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44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装置A1、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主回路包括进线断路器F1、电阻R1、接触器KM1、制动接触器KM2和电机M1;所述控制回路包括滑动触点电位器R2、热敏电阻R3、开关S1、S2、S3、S4、中间继电器KA1、抱闸继电器KBR;驱动装置A1包括外部电源端口,电压/电流选择跳线,模拟输入端口,安全扭矩关断,辅助电压输出端口、数字输入输出端口、数字输入端口、模拟输出端口、主/从驱动传动链路端口、继电器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供转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能力。响应能力。响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转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伺服转台控制,基本都是使用伺服电机作为转台动力装置,由变频器或伺服控制器作为电机驱动装置,使用工频50Hz/220V或380V交流电输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将工频交流电通过装置内的整流单元、直流母线单元、逆变单元,加以DCS(分散控制系统)单元控制,改变逆变单元触发脉冲,从而改变脉冲宽度占空比,以输出用户要求的PWM波(脉冲宽度调制波形),不同宽度的PWM波型等效为频率不同的正弦波,从而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再以电机尾端编码器实现位置反馈,从而达到电机和转台的转矩,转速和位置控制。
[0003]现有的伺服转台负载,很多都是金属成型、汽车BIW生产线、航空航天、包装、建筑、船舶、机床等行业的机械手工装,有着负载转动惯量大的特点和动作响应快的要求,从而对驱动力单元也有启动快制动快的响应要求,当前的电机制动主要有机械制动、电气反接制动、直流制动等方式。此类传统的制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弊端,机械制动需要增加额外的电机抱闸,需要对电机提前设计,而且改造困难,并且增加执行器件成本,电气反接制动和直流制动切入电路时会对主回路造成冲击,长期使用会导致器件发热,影响寿命,不利于长期运行。
[0004]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提及的几种传统电机制动方式主要有着以下几种缺点:
[0005]机械制动:需要一套相对复杂的机械结构,是通过摩擦来实现制动,所以会存在发热现象及磨损,需要密切观察其运行状态,否则会影响使用或出现事故,制动装置需要先期设计,后期改造很难,维护和维修困难,并且增加电机制造成本。
[0006]电气反接制动:电气反接制动需要在电机减速停止的要求下切入反向旋转磁场,会对电气系统造成很大的负荷冲击,增加发热量,降低元器件使用寿命,加速绝缘老化,而且外电路设计复杂,增加设计成本,不经济。
[0007]直流能耗制动:直流制动需要在电机停机工况要求下使驱动装置输入稳定直流电,从而导致电机在电磁转矩为阻力的半周区域内运行在发电机状态,向驱动装置回馈电能,从而使直流母线单元电压升高、发热,甚至还需额外增加制动电阻,增加成本,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为解决以上弊端,或者作为以上传统制动方式弊端的补偿方案,提出一种伺服电机的外接制动电路。
[0009]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包括主回路、控制回路和驱动装置A1,所述主回路包括进线断路器F1、电阻R1、接触器KM1、热敏电阻R3、制动接触器KM2和电机M1;所述控制回路包括滑动触点电位器R2、开关S1、S2、S3、S4、中间继电器KA1、抱闸
继电器KBR;驱动装置A1至少包括模拟输入端口XAI、安全扭矩关断XSTO、数字输入端口XDI、主/从驱动传动链路端口XD2D、继电器输出端口XRO1、XRO2、XRO3之一;
[0010]在主回路中,所述进线断路器F1的出线连接第一进线端子L1、第二进线端子L2、第三进线端子L3;主回路出线侧T1、T2、T3接到所述接触器KM1,所述接触器KM1出线接到电机M1电源端子U1、V1、W1;所述接触器KM1和电机M1之间并联一条制动支路,所述制动支路由KM1出线端引出,接入所述制动接触器KM2进线端,所述制动接触器KM2以两对常闭触点或三对常闭触点接入制动回路,所述制动接触器KM2常闭触点出线端分别接入RL阻感单元Rlu、RLv、和RLw;
[0011]在控制回路中,开关S1的触点13和24连接XSTO:1,触点14连接安全扭矩关断的IO点XSTO:3,触点23连接安全扭矩关断的IO点XSTO:4;开关S2、S3、S4分别连接数字输入端口XDI的数字量输入IO点XDI:1、XDI:2、XDI:3;滑动触点电位器R2的滑动触点连接模拟输入端口XAI的第4端口,另两端分别连接模拟输入端口XAI的第1端口和第3端口。
[0012]进一步的,设置机械抱闸Y1与制动回路互为备用,所述机械抱闸Y1的WH端口连接机械抱闸控制器BGE的第一端口,RD端口分别连接机械抱闸控制器BGE的第三端口、KBR的第二触点,BU端口连接机械抱闸控制器BGE的第五端口,机械抱闸控制器BGE的第二端口连接KBR的第四触点,KBR的第一触点连接第一相电源线L01,第三触点连接第三相电源线L03。
[0013]进一步的,设置模拟输入端口XAI的输入点XAI:4和XAI:5为电压模拟信号频率给定,设置数字输入端口XDI的数字量输入IO点XDI:1为使能,XDI:2低电平为输出正转磁场,高电平为反转磁场,设置XDI:3得电为启动,失电为停止,设置XDI:6为电机的温度保护,并连接电机内置的热敏电阻R3。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进线接触器KM1通过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控制其线圈得电,所述中间继电器KA1由继电器输出端口XRO1:2/XRO1:3控制,制动接触器KM2的线圈由所述进线接触器KM1的一对辅助常开触点控制。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回路还包括滤波器,所述进线断路器F1的出线连接滤波器,以改善进线电能波形;滤波器出线接到进线端子L1、L2、L3。
[00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A1还包括外部电源端口XPOW,电压/电流选择跳线J1/J2,辅助电压输出端口XD24、数字输入输出端口XDIO、模拟输出端口XAO。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结构简单,对于这种制动回路,只需要在原电路基础上增加少量导线,一个接触器,三组阻感组合元器件,比原有的传统制动方式成本低廉,方便选配,对其它元器件影响小,制动方向和制动转矩随转速和惯量的变化而变化,可靠实用,避免了机械抱闸损耗大,改造困难的弊端,也避免了传统电气制动方式带来的对驱动装置的冲击发热影响驱动装置和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因为这种制动方式的能量损耗部位在外电路,在阻感器件,达到了维护和改造方便的优势,也可和传统的制动方式配合,进一步增加转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能力,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本技术公开的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包括主回路、控制回路和驱动装置A1,主回路包括进线断路器F1、电阻R1、接触器KM1、热敏电阻R3、制动接触器KM2和电机M1;控制回路包括滑动触点电位器R2、开关S1、S2、S3、S4、中间继电器KA1、抱闸继电器KBR;驱动装置A1包括至少模拟输入端口XAI、安全扭矩关断XSTO、数字输入端口XDI、主/从驱动传动链路端口XD2D、继电器输出端口XRO1、XRO2、XRO3、外部电源端口XPO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回路、控制回路和驱动装置A1,所述主回路包括进线断路器F1、电阻R1、接触器KM1、热敏电阻R3、制动接触器KM2和电机M1;所述控制回路包括滑动触点电位器R2、开关S1、S2、S3、S4、中间继电器KA1、抱闸继电器KBR;驱动装置A1包括至少模拟输入端口XAI、安全扭矩关断XSTO、数字输入端口XDI、主/从驱动传动链路端口XD2D、继电器输出端口XRO1、XRO2、XRO3之一;在主回路中,所述进线断路器F1的出线连接第一进线端子L1、第二进线端子L2、第三进线端子L3;主回路出线侧T1、T2、T3接到所述接触器KM1,所述接触器KM1出线接到电机M1电源端子U1、V1、W1;所述接触器KM1和电机M1之间并联一条制动支路,所述制动支路由KM1出线端引出,接入所述制动接触器KM2进线端,所述制动接触器KM2以两对常闭触点或三对常闭触点接入制动回路,所述制动接触器KM2常闭触点出线端分别接入RL阻感单元Rlu、RLv、和RLw;在控制回路中,开关S1的第一触点13和第二触点24连接XSTO:1,开关S1的第三触点14连接安全扭矩关断的IO点XSTO:3,开关S1的第四触点23连接安全扭矩关断的IO点XSTO:4;开关S2、S3、S4分别连接数字输入端口XDI的数字量输入IO点XDI:1、XDI:2、XDI:3;滑动触点电位器R2的滑动触点连接模拟输入端口XAI的第4端口,另两端分别连接模拟输入端口XAI的第1端口和第3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转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国珍
申请(专利权)人:高思博传动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