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31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栈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包括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第一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一钢板、第一弹性层、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与安装面固定相连;第二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三钢板、第二弹性层、第四钢板,第四钢板与栈桥的一端固定相连;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之间设有滑动层,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均通过滑动层滑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型栈桥与支护结构柔性连接的结构,使得栈桥可以将受到的荷载传递至支护结构,而支护结构的水平力难以传递至栈桥,提高基坑开挖过程中栈桥结构的安全性。栈桥结构的安全性。栈桥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栈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基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建设设备与技术向着越来越高速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发展。特别在城区中进行成片的基础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时,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坑群开挖。
[0003]但是,城区内建筑密集,施工通道较为紧张,对于较大的基坑需要考虑分块分区开挖;分区开挖基坑群通常采用内支撑结合设置栈桥的方式确保施工通道通畅。栈桥与支护结构的顶部通常采用钢性连接,在支护结构变形后,钢性连接会将弯矩和剪力传递至栈桥。通常情况下,由于栈桥垂直于基坑边沿,栈桥两端受到的压力平衡,对栈桥的内力影响较小。
[0004]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基坑群,多条栈桥可能不是沿同一个方向进行设置,会有相互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情况。而基坑周边在四个方向均存在指向坑内的土压力,这样就会对栈桥产生偏向的荷载,对于栈桥的稳定性不利,导致出现施工安全隐患,严重时会使栈桥变形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设于T型栈桥中T字下端与支护结构的对接处,包括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
[0007]所述第一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一钢板、第一弹性层、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安装面固定相连;其中,所述安装面是所述支护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栈桥的接触面;r/>[0008]所述第二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三钢板、第二弹性层、第四钢板,所述第四钢板与栈桥的一端固定相连;
[0009]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三钢板之间设有滑动层,所述第一减震端和所述第二减震端均通过所述滑动层滑动相连。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均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第一弹性层固定粘结;
[0011]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第四钢板,均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第二弹性层固定粘结。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第二弹性层均是厚度范围10mm至15mm的橡胶垫。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层的一侧设有若干根第一预埋钢筋,若干根所述第一预埋钢筋均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四钢板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层的一侧设有若干根第二预埋钢筋,若干根所述第二预埋钢筋均与所述第四钢板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安装面通过若干根第一预埋钢筋固定相连;
[0016]所述第四钢板与栈桥的一端通过若干根第二预埋钢筋固定相连。
[0017]优选地,还包括侧面缓冲层;所述侧面缓冲层设于所述可移动卸力装置的侧面,所述侧面缓冲层是EPE缓冲泡沫板。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四钢板均是8mm厚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三钢板均是5mm厚钢板。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三钢板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三钢板均与所述活动连接件活动相连。
[0020]优选地,所述滑动层是石墨粉层。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通过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提供了一种T型栈桥与支护结构柔性连接的结构,使得栈桥可以将受到的荷载传递至支护结构,而支护结构的水平力难以传递至栈桥,提高基坑开挖过程中栈桥结构的安全性。
[0023](2)通过滑动层,使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可以相对滑动,从而允许所连接的栈桥或支护结构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提高了栈桥结构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4]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T型栈桥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移动卸力装置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栈桥与支护结构连接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符合型栈桥示意图。
[0029]图中:1、第一钢板;2、第一弹性层;3、第二钢板;4、滑动层;5、第三钢板;6、第二弹性层;7、第四钢板;8、第一预埋钢筋;9、第二预埋钢筋;10、基坑;11、支护结构;12、栈桥;13、侧面缓冲层;14、可移动卸力装置;15、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见图1,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图中包括基坑10以及设于其中的T型栈桥12,T型栈桥12是浇筑成型的一个整体,栈桥12的端头具有向外延伸的搭接处,用于搭接在支护结构11上端的冠梁15之上,其中,位于T型下端的栈桥12与支护结构11的对接处设有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卸力装置14。
[0032]支护结构11是一个统称,在实际施工中会有多种类型,支护结构11包括常见的支护桩、地下连墙、排桩、钢板桩等与栈桥12相连的结构。
[0033]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卸力装置14仅设于T型栈桥12中T字下端与支护结构11的对接处,可移动卸力装置14包括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
[0034]第一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一钢板1、第一弹性层2、第二钢板3,第一钢板1与安装面固定相连,第一弹性层2用于减少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3之间的振动传递;其中,本实施例的安装面是支护结构11上端的冠梁15上表面与栈桥12搭接面的对接处。
[0035]第二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三钢板5、第二弹性层6、第四钢板7,第四钢板7与其所在栈桥12的一端固定相连,第二弹性层6用于减少第三钢板5与第四钢板7之间的振动传递。
[0036]第二钢板3与第三钢板5之间设有滑动层4,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均通过滑动层4滑动相连。
[0037]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侧面缓冲层13;侧面缓冲层13设于可移动卸力装置14的侧面,具体为可移动卸力装置14侧面与栈桥12之间的夹缝内,本实施例的侧面缓冲层13是EPE缓冲泡沫板。
[0038]参见图2和图3,作为本方案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3,均通过结构胶与第一弹性层2固定粘结;第三钢板5与第四钢板7,均通过结构胶与第二弹性层6固定粘结。
[0039]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层2与第二弹性层6均是厚度范围10mm至15mm的橡胶垫;第一钢板1与第四钢板7均是8mm厚钢板;第二钢板3与第三钢板5均是5mm厚钢板。
[0040]第一钢板1远离第一弹性层2的一侧设有若干根第一预埋钢筋8,若干根第一预埋钢筋8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设于T型栈桥中T字下端与支护结构的对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端和第二减震端;所述第一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一钢板、第一弹性层、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安装面固定相连;其中,所述安装面是所述支护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栈桥的接触面;所述第二减震端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三钢板、第二弹性层、第四钢板,所述第四钢板与栈桥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三钢板之间设有滑动层,所述第一减震端和所述第二减震端均通过所述滑动层滑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均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第一弹性层固定粘结;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第四钢板,均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第二弹性层固定粘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第二弹性层均是厚度范围10mm至15mm的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群T型栈桥端部可移动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层的一侧设有若干根第一预埋钢筋,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坤鹏刘志军毛凤山朱明星温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