差异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早期强干预提高熄灭预期工频电弧阈值。
[0014](4)灭弧时间更早、冲击击穿电压更低;灭弧过程的早期干预、快速干预和极强干预的特性,以及重燃速度减缓和抑制重燃介质强度提升,把灭弧的完成时间降低到数十微秒,过流保护不会发出跳闸指令,在导线被电弧烧蚀时间段,降低雷击跳闸率和断线率。由于雨水介质中含有各种导电离子,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极易产生水阻导通击穿,降低了冲击电压。
[0015](5)在反冲压缩通道内植入用绝缘球包裹的接闪电极,形成缝隙,既能置换空气介质,又可以利用电弧产生的空气膨胀压强封堵缝隙,避免电弧外泄,提高灭弧安全性、避免异物进入灭弧室。
[0016](6)通过波反射提高反冲压缩灭弧室内的灭弧激波压强,提高灭弧激波压强峰值和减小灭弧激波压强峰值时间。
[0017](7)提前灭弧激波压强峰值与工频电弧的耦合时间,降低耦合时段对应的暂态工频电弧抗遮断压强,起到弱化预期工频电弧在灭弧时段强度的目的,使得工频电弧更容易被熄灭,提高了耦合时段灭弧激波压强峰值,形成不对称灭弧优势,强化了灭弧通道的引弧
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接闪电极1、绝缘球2,支撑块3,反冲压缩灭弧筒体4、下电极5,进水口6,高强度保护管7,绝缘裙边8,下电极9,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卡限收容空间30,弧形阀位限制卡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包括高强度保护管(7)、绝缘裙边(8)、下电极(9)和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在所述高强度保护管(7)的内部底端设置所述下电极(9),在高强度保护管(7)的外壁等间距设置若干道绝缘裙边(8),在高强度保护管(7)的顶端至下电极(9)之间设置通过多个串联形成的灭弧通道,在高强度保护管(7)的顶端至下电极(9)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相互衔接串联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多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贯穿于高强度保护管(7)内部形成灭弧通道,其中,首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竖直设置于高强度保护管(7)内部,且首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的上端向上伸出高强度保护管(7)的顶端外部;剩余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之间呈倾斜错开设置在相邻绝缘裙边(8)之间的高强度保护管(7)内,在相邻绝缘裙边(8)之间分别设置有与每个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上端连通的进水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进水口(6)位于绝缘裙边(8)根部的上表面,该进水口(6)的最低处与对应倾斜设置的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的入口侧最低处呈过度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压反冲压缩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反冲压缩灭弧单元(10)包括反冲压缩灭弧筒体(4)、下电极(9)和引弧卡阀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王巨丰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