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82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舷外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包括夹具左臂、夹具右臂、拉杆机构以及立柱,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间隔相对设置,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通过连接轴组件固定连接,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前侧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在舷艉板上的夹持组件,立柱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旋桨的安装孔,立柱通过连接件铰接于连接轴组件上,立柱位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后侧,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弧形滑道,弧形滑道内设有多个定位槽,拉杆机构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立柱定位配合,拉杆机构的另一端设有卡位组件,卡位组件与弧形滑道内的定位槽卡位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定位效果可靠,不会出现卡位组件自动脱离定位槽的情况。槽的情况。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舷外机
,特别是指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舷外机是安装在船舶的舷艉板上工作的,主要用于为船舶提供动力。舷外机包括有螺旋桨,在船舶行驶过程时,可通过调节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的角度控制舷外机的各种姿态。
[0003]目前,调节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的角度通常采用连杆定位,调节时,通过人工手动拉出连杆脱离定位孔,再改变调节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的角度,调整好角度后,再人工手动插入连杆,连杆卡位于另一定位孔内定位,实现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的角度定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连杆与定位孔之间的卡位效果不可靠,连杆会出现自动脱离定位孔的情况,易造成螺旋桨下坠引起的风险。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通过调节拉杆机构一端的定位组件相对在立柱上的位置,控制拉杆机构另一端的卡位组件动作,实现卡位组件脱离定位槽或卡位于定位槽内,进而方便调节好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角度,以及调节好角度后的定位效果,其定位效果可靠,不会出现卡位组件自动脱离定位槽的情况,杜绝螺旋桨下坠引起的风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包括夹具左臂、夹具右臂、拉杆机构以及立柱,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间隔相对设置,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通过连接轴组件固定连接,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前侧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在舷艉板上的夹持组件,立柱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旋桨的安装孔,立柱通过连接件铰接于连接轴组件上,立柱位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后侧,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弧形滑道,弧形滑道内设有多个定位槽,拉杆机构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立柱定位配合,拉杆机构的另一端设有卡位组件,卡位组件与弧形滑道内的定位槽卡位配合。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座和定位销,弹簧座固定于拉杆机构的一端,弹簧座内设有弹簧一,定位销的一端与弹簧一固定连接,定位销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座后定位在上定位孔或下定位孔内。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卡位组件包括活动板和定位柱,定位柱固定于活动板上,活动板固定于拉杆机构的另一端,定位柱与弧形滑道内的定位槽卡位配合。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拉杆机构包括连杆一、固定轴、连杆二以及连接柱,连杆一的一端与定位组件的弹簧座固定连接,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杆二固定连接,连杆二通过连接柱与卡位组件的活动板固定连接,固定轴固定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连杆一与固定轴
铰接。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穿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固定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限位柱与连接柱之间设有弹簧二。
[0012]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挡板、锁紧件、螺柱、螺杆、转动扳手,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前侧均设有凹槽,挡板设于凹槽的内侧,螺柱设于凹槽的外侧,螺杆穿设于螺柱内,螺杆和螺柱螺纹连接,螺杆的外端与转动扳手固定连接,螺杆的内端与锁紧件固定连接,锁紧件与挡板对应设置。
[0013]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连接轴组件包括连接轴一、连接轴二以及连接轴三,连接轴一位于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的上侧,立柱通过连接件铰接于连接轴一上,连接轴二位于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的前侧,连接轴三位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的下侧。
[0014]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拉杆机构一端的定位组件相对在立柱上的位置,控制拉杆机构另一端的卡位组件动作,实现卡位组件脱离定位槽或卡位于定位槽内,进而方便调节好螺旋桨与舷艉板之间角度,以及调节好角度后的定位效果,其定位效果可靠,不会出现卡位组件自动脱离定位槽的情况,杜绝螺旋桨下坠引起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调节角度前状态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调节角度后状态图。
[0020]图中:1、夹具左臂;2、夹具右臂;21、挡板;22、锁紧件;23、螺柱;24、螺杆;25、转动扳手;26、弧形滑道;27、定位槽;3、连接轴组件;31、连接轴一;32、连接轴二;33、连接轴三;4、拉杆机构;40、弹簧座;41、定位销;42、弹簧一;43、连杆一;44、固定轴;45、连杆二;46、连接柱;47、弹簧二;48、限位柱;49、活动槽;410、活动板;411、定位柱;6、立柱;61、安装孔;62、上定位孔;63、下定位孔;7、连接件;8、螺旋桨;9、舷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包括夹具左臂1、夹具右臂2、拉杆机构4以及立柱6,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间隔相对设置,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之间通过连接轴组件3固定连接,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的前侧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在舷艉板9上的夹持组件,通过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前侧的夹持组件可实现将舷外机夹持固定在舷艉板9上;所述立柱6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旋桨8的安装孔61,立柱6通过连接件7铰接于连接轴组件3上,立柱6位于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的后侧,螺旋桨8固定安装在立柱6上,通过转动立柱6相对在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上的位置,可调节螺旋桨8与舷艉板9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舷外机行驶过程中姿态;所述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弧形滑道26,弧形滑道26内设有多个定位槽27,拉杆机构4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与立
柱6定位配合,拉杆机构4的另一端设有卡位组件,卡位组件与弧形滑道26内的定位槽27卡位配合,通过调节拉杆机构4一端的定位组件相对在立柱6上的位置,控制拉杆机构4另一端的卡位组件动作,实现卡位组件脱离定位槽27或卡位于定位槽27内,进而方便调节好螺旋桨8与舷艉板9之间角度,以及调节好角度后的定位效果,其定位效果可靠,不会出现卡位组件自动脱离定位槽27的情况,杜绝螺旋桨8下坠引起的风险。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6上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定位孔62和下定位孔63,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座40和定位销41,弹簧座40固定于拉杆机构4的一端,弹簧座40内设有弹簧一42,定位销41的一端与弹簧一42固定连接,定位销41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座40后定位在上定位孔62或下定位孔63内;所述卡位组件包括活动板410和定位柱411,定位柱411固定于活动板410上,活动板410固定于拉杆机构4的另一端,定位柱411与弧形滑道26内的定位槽27卡位配合。初始状态时,以定位柱411与弧形滑道26内的定位槽27卡位配合为例,定位销41插入在上定位孔62内,此时,立柱6相对夹具左臂1和夹具右臂2而言,处于固定状态,即立柱6不能转动,螺旋桨8与舷艉板9之间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左臂、夹具右臂、拉杆机构以及立柱,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之间通过连接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前侧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固定在舷艉板上的夹持组件;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旋桨的安装孔,所述立柱通过连接件铰接于连接轴组件上,所述立柱位于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后侧;所述夹具左臂和夹具右臂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内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拉杆机构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立柱定位配合,所述拉杆机构的另一端设有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与弧形滑道内的定位槽卡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弹簧座和定位销,所述弹簧座固定于拉杆机构的一端,所述弹簧座内设有弹簧一,所述定位销的一端与弹簧一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座后定位在上定位孔或下定位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包括活动板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于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固定于拉杆机构的另一端,所述定位柱与弧形滑道内的定位槽卡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舷外机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新峰王志荣毛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联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