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8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S1:建立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S2:根据连续体机器人的末端位姿求解构型参数;S3:求解各节段驱动丝长度变化量;S4:对结构耦合进行参数补偿;S5:对驱动耦合进行参数补偿;S6:得到驱动变量齿轮的目标位置。通过对连续体机器人进行分析,在驱动参数的求解过程中对机械结构所导致的耦合进行补偿来实现解耦,使各节段之间可以独立控制,互不影响,实现在回转段固定时,运动段能够使执行器按照期望精准地达到目标位姿,避免手术中的误操作,提高了控制精度。提高了控制精度。提高了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机器人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正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乃至经自然腔道手术NOTES演变。NOTES术式通过口腔、尿道、阴道等人体自然腔道入路,将手术器械送入目标手术地点实施操作。对于妇科疾病而言,经阴道进行手术比其他入路更为适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把经阴道手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为妇科医生提供了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无疤痕等优点。
[0003]目前常见的经自然腔道手术器械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纯柔性的导管和其他细长医疗装置,其优点在于柔性的结构能够将手术器械通过复杂的弯曲腔道送到病患组织处,但由于缺乏刚度,手术器械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缺乏操作精确性和活动自由度,不适合剥离、缝合等复杂手术任务;另一类纯刚性器械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复杂手术操作的执行,但其器械活动空间局限,操作非常困难。进行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时,手术器械从阴道进入,而手术操作区域在器械后部盆腔处,需要手术器械回转一定角度进行操作,且往往需要进行组织的分离等精细操作,因此上述纯刚性与纯柔性的器械都不适合于该类手术的需求。
[0004]多节段相互嵌套的连续体机器人具有多个相互嵌套的节段,每个节段可以单独弯曲和旋转,通过不同节段的弯曲旋转运动可以实现回转角度下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然而,该结构中嵌套在内层的节段的一部分需要遵从外层节段的曲率,因为这种曲率遵从性而带来的多节段耦合效应会让机器人的各个节段运动控制之间相互影响,使末端手术执行机构的运动造成误差,甚至对患者其他组织造成伤害,需要进行解耦。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一种用于这类适合vNOTES的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手术机器人段间的耦合、通过分级驱动补偿进行解耦的、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7]S1:建立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
[0008]S2:根据连续体机器人的末端位姿求解构型参数;
[0009]S3:求解各节段驱动丝长度变化量;
[0010]S4:对结构耦合进行参数补偿;
[0011]S5:对驱动耦合进行参数补偿;
[0012]S6:得到驱动变量齿轮的目标位置。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续体机器人包括两个可弯曲节段和末端执行器,第一个可弯曲节段为回转段,用于实现大角度的回转,使第二个可弯曲节段和末端执行器保持朝向病患方位;第二个可弯曲节段为运动段,用于在回转段定位的基础上,使末端执行器直接接触各个病患点,以便执行vNOTES手术;各节段内分别设置有驱动丝;各节段的弯曲运动是由电机驱动齿轮带动丝杆传动机构将齿轮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丝的直线运动;各节段的旋转运动是电机驱动齿轮后直接通过齿轮啮合带动。
[0014]优选的,步骤S1所述建立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是分别对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回转段、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运动段、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和末端执行器分别构建坐标系O0X0Y0Z0、O1X1Y1Z1、O2X2Y2Z2、O3X3Y3Z3、O4X4Y4Z4以及O5X5Y5Z5;令为第i+1个坐标系O
i+1
X
i+1
Y
i+1
Z
i+1
相对于第i个坐标系O
i
X
i
Y
i
Z
i
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回转段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变化;描述的是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相对于回转段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运动段相对于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与运动段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变换矩阵;则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表示为示为
[0015][0016][0017]上述表达式中的s表示正弦函数sin,c表示余弦函数cos,θ1表示回转段的弯曲角度;表示回转段绕坐标系O0X0Y0Z0的Z0的旋转角度;l1为回转段的长度;lu1为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长度;θ2表示运动段的弯曲角度;表示运动段绕坐标系O2X2Y2Z2的Z2的旋转角度;l2为运动段的长度;lu2为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长度;表示末端执行器绕坐标系O4X4Y4Z4的Z4的旋转角度;l3为末端执行
器的长度。
[0018]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所述根据连续体机器人的末端位姿求解构型参数是令参数l1、l2、l3、lu1和lu2为已知;令参数θ1、θ2、和为未知的待求解的构型参数;将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改写为如下齐次变换矩阵:其中p
x
、p
y
和p
z
表示坐标系O5X5Y5Z5的原点在坐标系O0X0Y0Z0中的位置;n
x
、n
y
和n
z
表示坐标系O5X5Y5Z5的X5轴在坐标系O0X0Y0Z0中的单位矢量;a
x
、a
y
和a
z
表示坐标系O5X5Y5Z5的Y5轴在坐标系O0X0Y0Z0中的单位矢量;b
x
、b
y
和b
z
表示坐标系O5X5Y5Z5的Z5轴在坐标系O0X0Y0Z0中的单位矢量;对齐次变换矩阵求逆解,即可得到连续体机器人的末端位姿下的构型参数θ1、θ2、和
[0019]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所述求解各节段驱动丝长度变化量,令d1是回转段中驱动丝距离节段横截面圆心的偏移量;则在回转段中,驱动丝长度变化量Δl
10
=d1θ1;在运动段中,令d2为运动段中驱动丝距离节段横截面圆心的偏移量,驱动丝长度变化量Δl
20
=d2θ2。
[0020]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4所述对结构耦合进行参数补偿,是对于运动段其有一部分长度处于回转段内,回转段处于弯曲状态时,运动段的驱动丝在该部分的长度会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该类型的耦合进行解耦,将变化量补偿在驱动丝的长度中,对结构耦合进行参数补偿后的驱动丝长度变化量为:参数补偿后的驱动丝长度变化量为:
[0021]再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所述对驱动耦合进行参数补偿,是为了消除驱动丝的直线运动张力导致对应节段的弯曲。当对应旋转的齿轮顺时针旋转,而对应弯曲的齿轮保持不动时,对于丝杆传动机构而言,相当于弯曲运动的齿轮发生了逆时针旋转驱动耦合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S2:根据连续体机器人的末端位姿求解构型参数;S3:求解各节段驱动丝长度变化量;S4:对结构耦合进行参数补偿;S5:对驱动耦合进行参数补偿;S6:得到驱动变量齿轮的目标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体机器人包括两个可弯曲节段和末端执行器,第一个可弯曲节段为回转段,用于实现大角度的回转,使第二个可弯曲节段和末端执行器保持朝向病患方位;第二个可弯曲节段为运动段,用于在回转段定位的基础上,使末端执行器直接接触各个病患点,以便执行vNOTES手术;各节段内分别设置有驱动丝;各节段的弯曲运动是由电机驱动齿轮带动丝杆传动机构将齿轮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丝的直线运动;各节段的旋转运动是电机驱动齿轮后直接通过齿轮啮合带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建立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是分别对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回转段、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运动段、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和末端执行器分别构建坐标系O0X0Y0Z0、O1X1Y1Z1、O2X2Y2Z2、O3X3Y3Z3、O4X4Y4Z4以及O5X5Y5Z5;令为第i+1个坐标系O
i+1
X
i+1
Y
i+1
Z
i+1
相对于第i个坐标系O
i
X
i
Y
i
Z
i
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回转段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变化;描述的是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相对于回转段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运动段相对于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与运动段的变换矩阵,描述的是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变换矩阵;则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表示为部分的变换矩阵;则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表示为部分的变换矩阵;则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表示为部分的变换矩阵;则末端执行器相对于连续体机器人的基准位置的位姿T表示为
上述表达式中的s表示正弦函数sin,c表示余弦函数cos,θ1表示回转段的弯曲角度;表示回转段绕坐标系O0X0Y0Z0的Z0的旋转角度;l1为回转段的长度;lu1为回转段与运动段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长度;θ2表示运动段的弯曲角度;表示运动段绕坐标系O2X2Y2Z2的Z2的旋转角度;l2为运动段的长度;lu2为运动段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刚性连接部分的长度;表示末端执行器绕坐标系O4X4Y4Z4的Z4的旋转角度;l3为末端执行器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节段可单独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荣程子俊向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