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94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包括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提高续航里程,同时,也能降低噪音,提升了乘坐舒适感。提升了乘坐舒适感。提升了乘坐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因其具有零排放、使用成本低、噪音小、能耗低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最大问题之一。
[0003]目前,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电池容量和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提高电池容量的方法是通过增加电池的数量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电池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整车重量的增加,使得增加续航里程的效果会有所欠缺,无限的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会带来高自燃的风险;因此,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成为了汽车厂商研究的重点。
[0004]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和周围的空气产生碰撞形成风阻,而汽车的风阻来源于车头的迎面阻力,以及车尾的压差阻力,车前面的压力大于车后面的压力,形成阻力,阻碍汽车的行驶,相关研究表明,汽车在高速工况下,风阻在行驶阻力中占70%以上。对于纯电SUV汽车以120Kph匀速行驶时,整车风阻每降阻10count,续航里程等效增加5Km。通过提升车尾的压力,可以降低压差阻力,而提升车尾压力的方式是对汽车尾部的底护板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以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提高续航里程。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包括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部。
[000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设置,具有遮蔽的作用,能够为发动机提供保护,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均匀的道路对发动机冲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08]由于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与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连接成一个整体相比,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的优势是:车底的高速气流经过一号底护板末端便可提前分离,使汽车底部的涡心远离了车尾,从而提升了车尾的压力,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缓解了里程焦虑,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提升了乘坐舒适感。
[0009]如果汽车的尾部只设置有一号底护板,部分低速气流就会在汽车的底部进行涡旋,从而降低了车尾的压力,增大了压差阻力,从而减少了续航里程,而二号底护板的设置,能避免这个问题。
[0010]进一步,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连线和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1,二号底护板与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2,θ1>θ2。
[00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θ1>θ2,使得车底的高速气流在经过一号底护板末端
时,分离效果好,同时,能够减小低速气流在汽车底部的涡旋,提升了车尾的压力,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
[0012]进一步,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X向间距为D1,D1<100mm。
[001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D1<100mm,使得车底的高速气流在经过一号底护板末端时,能够更好的分离,同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低速气流在汽车底部的涡旋,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车尾的压力,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
[0014]进一步,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Z向间距为D2,当 D2>50mm时,一号底护板水平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
[00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 D2>50mm时,便可以保证θ1>θ2,将一号底护板水平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便于一号底护板的安装,同时,也能提升汽车尾部的压力,从而降低压差阻力,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0016]进一步,当θ1≤θ2时,一号底护板向右下方倾斜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
[001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于不同的车型,汽车底部的结构也不相同,当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Z向间距比较小时,会导致θ1≤θ2,此时将一号底护板向右下方倾斜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便能保证θ1>θ2,从而能够提升车尾的压力,从而降低压差阻力,提高续航里程,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0018]可以根据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Z向间距,灵活的调节一号底护板的安装位置,以便于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具有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云图;
[0021]图3为只设置有一号底护板的云图;
[0022]图4为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的云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一号底护板1、二号底护板2、后电机3、扩散器4、地板5。
[0026]实施例1
[0027]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

5所示。
[0028]如图1所示的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包括一号底护板1和二号底护板2,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简化的示意图。
[0029]如图1所示,一号底护板1位于二号底护板2的左下方,且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呈落差式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部,具体的,一号底护板1通过螺栓水平安装在现有的后电机3底部的支架上,二号底护板2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现有的扩散器4左侧的支撑板上,二号底护板2的上侧通过螺栓安装在现有的地板5底部的支架上。
[0030]如图1所示,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的X向间距为D1,D1<100mm,一号底护板1
与二号底护板2的Z向间距为D2, D2>50mm,在本实施例中,D1=98mm, D2=53mm;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的连线和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1,二号底护板2与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2,θ1>θ2。
[0031]由图2和图4可知,图2是将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焊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全封板,图4是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呈落差式设置,通过对比可知,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呈落差式设置的优势是,车底的高速气流经过一号底护板1末端便可提前分离,使汽车底部的涡心远离了车尾,从而提升了车尾的压力,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缓解了里程焦虑,提升了用户体验。
[0032]由图3和图4可知,图3是没有设置二号底护板2的情况,部分低速气流在地板5下方进行涡旋,而图4是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呈落差式设置,刚好避免了部分低速气流在地板5下方部进行涡旋,且二号底护板2还具备遮蔽功能。
[0033]由此可知,在电动汽车的尾部设置落差式的一号底护板1与二号底护板2,能够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风洞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与仿真一致,可降阻10count,续航里程等效增加5km,通过降低整车的风阻系数,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动力消耗,有效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缓解了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一号底护板和二号底护板呈落差式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部,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连线和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1,二号底护板与水平方向所成的锐角为θ2,θ1>θ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护板降阻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号底护板与二号底护板的X向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川段孟华张全周吕雪东陈亿李国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