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机构及脱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04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机构及脱硫设备,包括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设置于第一传动件一侧的第二传动件,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件上的支承件;以及,搅拌组件,包括一端与第二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的搅拌件,以及设置于第一传动件上方的反应件;防护组件,包括设置于传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外部的密封壳体、设置于密封壳体顶部的进料件、设置于反应筒底部的排出管、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和进料件一侧的吹风件,以及设置于密封壳体底部内壁上的密封圈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对石灰石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且对底部黏住溶液进行刮除再搅拌,有利于反应后溶液的排出效果;还能随时停机开机、方便对工艺以及其他装置的观察研究进行把控。控。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机构及脱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搅拌机构及脱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灰石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或石灰做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与水混合,磨细成粉状,制成吸收浆液(当采用石灰为吸收剂时,石灰粉经消化处理后加水搅拌制成吸收浆)。在吸收塔内,烟气中的SO2与浆液中的CaCO3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水石膏,SO2被脱除。
[0003]石灰石脱硫用搅拌装置是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设备,可以通过将烟气通入到石灰石溶液中,便于其中的硫与石灰石中钙反应,便于硫去除。现有的石灰石脱硫用搅拌装置只针对于石灰石的混合和搅拌,缺乏刮板结构,且所被提出的刮板结构,无法对罐体内腔底部的石灰石溶液进行刮除后再搅拌,影响反应后溶液的排出效果;此外,现有技术在吸收塔内进行脱硫,整个吸收塔装置较大,流程较多且连接紧密,针对具体工艺以及其他装置的进一步观察研究难以进行把控,如果突然停机也会影响吸收塔整体工作的有效性,并不实际。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石灰石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且对底部黏住溶液进行刮除再搅拌、且能够随时停机开机、方便对具体工艺以及其他装置的进一步观察研究进行把控的搅拌机构及脱硫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不能对石灰石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且对底部黏住溶液进行刮除再搅拌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设置于第一传动件一侧的第二传动件,以及套设于第二传动件上的支承件;以及,搅拌组件,包括一端与第二传动件一端固定连接的搅拌件,以及设置于第一传动件上方的反应件。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传动件包括两组第一锥齿轮、一端与一组第一锥齿轮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轴、一端与第一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三组第三锥齿轮、一端与一组第三锥齿轮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平行设置于第二连接轴一侧且两端与两组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轴,以及平行设置于第一连接轴上方且一端与一组第一锥齿轮一端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轴。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传动件包括一侧与第
四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圆盘、一侧与转动圆盘一侧固定连接的柱状连接块、设置于柱状连接块一侧内部的圆型凹槽、设置于圆型凹槽内的滚动球、一端与滚动球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垂直套设于连接杆上的滑动柱。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支承件包括支撑腿、底部与支撑腿顶部固定连接的倒Z型支承板、一侧与倒Z型支承板一侧固定连接的T型支承板、一侧与T型支承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条形支承板,以及贯穿设置于倒Z型支承板和T型支承板上的柱状转动槽。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搅拌件包括套设于滑动柱顶端的固定圈、顶端一侧与固定圈一端固定连接的曲型搅拌棍、顶端一侧与曲型搅拌棍底端一侧固定连接的六组搅拌刮板,以及排列设置于六组搅拌刮板上的通孔组。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反应件包括设置于搅拌件外部的反应筒、设置于反应筒下方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反应筒上方的连通口。
[0013]本技术一种搅拌机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能够对石灰石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且对底部黏住溶液进行刮除再搅拌,有利于反应后溶液的排出效果。
[0014]鉴于现有技术无法随时停机开机、对具体工艺以及其他装置的进一步观察研究难以把控的问题,提出了脱硫设备。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任一的一种搅拌机构;以及,
[0016]防护组件,包括设置于传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外部的密封壳体、设置于密封壳体顶部的进料件、设置于反应筒底部的排出管、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和进料件一侧的吹风件,以及设置于密封壳体底部内壁上的密封圈组。
[0017]作为本技术一种脱硫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进料件包括设置于密封壳体上方的输水管、垂直设置于输水管一侧的输料管、两侧分别与输水管和输料管固定连接的组合箱,以及一端与进料口一端固定连接的进料管。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脱硫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进料件还包括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壁一侧上的进气口,以及顶端与所述组合箱底部固定连接的进气管。
[0019]作为本技术一种脱硫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吹风件包括设置于密封壳体内部和进气口一侧的转动叶片,以及一端与转动叶片一侧固定连接的传动轴。
[0020]本技术一种脱硫设备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能够随时停机开机、方便对具体工艺以及其他装置的进一步观察研究进行把控,无需停止或者中断现有技术的工作,保证其工作有效性,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中的搅拌机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的搅拌机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的搅拌机构另一个角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二转动件和搅拌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的第二转动件和搅拌件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的搅拌刮板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的反应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的脱硫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100),包括第一传动件(101)、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01)一侧的第二传动件(102),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102)上的支承件(103);以及,搅拌组件(200),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02)一端固定连接的搅拌件(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01)上方的反应件(2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01)包括两组第一锥齿轮(101a)、一端与一组所述第一锥齿轮(101a)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轴(101b)、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01b)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01c)、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一锥齿轮(101a)和所述第二锥齿轮(101c)啮合连接的三组第三锥齿轮(101d)、一端与一组所述第三锥齿轮(101d)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101e)、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101e)一侧且两端与两组所述第三锥齿轮(101d)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轴(101f),以及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101b)上方且一端与一组所述第一锥齿轮(101a)一端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轴(101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102)包括一侧与所述第四连接轴(101g)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圆盘(102a)、一侧与所述转动圆盘(102a)一侧固定连接的柱状连接块(102b)、设置于所述柱状连接块(102b)一侧内部的圆型凹槽(102c)、设置于所述圆型凹槽(102c)内的滚动球(102d)、一端与所述滚动球(102d)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02e),以及垂直套设于所述连接杆(102e)上的滑动柱(102f)。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103)包括支撑腿(103a)、底部与所述支撑腿(103a)顶部固定连接的倒Z型支承板(103b)、一侧与所述倒Z型支承板(103b)一侧固定连接的T型支承板(103c)、一侧与所述T型支承板(103c)一侧固定连接的条形支承板(103d),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倒Z型支承板(103b)和所述T型支承板(103c)上的柱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