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的外端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条散热翅片,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层流槽;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若干条连通所有所述层流槽的导流槽;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最外圈的层流槽连通的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与导流槽均朝向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散热槽能够使层流槽内层流的硅油进入散热槽内,强制改变硅油的层流流动为湍流,可以显著增加前盖的散热能力;并且通过散热槽和导流槽朝向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设置,能够方便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的冷却风扇相比,硅油风扇离合器可根据控制温度的要求,自动调节风扇转速,使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下工作,因此具有节能、降噪、减排和延长发动机寿命等优点。硅油风扇离合器在工作时,由硅油在主、从动件间传递扭矩,但是由于主、从动件间存在滑差即硅油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硅油与离合器壳体表面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壳体表面的翅片散发出去,这个最大的散热能力即为离合器的滑差热能力。限制离合器驱动扭矩极限的一个指标就是离合器的极限滑差热能力,即将硅油摩擦产生的热量及时发散出去的能力。要增加离合器的滑差热能力,单纯靠加长或加宽壳体表面散热翅片都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离合器的滑差热能力取决于热硅油和铝壳体之间的表面热传导和热对流能力,其中硅油的流动状态对于热量传递的影响很大。
[0003]目前的硅油风扇离合器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12225370U)公开的一种带散热槽的硅油风扇离合器,与硅油接触的前盖的外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散热翅片,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心的层流槽、若干条连通所有层流槽的导流槽,所述前盖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与最外圈的层流槽连通的散热槽。上述的散热结构能够提高散热能力,但上述结构仅仅适用于径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无法适用于传统的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上,从而导致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还是存在散热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提升硅油在壳体表面进行对流散热能力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
[0005]为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的外端面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条散热翅片,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层流槽;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若干条连通所有所述层流槽的导流槽;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最外圈的层流槽连通的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与导流槽均朝向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通过散热槽能够使层流槽内层流的硅油进入散热槽内,强制改变硅油的层流流动为湍流,可以显著增加前盖的散热能力;并且通过散热槽和导流槽朝向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设置,可以使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层的层流槽逐渐通过导流槽向外层的层流槽扩散,从而方便流至散热槽处,能够方便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0007]作为优选,所述前盖的内端面上且位于最外圈的层流槽的外圈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与所述层流槽呈同心设置,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多个周向等间隔排列的散热挡块;两个
相邻的散热挡块之间形成所述散热槽。通过环槽和散热挡块方便散热槽的设置,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槽的数量在50
‑
300个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有足够更多的硅油由最外圈的层流槽进入散热槽内进行湍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不影响硅油正常进入工作区传递扭矩。
[0009]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槽的长度在3
‑
15mm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在散热槽内湍流的硅油能进行充分换热。
[0010]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槽的宽度在1
‑
6mm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在散热槽内湍流的硅油既能充分换热,又不使散热槽内的硅油停留太长时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槽的深度在1
‑
3mm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平衡了前盖内端面的壁厚与硅油湍流换热对散热槽结构的需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2
‑
12条,且四条导流槽呈周向等角度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能保证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层的层流槽向外层的层流槽顺利扩散,同时又不破坏硅油在层流槽内均匀层流。
[0013]作为优选,所述层流槽的圆心为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层流槽内均匀层流。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散热槽能够使层流槽内层流的硅油进入散热槽内,强制改变硅油的层流流动为湍流,可以显著增加前盖的散热能力;并且通过散热槽和导流槽朝向前盖的内端面的轴心设置,可以使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层的层流槽逐渐通过导流槽向外层的层流槽扩散,从而方便流至散热槽处,能够方便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的正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的测试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图3的A处的剖视图。
[0019]其中:1、前盖;101、外端面;102、内端面;11、环槽;12、散热挡块;2、散热翅片;3、层流槽;4、导流槽;5、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包括前盖1,前盖1的外端面101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条散热翅片2,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层流槽3;层流槽3的圆心为前盖1的内端面102的轴心。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层流槽3内均匀层流。前盖1上设置有四条连通所有层流槽3的导流槽4,且四条导流槽4呈周向等角度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能保证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层的层流槽3向外层的层流槽3顺利扩散,同时又不破坏硅油在层流槽3内均匀层流。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还周向
设置有若干与最外圈的层流槽3连通的散热槽5;且散热槽5与导流槽4均朝向前盖1的内端面102的轴心。通过散热槽5能够使层流槽3内层流的硅油进入散热槽5内,强制改变硅油的层流流动为湍流,可以显著增加前盖1的散热能力;并且通过散热槽5和导流槽4朝向前盖1的内端面102的轴心设置,可以使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层的层流槽3逐渐通过导流槽4向外层的层流槽3扩散,从而方便流至散热槽5处,能够方便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且位于最外圈的层流槽3的外圈设置有环槽11;环槽11与层流槽3呈同心设置,环槽11内设置有多个周向等间隔排列的散热挡块12;两个相邻的散热挡块12之间形成散热槽5。通过环槽11和散热挡块12方便散热槽5的设置,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适用于轴向刮油的硅油风扇离合器。
[0023]散热槽5的数量在50
‑
300个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有足够更多的硅油由最外圈的层流槽3进入散热槽5内进行湍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不影响硅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包括前盖(1),所述前盖(1)的外端面(101)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条散热翅片(2),所述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设置有若干圈同心设置的层流槽(3);所述前盖(1)上设置有若干条连通所有所述层流槽(3)的导流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还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最外圈的层流槽(3)连通的散热槽(5);且所述散热槽(5)与导流槽(4)均朝向前盖(1)的内端面(102)的轴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的内端面(102)上且位于最外圈的层流槽(3)的外圈设置有环槽(11);所述环槽(11)与所述层流槽(3)呈同心设置,所述环槽(11)内设置有多个周向等间隔排列的散热挡块(12);两个相邻的散热挡块(12)之间形成所述散热槽(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风扇离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华南,楼新娜,陈良,
申请(专利权)人:华纳圣龙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