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包括袋体、圈状褶皱、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弹性覆膜层,袋体底端封口且袋体顶部敞口形成有热压部,圈状褶皱位于袋体底部,圈状褶皱包围袋体周向,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沿袋体长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分别设置在袋体底部,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相互平行且第一网布层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布层的网孔孔径,数层弹性覆膜层设置于第一网布层下方,弹性覆膜层上形成有供茶渣通过的开口和覆盖部,在装入茶叶和取用茶叶的过程中能够将茶渣统一收集,此外弹性覆膜层在圈装褶皱折叠时能够紧贴避免茶渣返回茶袋上方,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包装
,具体为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
技术介绍
[0002]茶(Tea)是中国传统饮品,含有茶多酚、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在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饮用历史,是一种广泛受到人们喜欢的风味饮品。
[0003]目前使用的茶叶包装袋都是由一个长方形的袋体构成的,将茶叶装入袋中后再将袋体抽真空热压密封,由于挤压茶叶袋底部的茶叶会形成细微的茶渣,人们在取用时,茶渣与茶叶片一起倒入茶杯中,影响泡茶时的美观,且茶渣容易随着茶水进入体内,茶叶和茶渣混在一起,在进行冲泡时就容易将茶叶和茶渣一起放进了杯子中进行加水冲泡,而品茶讲究的是,审茶、观茶和品茶,混进了茶叶碎渣既影响了美观,也影响喝茶人的心情,本来是好茶,也容易被当成是劣茶,更无形中降低了茶叶的档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茶叶包装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袋体、圈状褶皱、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弹性覆膜层,袋体底端封口且袋体顶部敞口形成有热压部,所述圈状褶皱位于袋体底部,圈状褶皱包围袋体周向,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沿袋体长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分别设置在袋体底部,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相互平行且第一网布层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布层的网孔孔径,数层所述弹性覆膜层设置于第一网布层下方,弹性覆膜层间相互平行,弹性覆膜层上形成有供茶渣通过的开口和覆盖部。
[0006]优选的,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所处平面与袋体横截面相互平行。
[0007]优选的,袋体两侧分别形成有易撕口。
[0008]优选的,易撕口位于热压部。
[0009]优选的,位于上方的弹性覆膜层的开口正投影与位于下方的弹性覆膜层开口无接触。
[0010]优选的,位于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之间的弹性覆膜层间距大于位于第二网布层、袋体底部之间的弹性覆膜层间距。
[0011]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在装入茶叶和取用茶叶的过程中能够将茶渣统一收集,此外弹性覆膜层在圈装褶皱折叠时能够紧贴避免茶渣返回茶袋上方,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局部截面构造示意图;
[0016]图3为所述弹性覆膜层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7]图中:袋体
‑
1、热压部
‑
101、易撕口
‑
102、圈状褶皱
‑
2、第一网布层
‑
3、第二网布层
‑
4、弹性覆膜层
‑
5、开口
‑
501、覆盖部
‑
50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结合图1
‑
3,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包括袋体1、圈状褶皱2、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层4和弹性覆膜层5,袋体1底端封口且袋体1顶部敞口形成有热压部101,袋体1两侧分别形成有易撕口102且易撕口102位于热压部101,所述圈状褶皱2位于袋体1底部,圈状褶皱2包围袋体1周向,所述第一网布层3和第二网布层4沿袋体1长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分别设置在袋体1底部,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层4所处平面与袋体1横截面相互平行,第一网布层3和第二网布层4相互平行且第一网布层3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布层4的网孔孔径,数层所述弹性覆膜层5设置于第一网布层3下方,弹性覆膜层5间相互平行,弹性覆膜层5上形成有供茶渣通过的开口501和覆盖部502,位于上方的弹性覆膜层5的开口501正投影与位于下方的弹性覆膜层5开口501无接触,位于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层4之间的弹性覆膜层5间距大于位于第二网布层4、袋体1底部之间的弹性覆膜层5间距。
[0021]所述弹性覆膜层5指的是具有弹性起到覆盖茶渣作用的膜状部件,具体采用何种材质并非申请人所要保护的内容,且材质并不会对技术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不再对其具体材质和成分做进一步赘述。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茶叶装入袋体1内时茶渣由于粒径远小于茶叶,因此茶渣可通过第一网布层3和第二网布层4,茶渣还可通过弹性覆膜层5上的开口501最终落入袋体1底部集中收集,弹性覆膜层5上的开口501相互错开,因此袋体1底部的茶渣不易从袋体1底部返回袋体1上方。
[0023]袋体1抽真空时袋体1上圈状褶皱2容易折叠使得相邻的弹性覆膜层5相互贴近,此时位于弹性覆膜层5的覆盖部502上的茶渣将会被相邻弹性覆膜层5上的覆盖部502覆盖、挤压,避免茶渣返回袋体1上方。
[0024]打开袋体1取用茶叶时,茶渣将会通过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层4和弹性覆膜层5上的开口501最终落入袋体1底部被集中收集。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包括袋体(1),袋体(1)底端封口且袋体(1)顶部敞口形成有热压部(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圈状褶皱(2)、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层(4)和弹性覆膜层(5);所述圈状褶皱(2)位于袋体(1)底部,圈状褶皱(2)包围袋体(1)周向;所述第一网布层(3)和第二网布层(4)沿袋体(1)长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分别设置在袋体(1)底部,第一网布层(3)和第二网布层(4)相互平行且第一网布层(3)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布层(4)的网孔孔径;数层所述弹性覆膜层(5)设置于第一网布层(3)下方,弹性覆膜层(5)间相互平行,弹性覆膜层(5)上形成有供茶渣通过的开口(501)和覆盖部(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茶渣收集功能的茶叶包装袋,其特征在于:第一网布层(3)、第二网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少华,陈佑成,廖汉鹏,陈志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永春县华锋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