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86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轴,定位轴的上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位于第一板体上端的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与定位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在轨道专业施工现浇道床时,将预埋件上的定位轴埋置在道床内,达到在进行接触轨底座钻孔安装时,便于供电专业卸除预埋件,借助预埋件上定位轴在道床上留下的预留孔和接触轨底座上固定孔,安装固定接触轨底座的目的,同时将布设在连接板下方的定位轴与接触轨底座上固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达到提高各预留孔与各固定孔间精确度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是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现浇道床区段进行接触轨底座定位安装的主要施工方式:轨道先行施工,供电专业在轨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定位打孔作业。此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轨道专业施工现浇道床区域内,钢筋密度大、道床结构强度高,致使后期接触轨底座钻孔安装时,需要使用钻孔设备对道床进行打孔,由于道床结构强度高,会导致道床打孔时存在钻孔困难、且道床打孔时无法精准的判断接触底座上固定孔的位置,会出现预留孔与固定孔之间无法重合,影响后续施工、破坏道床结构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位于第一板体上端的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与定位轴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临近第二板体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二弧边。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板体临近第一板体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一弧边。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外周面的边角处形成圆角。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轴呈圆柱状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轴的外周面设置成光滑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板体的边角处与定位轴外周面的连接处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供工作人员手部进行操作的空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在轨道专业施工现浇道床时,将预埋件上的定位轴埋置在道床内,达到在进行接触轨底座钻孔安装时,便于供电专业卸除预埋件,借助预埋件上定位轴在道床上留下的预留孔和接触轨底座上固定孔,方便对接触轨底座安装固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端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板体;2、定位轴;3、第二板体;4、第一弧边;5、第二弧边;6、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轴2,定位轴2的上端设有连接部,定位轴2的数量与接触轨底座上固定孔的数量对应,且连接部上各定位轴2的位置与接触轨底座上各固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连接部包括第一板体1以及位于第一板体1上端的第二板体3,且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3均与定位轴2连接,第一板体1、定位轴2和第二板体3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板体1、定位轴2和第二板体3之间为一体成型,制备的过程中方便机床对预埋件进行一体加工。
[0018]请参阅图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定位轴2进行拆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3均与定位轴2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根据接触轨底座上孔洞的大小更换上与其适配的定位轴2。
[0019]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工作人员受伤的风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板体1临近第二板体3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二弧边5。
[0020]使用时,在工作人员手动卸除预埋件的过程中,该第二弧边5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板体1下壁的边沿过于锋利,从而达到在轨道专业/供电专业工作人员将手放入空腔,进行预埋件预埋/卸除时,降低第一板体1下壁边沿划伤工作人员手掌部位风险的目的。
[0021]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工作人员受伤的风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板体3临近第一板体1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一弧边4。
[0022]使用时,在工作人员手动卸除预埋件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弧边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二板体3上壁的边沿过于锋利,从而达到在轨道专业/供电专业工作人员将手放入空腔,进行预埋件预埋/卸除时,降低第一弧边4上壁边沿划伤工作人员手掌部位风险的目的。
[0023]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工作人员受伤的风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板体1外周面的边角处形成圆角6。
[0024]使用时,通过圆角6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板体1边角的锋利度,从而达到在轨道专业/供电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预埋件预埋/卸除时,降低预埋件边角划伤工作人员风险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固定接触轨底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轴2呈圆柱状结构。
[0026]使用时,通过圆柱状结构的定位轴2,一方面,在供电专业工作人员将手放入空腔,进行预埋件卸除时,圆柱状结构的定位轴2,可以有效均衡定位轴2的外周面与道床各个部位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便于供电专业工作人员拆除预埋件,并降低拆除过程中孙损坏道床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圆柱状结构的定位轴2,使供电专业工作人员拆除预埋件后,在道床上留下圆形预留孔,与接触轨底座上的圆形固定孔对应,可以达到便于供电专业工作人员,将化学锚栓放置在各预留孔与对应固定孔内对接触轨底座进行固定的目的。
[0027]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预埋件进行拆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定位轴2的外周面设置成光滑结构。
[0028]使用时,通过将定位轴2的外周面设置成光滑结构,在供电专业工作人员自道床上卸除预埋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小定位轴2的外周面与道床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供电专业工作人员卸除预埋件时所需要的的力,进而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卸除预埋件的目的。
[0029]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定位轴2和第二板体3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板体3的边角处与定位轴2外周面的连接处相适配。
[0030]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对预埋件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3之间形成有供工作人员手部进行操作的空腔。
[0031]使用时,在供电专业进行接触轨底座钻孔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手插入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3之间的空腔内,对预埋件进行卸除,通过该结构,以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借助操作腔卸除预埋件的目的。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轨道专业施工现浇道床时,先将预埋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当道床凝固后,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2)的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板体(1)以及位于第一板体(1)上端的第二板体(3),且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3)均与定位轴(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临近第二板体(3)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二弧边(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底座道床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3)临近第一板体(1)的侧壁沿边缘处形成第一弧边(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底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瑞昌殷献勇郝琨何康平陈雨寒袁群虎王熹高晓辉赵远健李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