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钢框架柱(2)、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所述的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与钢框架柱(2)之间留有间隙,并由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将钢框架柱(2)与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连接,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包括用于调节水平安装偏差开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和用于调节竖向安装偏差的竖向调整板(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简单的构造方式,解决了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之间连接节点的水平和竖向安装误差问题,安装方式简单明了,施工过程迅速可靠,避免因施工误差造成的工期延误甚至质量安全问题。成的工期延误甚至质量安全问题。成的工期延误甚至质量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装配式结构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模块化结构又以极高的集成度和施工迅速等特点受到青睐。模块化结构将建筑整体拆分成可运输的大小,所有构件及内容物都在工厂中全部预装完成。将模块运至现场后吊装到位,再通过高强螺栓、焊接等方案完成最终拼接。
[0003]模块化结构的优势明显,然而其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低于常规传统钢结构,为解决此类问题出现了将纯模块化结构与常规钢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形式。该混合结构在施工时先完成常规钢框架部分,且此部分通常作为主要抗侧结构,模块再以此为基准向上层层堆叠。
[0004]纯模块与常规钢框架的施工过程相对独立,施工误差会各自累积,因此对于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既要能有效传递内力,又要能适应施工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在有效传递内力的同时又可适应施工安装误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钢框架柱、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
[0007]所述的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之间留有间隙,并由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将钢框架柱与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连接,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包括用于调节水平安装偏差开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和用于调节竖向安装偏差的竖向调整板。
[0008]优选地,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包括模块间连接板和钢框架连接板,模块间连接板和/或钢框架连接板上开设有容差大孔,且开设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配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标准孔径螺栓孔,未开设容差大孔的连接板上开设有标准孔径螺栓孔,模块间连接板、钢框架连接板和盖板通过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容差大孔直径大于标准孔径螺栓孔。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竖向调整板设置在模块间连接板与钢框架连接板之间,模块间连接板、钢框架连接板、盖板和竖向调整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间连接板连接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钢框架连接板连接钢框架柱。
[0012]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间连接板夹持固定在上层箱式模块与下层箱式模块之间,朝向钢框架柱的一端伸出并连接钢框架连接板。
[0013]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钢框架连接板焊接在钢框架柱上,朝向上层箱式模块和
下层箱式模块的一端伸出并与模块间连接板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的竖向调整板由一个或多个钢板件组成,竖向调整板上设有标准孔径螺栓孔。
[0015]优选地,所述的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之间的间隙为0.2至0.4m。
[0016]优选地,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通过高强螺栓将钢框架柱与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连接并固定。所述的高强螺栓的数量和型号根据内力计算确定,数量和型号可以变化。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块间连接板、钢框架连接板、盖板和竖向调整板为钢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传递内力同时又可适应施工安装误差的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解决现场施工时常规钢框架与模块化结构在连接时可能的误差较大的情况,在处理误差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传递模块与钢框架间的内力,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0020]2.本技术用简单的构造方式,解决了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之间连接节点的水平和竖向安装误差问题,安装方式简单明了,施工过程迅速可靠,避免因施工误差造成的工期延误甚至质量安全问题;
[0021]3.本技术模块间连接板具有水平螺栓大孔,从而容许钢框架柱与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之间的水平安装偏差;
[0022]4.本技术调整板通过更换厚度或多块不同厚度钢板件的组合,从而容许钢框架柱与上层箱式模块和下层箱式模块之间的竖向安装偏差;
[0023]5.本技术节点的水平总尺度适中,钢框架柱与箱式模块之间的缝距较小,不会对建筑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又满足施工安装的最小空间要求;
[0024]6.本技术通用性强,可应用于各类箱式模块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误差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节点本身的承载力可通过螺栓数量、型号以及相关连接板板厚调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剖面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轴测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拆分示意图;
[0028]图中:1
‑
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1
‑
模块间连接板,12
‑
钢框架连接板,13
‑
盖板,14
‑
竖向调整板,2
‑
钢框架柱,3
‑
上层箱式模块,4
‑
下层箱式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包括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钢框架柱2、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
[0032]具体地,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与钢框架柱2之间留有间隙,钢框架柱2通过该间隙处设置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与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连接,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包括竖向调整板14和设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设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用于调节水平安装偏差,竖向调整板14用于调节竖向安装偏差。本实施例连接节点可调整施工安装误差,用简单的构造方式,解决了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之间连接节点的水平和竖向安装误差问题。
[0033]实施例2
[0034]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如图1~3所示,包括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钢框架柱2、箱式模块3、4,箱式模块3、4与钢框架柱2之间留有适当间隙,并由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将钢框架柱2与箱式模块3、4通过若干高强螺栓连接。
[0035]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由盖板13、模块间连接板11、竖向调整板14、钢框架连接板12组成。此实施例中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自上而下依次为盖板13、模块间连接板11、竖向调整板14、钢框架连接板12。
[0036]模块间连接板11设有用于调节水平安装误差的螺栓孔(容差大孔),其孔径不小于螺栓直径加2倍设计容差值,且大于其余连接板开孔的孔径。开有容差大孔的模块间连接板11在安装时,其上下分别设有盖板13和竖向调整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钢框架柱(2)、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所述的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与钢框架柱(2)之间留有间隙,并由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将钢框架柱(2)与上层箱式模块(3)和下层箱式模块(4)连接,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包括用于调节水平安装偏差开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和用于调节竖向安装偏差的竖向调整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螺栓叠合连接件(1)包括模块间连接板(11)和钢框架连接板(12),模块间连接板(11)和/或钢框架连接板(12)上开设有容差大孔,且开设有容差大孔的连接板配有盖板(13),盖板(13)上开设有标准孔径螺栓孔,未开设容差大孔的连接板上开设有标准孔径螺栓孔,模块间连接板(11)、钢框架连接板(12)和盖板(13)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差大孔直径大于标准孔径螺栓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模块与钢框架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调整板(14)设置在模块间连接板(11)与钢框架连接板(12)之间,模块间连接板(11)、钢框架连接板(12)、盖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晖柱,朱未迟,李韵竹,曹馨元,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