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涉及建筑漏水技术领域,包括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中设置有贯穿的钢板桩,所述碎石垫层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所述碎石垫层一侧设置有已建混凝土底板,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冠梁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填缝,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冠梁相连处的顶部设置有止水槽,且所述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紫铜片和不锈钢压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橡胶带起到保护紫铜片的作用,防止新旧建筑物之间沉降不均,造成破坏,不锈钢压条防止紫铜片变形,进而使得紫铜片的止水效果更佳,再用不锈钢膨胀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解决新旧建筑物之间防渗止水的技术问题。止水的技术问题。止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漏水
,尤其涉及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闸等建筑物随着多年运行,闸底板基础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等现象,直接影响水闸等建筑物稳定与安全,一般采用垂直防渗或者水平防渗,无论采用那种防渗方法,都会存在新旧建筑物之间分缝问题,同时旧建筑物经过多年运行沉降量变化不大,与新建部分会出现沉降差异,就会产生沉降变形。常规分缝的处理方式为:采用沥青麻丝填缝并设置铜片进行止水。但是,沉降缝变形较大,止水铜片会断裂,导致分缝之间出现渗漏等异常,严重时会危及水闸等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在新旧建筑物之间,防渗止水非常重要,尤其是软基基础,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要充分考虑,对紫铜片保护和固定,更好的发挥其止水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止水铜片、填缝等因沉降缝变形产生的损坏,防渗效果不好,引起渗透破坏的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包括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中设置有贯穿的钢板桩,所述碎石垫层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冠梁,所述碎石垫层一侧设置有已建混凝土底板,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冠梁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填缝,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与钢筋混凝土冠梁相连处的顶部设置有止水槽,且所述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紫铜片和不锈钢压条,所述止水槽中填充有沥青混凝土,且所述沥青混凝土与紫铜片和不锈钢压条的表面相接触。
[0005]可选地,所述碎石垫层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格宾护坦,且所述格宾护坦位于钢筋混凝土冠梁的侧壁。
[0006]可选地,贯穿所述碎石垫层的钢板桩的一端位于钢筋混凝土冠梁的内部。
[0007]可选地,所述沥青麻丝填缝的底部位于碎石垫层的顶部,且所述沥青麻丝填缝顶部位于紫铜片的底部。
[0008]可选地,所述止水槽的槽底浇筑有混凝土找平,且橡胶带设置在混凝土找平的顶部。
[0009]可选地,两个所述不锈钢压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穿插至钢筋混凝土冠梁与已建混凝土底板中的不锈钢膨胀螺栓,且不锈钢压条用于固定紫铜片,防止变形破坏。
[001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的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时,预留止水槽的部分,已建混凝土底板凿出止水槽,钢筋混凝土冠梁与已建混凝土底板之间还要进行植筋固定,在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紫铜片和不锈钢压条,且橡胶带起到
保护紫铜片的作用,进而使得紫铜片的止水效果更佳,不锈钢压条放置在紫铜片上,再用不锈钢膨胀螺栓进行安装固定,防止紫铜片变形,最终达到防渗效果,从而解决沉降缝防渗止水的技术问题,也保障了水闸基础的钢板桩防渗效果,解决了建筑物的基础渗漏问题,达到除险加固的目的。
[0012]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碎石垫层;2、格宾护坦;3、钢板桩;4、钢筋混凝土冠梁;5、沥青麻丝填缝;6、已建混凝土底板;7、橡胶带;8、紫铜片;9、不锈钢压条;10、不锈钢膨胀螺栓;11、沥青混凝土;12、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
[0020]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碎石垫层1,碎石垫层1中设置有贯穿的钢板桩3,碎石垫层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冠梁4,碎石垫层1一侧设置有已建混凝土底板6,已建混凝土底板6与钢筋混凝土冠梁4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填缝5,已建混凝土底板6凿出止水槽,与钢筋混凝土冠梁4的顶部设置有止水槽相连,钢筋混凝土冠梁4与已建混凝土底板6之间设置有植筋12固定,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7、紫铜片8和不锈钢压条9,止水槽中填充有沥青混凝土11,且沥青混凝土11与紫铜片8和不锈钢压条9的表面相接触;两个不锈钢压条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穿插至钢筋混凝土冠梁4与已建混凝土底板6中的不锈钢膨胀螺栓10,固定和保护紫铜片8。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4时,预留止水槽的部分,然后在已建混凝土底板6凿出另一部分的止水槽,然后再进行止水布设,即:在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7、紫铜片8和不锈钢压条9,且橡胶带7起到保护紫铜片8的作用,进而使得紫铜片8的止水效果更佳,不锈钢压条9防止紫铜片8变形,再用不锈钢膨胀螺栓10进行安装固定,最终达到防渗效果,紫铜片8采用的结构形状为u型止水铜片,且厚度可根据计算强度要求选取;
[0022]碎石垫层1采用的厚度为10cm,钢筋混凝土冠梁4采用浇筑的为C25混凝土配合比,橡胶带7采用的型号为H12
‑
5。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碎石垫层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格宾护坦2,且格宾
护坦2位于钢筋混凝土冠梁4的侧壁。
[002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碎石垫层1的顶部铺设格宾护坦2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冲刷的性能。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贯穿碎石垫层1的钢板桩3的一端位于钢筋混凝土冠梁4的内部。
[0026]需要说明的是,将钢板桩3安装在碎石垫层1中,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4,与已建混凝土底板6之间设置有植筋12固定,且植筋12优选的尺寸为Φ16@400mm。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沥青麻丝填缝5的底部位于碎石垫层1的顶部,且沥青麻丝填缝5顶部位于紫铜片8的底部。
[0028]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碎石垫层1承接沥青麻丝填缝5,且利用紫铜片8铺设在沥青麻丝填缝5的顶部,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渗体系。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水槽的槽底浇筑有混凝土找平,且橡胶带7设置在混凝土找平的顶部;在止水槽中设置混凝土找平方便后续进行安装防渗水结构。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钢板桩进行基础垂直防渗时,新建工程一般直接设置在底板上游侧,与底板浇筑在一起,可起到很好的防渗作用。加固工程新旧建筑物之间出现差异,例如基础处理的不同,会出现沉降变形,或者旧建筑物经过多年运行沉降量不大,与新建部分会出现沉降差异,这些都会产生沉降变形,严重时会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垫层(1),所述碎石垫层(1)中设置有贯穿的钢板桩(3),所述碎石垫层(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冠梁(4),所述碎石垫层(1)一侧设置有已建混凝土底板(6),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6)与钢筋混凝土冠梁(4)之间采用植筋(12)进行固定,且之间缝隙填充有沥青麻丝填缝(5),所述已建混凝土底板(6)与钢筋混凝土冠梁(4)相连处的顶部设置有止水槽,且所述止水槽的两侧从下至上依次均设置有橡胶带(7)、紫铜片(8)和不锈钢压条(9),所述止水槽中填充有沥青混凝土(11),且所述沥青混凝土(11)与紫铜片(8)和不锈钢压条(9)的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防渗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格宾护坦(2),且所述格宾护坦(2)位于钢筋混凝土冠梁(4)的侧壁。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菊霞,李锦灿,付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