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具有上侧可动接点、下侧可动接点、中央固定接点、中间固定接点和端部固定接点。下侧可动接点包括与中间固定接点相对的圆环状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四个脚部中的一个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上。上侧可动接点通过下侧可动接点的圆环状部的圆形孔与中央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四个脚部中的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四个脚部中的另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该按钮开关能够通过按压一个驱动体,使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间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以及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这两组的开关接点动作,且为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钮开关(:/:y v工7一 其具有通过按压操作 而动作的开关接点、和通过进一步的按压动作而动作的其他开关接点。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进程,内置于这些电子设备中的 部件的高密度化也很显著。在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的照相装置的快门 操作中,多采用具有两步动作的节奏感的按钮开关。曰本特开2008-041603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两步动作的节奏感的现有的 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搭载于配线基板上,具有第一可动接点和载置于第 一可动接点上的第二可动接点。第一可动接点具有在中央形成有圓形孔的 圓环状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通过向与配线基板成直角的方向 按压第二可动接点,第一可动接点随着节奏感而弹性变形、从而第一开关 接点动作,若进一步按压第二可动接点,则第二可动接点伴随着节奏感而 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开关接点动作。该按钮开关具有从上方看为正方形的 壳体。该按钮开关被从与配线基板成直角的方向按压而动作,所以,若将其 搭载于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具有从侧面操作的按钮的电子设备中,则 必须使配线基板与其侧面平行地配置,从而难以实现侧面的小型化。日本特开2007-329022号公报公开了另 一现有的按钮开关,其具有在 与操作按钮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动作的开关接点。该按钮开关将操作按 钮的方向直角地变换而使开关接点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按钮开关具有上侧可动接点、下侧可动接点、中央固定接点、中间固 定接点和端部固定接点。下侧可动接点包括与中间固定接点相对的圆环状 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四个脚部中的一个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 上。上侧可动接点通过下侧可动接点的圆环状部的圓形孔与中央固定接点 隔开间隔地相对。四个脚部中的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 于卯度的角度间隔设置。四个脚部中的另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 心、以小于卯度的角度间隔设置。该按钮开关能够通过按压一个驱动体,使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间固定 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以及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的组构成 的开关接点这两组的开关接点动作,且为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按钮开关的沿1B-1B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4A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4B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可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俯视图。 图7B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8B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6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的俯视图。图1B是图 1A所示的按钮开关1001的沿线1B-1B的剖面图。图2是按#>开关1001 的分解立体图。按钮开关1001具有绝缘树脂制的壳体51。图3和图4A分 别是壳体51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壳体51从上方看呈长方形,具有与预定 的方向1001A平行的短边51P、 51Q、以及比短边51P、 51Q长且与短边 51P、 51Q成直角的长边51R、 51S。壳体51具有朝向上方的平面部51B。 在平面部51B上设有凹部51A,凹部51A具有与平面部51B相连的内侧 面51G和与内侧面相连并朝向上方的底面51F。凹部51A、即底面51F从 上方看呈实质上圆形。在平面部51B的两端设有朝上方突出的两个引导壁 51C。引导壁51C从上方看呈3字形。在凹部51A的内侧面51G设有朝向 壳体51的长方形的四个角部分别延伸的四个凹入部151D、 251D、 351D、 451D。凹入部351D、451D分别位于相对于凹入部151D、251D向方向1001A 处。在凹部51A的底面51F露出位于圓形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2、与中央 固定接点2分离的中间固定接点3以及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中间固定接 点3位于相对于中央固定接点2向方向1001A的相反方向1001B处,在凹 部51A内位于方向1001B侧。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位于凹入部351D、451D。固定接点2、 3、 4相互电独立。分别与固定接点2、 3相连的端子2A、 3A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 延伸。与两个固定接点4相连的端子4A同样地,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 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端子2A、 3A、 4A 的下面与壳体51的下面51H在同一面上。如图4A所示,端子3A从露出于凹部51A的底面51F的中间固定接 点3的两側向下方延伸、露出到与壳体51的下面51H相同的平面上,与也就是说,端子3A包括从中间固定接点3向下方延伸而露出到壳体51的 下面51H的部分103A、和从部分103A延伸并从壳体51突出的部分203A。 端子3A的部分203A具有与壳体51的下面51H位于同一面的下面303A。 下侧可动接点5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具有在中央具有圆形孔5A的圆环状的圆环状部5B、以及从圆环状部5B的外周缘5E向斜下方延伸的 四个脚部15C、 25C、 35C、 45C。圆环状部5B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 状的上面5C、和凹面形状的下面5D,实质上为官顶状。脚部15C、 25C、 35C、 45C的外缘从上方看为圆弧形状,与圆环状部5B的外周缘5E平滑 地相连。在脚部15C、 25C、 35C、 45C分别位于设置在凹部51A的内侧 面51G中的凹入部151D、 251D、 351D、 451D内的状态下,下側可动接 点5收容在凹部51A中。圓环状部5B的下面5D与位于圆环状部5B正下 方的中间固定接点3隔开间隔地相对。分别位于凹入部351D、 451D内的 脚部35C、 45C的下端分别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4上。中央固定接点2通 过圆形孔5A露出到上方。图4B是下侧可动接点5的俯视图。从上方看,脚部15C、 45C设置 在关于圆环状部5B的中心5F彼此对称的位置上。从上方看,脚部25C、 35C设置在关于中心5F彼此对称的位置。从上方看,脚部15C、 25C设 置在关于通过中心5F且与方向1001A平行的中心轴5G彼此对称的位置 上。从上方看,脚部35C、 45C设置在关于中心轴5G彼此对称的位置上。 脚部15C、 35C以中心5F为中心、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Al 设置。同样地,脚部25C、 45C以中心5F为中心以角度间隔Al设置。从 上方看,在方向1001A上脚部15C、 25C、 35C、 45C位于方向1001A上 的圓环状部5B的宽度W5内。因此,能够缩短收容下侧可动接点5的壳 体51的与方向1001A平行的短边51P、 51Q。当从上方对向上方鼓出的官顶状的圆环状部5B施加下压力,脚部 15C、 25C、 35C、 45C挠曲。当下压力超过预定的大小时,圆环状部5B 的形状随着节奏感(節度感,啼嗒感)发生弹性反转,上面5C的形状从 凸面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钮开关,具有: 具有朝向上方的面的由绝缘树脂构成的壳体; 露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中央固定接点; 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分离、露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中间固定接点; 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和上述中间固定接点分离、露出于 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端部固定接点; 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的下侧可动接点,该下侧可动接点包括圆环状部以及从上述圆环状部的外周缘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第三脚部和第四脚部,上述圆环状部形成有位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正上方的圆形孔、具有 圆形的上述外周缘、呈圆环状,并且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和凹面形状的下面、实质上为穹顶状; 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的上侧可动接点,该上侧可动接点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和通过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 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圆形孔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凹面形状的下面、实质上为穹顶状,上述上侧可动接点具有载置于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上面的外周缘; 能够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平行的预定方向移动的驱动体,该驱动体包括: 在上述预定方向被按压的操作部,从上述操作部向上述预定方向延伸的具有前端的棒状部,和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上述前端的按压部;以及 盖,该盖包括:从上方覆盖上述驱动体的顶面部以及倾斜部,该倾斜部从上述顶面部向下方倾斜延伸且具有抵接着上述驱动体 的上述按压部的倾斜面; 当上述驱动体的上述操作部沿上述预定方向移动时,上述棒状部挠曲,同时,上述按压部沿着上述盖的上述倾斜部的上述倾斜面移动、向下方按压上述上侧可动接点的上述上面; 上述第三脚部载置于上述端部固定接点上; 上述壳体从上方看呈长方形,具有与上述预定方向平行的短边和比上述短边长的长边;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四脚部关于上述圆环状部的中心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二脚部和第三脚部关于上述圆环状部 的上述中心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关于通过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中心且与上述预定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以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中心为中心的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三脚部的角 度间隔小于90度; 在上述预定方向上,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上述第二脚部、上述第三脚部和上述第四脚部位于上述预定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屋内康典,八木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