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66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体部和与床体部组合使用的轮椅部;所述床体部包括床体框架、支脚、滚轮a、床挡板、固定板、转动板和围栏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床体框架的两侧顶部。该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上安装有自动翻身装置、床椅分离及转换装置、电动便盆及烘干装置,该技术可实现从智能护理床到智能轮椅的一键转换过程,避免传统人工转换过程中带给患者的二次伤害。还可通过自动翻身装置及时预防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家庭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从而减少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有效保证使用者安全。有效保证使用者安全。有效保证使用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萎缩、营养不良等原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老年卧床患者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加上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减慢,其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更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但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巨大生理痛苦,还会加重原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此外,市场调研可知,协助老年人及行动障碍患者在床椅之间来回移动,是护理人员最不愿意做的工作,也是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大的工作。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及老年人现存问题,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不断研究智能护理床,期望采用智慧护理方法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功能较为单一,大多数产品功能集中在能够自动翻身,自动防止患者坠床,以及提供其他普通护理床均有的功能。例如,带滑轮能够便捷移动,带有便孔方便于解决长期卧床患者二便的情况,以及带有输液架便于输液等功能。架构较为单一,功能单薄。从护理床市场来看,我国目前市场上的护理床行业规模较大,但市场供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供应端的产品参差不齐,且在设计生产多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在理念革新和技术创新上的投入较少,设计出的产品往往只满足基本需求,与进口的护理床品质相差较大,在外形和功能上尚缺乏人性化及交互设计,这提示我国护理行业应着重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因此,在我国“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医养结合”、“智能照护家庭”等背景下,有必要整合医疗照护与科技技术,开发结合压力性损伤预防、床椅转换等为一体的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以期缓解照护机构人力负担、质量不齐、疏于管理等问题,减轻照顾者负担,使长期卧床患者生活更加安全便利、独立自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体部和与床体部组合使用的轮椅部;
[0005]所述床体部包括床体框架、支脚、滚轮a、床挡板、固定板、转动板和围栏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床体框架的两侧顶部;所述转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转动设置在床体框架上,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滚轮a安装在支脚的底部;
[0006]所述轮椅部包括轮椅框架、滚轮b、轮椅扶手、坐板、贯穿口、抬腿板、支撑板a、靠板和支撑板b,所述滚轮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滚轮b安装在轮椅框架的底部,所述轮椅框架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轮椅扶手,所述轮椅框架上设置有坐板,所述坐板上设置有贯穿口,所述坐板的一端通过抬腿板连接有可转动的支撑板a,所述坐板远离抬腿板的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靠板。
[0007]具体的,所述轮椅框架上安装有支撑板b,所述贯穿口位于支撑板b的正上方。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所述的是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该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上安装有自动翻身装置、床椅分离及转换装置、电动便盆及烘干装置,该技术可实现从智能护理床到智能轮椅的一键转换过程,避免传统人工转换过程中带给患者的二次伤害。还可及时预防家庭长期卧床患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从而减少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有效保证使用者安全。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床体部;101、床体框架;102、支脚;103、滚轮a;104、床挡板;105、固定板;106、转动板;107、围栏板;2、轮椅部;201、轮椅框架;202、滚轮b;203、轮椅扶手;204、坐板;205、贯穿口;206、抬腿板;207、支撑板a;208、靠板;209、支撑板b。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体部1和与床体部1组合使用的轮椅部2;
[0016]床体部1包括床体框架101、支脚102、滚轮a103、床挡板104、固定板105、转动板106和围栏板107,固定板10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床体框架101的两侧顶部;转动板10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转动设置在床体框架101上,支脚102的数量为四个,滚轮a103安装在支脚102的底部;
[0017]轮椅部2包括轮椅框架201、滚轮b202、轮椅扶手203、坐板204、贯穿口205、抬腿板206、支撑板a207、靠板208和支撑板b209,滚轮b2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b202安装在轮椅框架201的底部,轮椅框架201的顶部安装有两个轮椅扶手203,轮椅框架201上设置有坐板204,坐板204上设置有贯穿口205,坐板204的一端通过抬腿板206连接有可转动的支撑板a207,坐板204远离抬腿板206的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靠板208。
[0018]具体的,轮椅框架201上安装有支撑板b209,贯穿口205位于支撑板b209的正上方。
[0019]具体的,背板208由四块板组成。
[0020]具体的,坐板204由两块板组成,每块板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半贯穿口,两个半圆形的半贯穿口组成一个圆形的贯穿口205,在使用时,电动便盆装置安装在贯穿口205的下方。
[0021]1)自动翻身装置
[0022]卧床患者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会引起血液循环受阻,组织营养不能够及时的供应导致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此长期卧床患者需要通过勤翻身来缓解局部受压组织的压力,减轻微循环障碍,降低受压组织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性。
[0023]本款压力性损伤预防智能护理床床体带有自动翻身装置,具有体位调节功能。能够实现各体位的自动变换,具体包括:靠背上升/下降、腿部上升/下降、向左/右翻身。通过
自动翻身能够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状况,从而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相比于原始人工手动翻身来说,大大减轻了照护者的劳动强度。
[0024]2)电动便盆及烘干装置
[0025]本款压力性损伤预防智能护理床床体带有电动便盆及烘干装置,位置设置于用户在使用智能护理床时臀部所对应的部位。正常状态下此孔洞属于关闭状态,使床体更加平坦,长期卧床患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当卧床患者想要进行大小便时,通过遥控按键或语音遥控系统选择“便盆”将孔洞打开,并将电动便盆经过平行移动及上升至孔洞处,用户可进行大小便。大小便结束后,会自动进行暖风烘干,防止残留液体对骶尾部皮肤的刺激。结束后,可通过遥控按键或语音遥控系统再次选择“便盆”将电动便盆下降并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部(1)和与床体部(1)组合使用的轮椅部(2);所述床体部(1)包括床体框架(101)、支脚(102)、滚轮a(103)、床挡板(104)、固定板(105)、转动板(106)和围栏板(107),所述固定板(10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床体框架(101)的两侧顶部;所述转动板(10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转动设置在床体框架(101)上,所述支脚(10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滚轮a(103)安装在支脚(102)的底部;所述轮椅部(2)包括轮椅框架(201)、滚轮b(202)、轮椅扶手(203)、坐板(204)、贯穿口(205)、抬腿板(206)、支撑板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沂潼张银萍蒙歌庄欣齐秦诗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