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管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顶进限位管:按照管幕设计角度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限位管在土体外部预留有一米以上的长度;步骤二、固定限位管:通过加固装置固定限位管在土体中的位置,之后限位管内掏土;步骤三、顶进工作管:将工作管放入限位管内部后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内壁与工作管外壁滑动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通过限位管限制顶管顶进的方式,控制了顶管顶进姿态,提高顶管的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功能实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中出现的顶管偏移失效问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同时也能够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暗挖车站施工的沉降控制标准被不断提高,目前常用的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是以洞桩法(PBA)、中洞法为代表的暗挖工法,上述工法施工劳动强度大,且地表沉降控制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严重的将会导致工程事故,管幕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暗挖工法,对环境影响小、地层适应性强、断面多样。小直径管幕工法具有顶管速度快、工期时间短和地表沉降控制效果好等优点,但小直径管幕管间不设横向连接,顶管时顶进姿态难以控制,由于顶管自重,顶管时易产生磕头、抬头等高程偏差,各千斤顶之间存在顶进时间差,会使顶管顶进发生偏移。
[0003]目前的工法对于顶进姿态控制主要依靠导向装置和导向管的斜造板纠偏,施工过程中首先将经纬仪安装到隧道的洞壁上,激光靶内的双轴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激光靶的角度,激光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检测的信息发送到上位机并显示,操作员依照参数调整钻进角度,使钻进方向尽可能地与中心轴线接近。
[0004]目前的顶管工法对于顶管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存在不足,在顶进过程中导向管管头易偏离轴线,需要经常对导向管进行纠偏,纠偏时需要的顶力高于正常顶进时需要的顶力,这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耽误工期,同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小直径管幕工法顶管过程中管材容易偏离轴线,顶进姿态难以控制等问题,现有的顶管方法需要经常对导向管进行纠偏,纠偏时需要的顶力高于正常顶进时需要的顶力,耗时耗力给施工带来不便。本专利技术由此提供一种安装简便、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且可以控制顶进姿态的并提高顶管精度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顶进限位管:按照管幕设计角度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限位管在土体外部预留有一米以上长度;步骤二、固定限位管:通过加固装置固定限位管在土体中的位置,之后限位管内掏土;步骤三、顶进工作管:将工作管放入限位管内部后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内壁与工作管外壁滑动接触。
[0007]进一步的,限位管总长比单节工作管长度小0.5m,限位管长度主要是根据实际工程的总顶管长度来增加或减小,当工程长度越长则限位管长度也需要越长。
[0008]进一步的,步骤一中,限位管顶入土体的长度不低于6m,确保限位管与土体有足够
的接触长度,有利于限位管位置稳固。
[0009]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掏土完毕后在限位管内涂润滑剂,减小需要顶进的工作管与限位管之间的摩擦。
[0010]进一步的,限位管与工作管为同一材质,限位管管壁厚度比工作管管壁厚度大10mm,限位管管壁厚度大于16mm。
[0011]进一步的,限位管与工作管两者间的间隙为5~10mm,工作管的最小直径为300mm。
[0012]进一步的,在限位管外部的土体中固定多条注浆管,在限位管顶入土体后进行注浆加固,固定土体内限位管的位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加固臂、加固底座和地脚固定件,所述加固臂的上端固定在限位管外壁上,所述加固底座固定在所述加固臂的下端,所述加固底座通过地脚固定件固定在地面,牢牢固定限位管的位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固装置有多个且两侧对称的固定在限位管外壁上,使得限位管1两侧受力均衡,限位管每侧的加固装置为2~4个。
[0015]进一步的,在顶进限位管时,限位管的下方设置有导轨,限位管的上方设置有龙门架抱箍,所述龙门架抱箍内侧安装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沿周向抵紧在限位管外壁,使得限位管始终紧贴所述导轨。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顶管机先将限位管沿轴线顶进,并在工作井壁预留一段管头,施工时将工作管放入限位管中进行顶进,利用限位管限制工作管顶进的路径从而实现顶进姿态的控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顶进工作管前先顶进一段直径略大于顶管的限位管,并将限位管与工作井壁刚性连接,保证了顶进过程中限位管不会偏离轴线;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管限制顶管顶进,控制了顶管顶进姿态,提高顶管的精度;本专利技术功能实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中出现的顶管偏移失效问题,避免顶管偏移触碰破坏地下的基础设施或市政管线,提高施工安全性,同时,操作简单,也能够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管过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管的顶进过程示意图。
[0021]图中,1
‑
限位管、2
‑
注浆管、3
‑
加固臂、4
‑
地脚固定件、5
‑
加固底座、6
‑
顶管机、7
‑
工作管、8
‑
滑轮、9
‑
龙门架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如图1所示,顶进限位管1:按照管幕设计角度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1,限位管1在土体外部预留有一米以上的长度;步骤二、固定限位管1:通过加固装置固定限位管1在土体中的位置,之后限位管1内掏土;步骤三、顶进工作管7:如图2、图3所示,将工作管7放入限位管1内部后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1内壁与工作管7外壁滑动接触,在限位管1的约束下工作管7顶进精度能够大幅增加;土体外部限位管1预留一米以上,方便了限位管1与加固臂3连接,保证后续工作管7顶入时限位管1不会产生移动从而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顶进限位管(1):按照管幕设计角度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1),限位管(1)在土体外部预留有一米以上的长度;步骤二、固定限位管(1):通过加固装置固定限位管(1)在土体中的位置,之后将限位管(1)内掏土;步骤三、顶进工作管(7):将工作管(7)放入限位管(1)内部后向土体内顶进,限位管(1)内壁与工作管(7)外壁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限位管(1)总长比单节工作管(7)长度小0.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限位管(1)顶入土体的长度不低于6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限位管(1)掏土完毕后在限位管(1)内涂润滑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限位管(1)与工作管(7)为同一材质,限位管(1)管壁厚度比工作管(7)管壁厚度大10mm,限位管(1)管壁厚度大于16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径管幕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利,姜涛,刘振敏,孙旭,刘骁,郭书语,梁锋,杜文敬,张聪,蔡文熙,苏汉,孟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