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89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型板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模,所述第一L型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上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的底部滑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上模的下侧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杆移动的推动机构;所述顶杆的外壁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板转动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进行连续自动化开模和脱模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由于其结构精密,制得成品质量好,而被广泛用于塑胶材料制品的生产作业,加工时通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具内,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加工时,产品经冷却固化后,首先打开上模,待上下模完全分离后,再通过顶出机构将冷却的成品顶出脱模,在此过程中,开模与脱模分为两个步骤进行,无法实现开模过程同步脱模,使得整体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注塑模具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结构开模与脱模分为两个步骤进行,无法实现开模过程同步脱模,使得整体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底板和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型板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模,所述第一L型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上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型腔,所述型腔的底部滑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上模的下侧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杆移动的推动机构;
[0008]所述顶杆的外壁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板转动的传动机构。<br/>[0009]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L型板和挡环,所述第二L型板固定设置于上模的下表面一侧,所述第二L型板的下端与顶杆的杆壁活动套机,两个所述挡环设置于第二L型板的下端两侧,两个所述挡环均与顶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方便在开模时带动顶板将产品顶出型腔,液压缸带动上模向上移动进行开模,第二L型板与上侧挡环接触时,向上推动顶杆,即使得顶板将产品顶出型腔,即能进行连续自动化开模和顶模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螺纹管和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固定套接于顶杆的中端,所述内螺纹管固定嵌设于型腔的下侧,所述内螺纹管与顶杆的上端活动套接,所述内螺纹管与外螺纹管相匹配,方便带动顶板转动,将产品从上模下侧旋转出。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L型板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挡板,方便将顶板上的产品推下,完成自动下料。
[0012]优选的,所述上模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延伸至第一L型板的上侧,使得上模能够稳定的移动。
[0013]优选的,所述挡环靠近L型板的一侧滚动嵌设有多个滚珠,方便挡环转动。
[0014]优选的,多个所述滚珠均为耐磨钢珠,提高滚珠的耐磨性能。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液压缸带动上模向上移动进行开模,第二L型板与上侧挡环接触时,向上推动顶杆,即使得顶板将产品顶出型腔,即能进行连续自动化开模和顶模工作。
[0017]2、本技术,通过顶板移出空腔时,外螺纹管与内螺纹管接触,使得外螺纹管旋转向上移动,即使得顶杆带动顶板将产品从上模下侧旋转移开,产品被挡板从顶板上推下,即能够实现自动化下料工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局部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挡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底板;2、第一L型板;3、液压缸;4、上模;5、下模;6、顶板;7、第二L型板;8、顶杆;9、外螺纹管;10、内螺纹管;11、挡环;12、滚珠;13、型腔;14、限位杆;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
[0026]参照图1

3,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底板1和第一L型板2,第一L型板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第一L型板2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模5,第一L型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上模4,上模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上端延伸至第一L型板2的上侧,使得上模4能够稳定的移动,下模5的上表面开设有型腔13,型腔13的底部滑动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杆8。
[0027]为了能够在开模时进行顶模工作,参照图1

3,上模4的下侧设置有带动顶杆8移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第二L型板7和挡环11,第二L型板7固定设置于上模4的下表面一侧,第二L型板7的下端与顶杆8的杆壁活动套机,两个挡环11设置于第二L型板7的下端两侧,两个挡环11均与顶杆8的杆壁固定套接,挡环11靠近L型板的一侧滚动嵌设有多个滚珠12,方便挡环11转动,多个滚珠12均为耐磨钢珠,提高滚珠12的耐磨性能;
[0028]液压缸3带动上模4向上移动进行开模,第二L型板7与上侧挡环11接触时,向上推动顶杆8,即使得顶板6将产品顶出型腔,即能进行连续自动化开模和顶模工作。
[0029]为了能够进行自动化下料工作,参照图1

3,顶杆8的外壁设置有带动顶板6转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内螺纹管10和外螺纹管9,外螺纹管9固定套接于顶杆8的中端,内螺纹管10固定嵌设于型腔13的下侧,内螺纹管10与顶杆8的上端活动套接,内螺纹管10与外
螺纹管9相匹配,第一L型板2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挡板15,方便将顶板6上的产品推下,完成自动下料;
[0030]顶板8移出空腔时,外螺纹管9与内螺纹管10接触,使得外螺纹管9旋转向上移动,即使得顶杆8带动顶板6将产品从上模4下侧旋转移开,产品被挡板15从转动的顶板6上推下,即能够实现自动化下料工作。
[00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底板(1)和第一L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板(2)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型板(2)的中端内侧固定设置有下模(5),所述第一L型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上模(4),所述下模(5)的上表面开设有型腔(13),所述型腔(13)的底部滑动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顶杆(8),所述上模(4)的下侧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杆(8)移动的推动机构;所述顶杆(8)的外壁设置有带动所述顶板(6)转动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效率高的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L型板(7)和挡环(11),所述第二L型板(7)固定设置于上模(4)的下表面一侧,所述第二L型板(7)的下端与顶杆(8)的杆壁活动套机,两个所述挡环(11)设置于第二L型板(7)的下端两侧,两个所述挡环(11)均与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锋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