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698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业务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业务传输的开始时间、业务传输的结束时间、业务传输周期或间隔、每个传输周期内的业务传输时长、每个传输周期的数据包大小或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传输时延要求;基站根据所述业务传输模式预配置传输资源;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中携带了业务在目的端的生效时刻;基站通过所述传输资源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生效时刻之前传输至所述目的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根据业务传输模式给终端预配置相应的传输资源,因此可以控制各节点之间的业务传输时延,保证业务在目的端生效前到达目的端。目的端。目的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是对申请号为:201811133953.X,申请日为:2018年09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在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系统中,IIoT业务一般传递的是机器指令,业务的时延敏感性很强,通常要达到微秒级别。而在目前的无线通讯系统中,业务传输涉及到多节点之间的传递。例如,终端之间的业务传输一般是:终端传递到基站,基站传递到核心网,核心网再传递到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再传递到目标终端。应用服务器到终端的业务传递一般为:应用服务器传递到核心网,核心网传递到基站,基站再传递到终端。所以对于IIoT网络来说,保证业务的时延要求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严格控制各节点之间的业务传输时延。同时,需要预判业务(比如机器指令)在目的端的生效时机,发送端保证业务在目的端生效前达到目的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保证业务的时延要求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包括: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业务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业务传输的开始时间、业务传输的结束时间、业务传输周期或间隔、每个传输周期内的业务传输时长、每个传输周期的数据包大小或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传输时延要求;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业务传输模式预配置传输资源;所述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用户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数据中携带了所述业务在目的端的生效时刻;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传输资源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生效时刻之前传输至所述目的端。
[0006]其中,所述传输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资源的起始位置、资源的周期或间隔,每个资源周期内的资源激活时长。
[0007]其中,所述业务传输模式为多个,所述多个业务传输模式在所述业务传输中同时存在,或者所述多个业务传输模式在所述业务传输中按时序序列存在。
[0008]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模式预配置传输资源包括:所述基站分别给每个业务传输模式预配置周期性的传输资源,或所述基站在一个周期性的传输资源内分别为每个业务传输模式配置不同的激活时机。
[0009]其中,所述传输资源通过RRC信令配置和/或通过DCI配置。
[0010]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目的端的状态和/或用户数据传输时延反馈至所述发送端,以便所述发送端确定下一次用户数据发送的提前量。
[0011]其中,所述发送端为应用服务器,所述目的端为用户设备。
[0012]其中,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模式,包括: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用户面功能UPF实体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户数据和业务传输模式;所述AMF/UPF向所述基站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和所述AMF/UPF之间建立或恢复RRC连接;基站从AMF/UPF实体接收所述业务传输模式。
[0013]其中,所述发送端为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目的端为应用服务器或第二用户设备。
[0014]其中,所述业务类型为工业物联网业务。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包括: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时延需求以及用户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数据携带有业务的指令序列和指令序列在目的端的生效时刻;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业务传输时延需求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指令生效时刻之前传输至所述目的端。
[0016]其中,所述用户数据中携带有多个指令序列,每个指令序列具有一个对应的生效时刻。
[0017]其中,所述指令序列包括至少以下信息之一:指令序列的开始时刻,指令的结束时刻,指令序列的内容,指令序列的间隔。
[0018]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目的端的状态和/或用户数据传输时延反馈至所述发送端,以便所述发送端确定下一次用户数据发送的提前量
[0019]其中,所述发送端为应用服务器,所述目的端为用户设备;或者,所述发送端为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目的端为应用服务器或第二用户设备。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包括: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用户数据,所述用户数据中携带了业务在所述终端的生效时刻;所述基站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生效时刻之前传输至所述目的端。
[0021]其中,所述发送端为应用服务器,所述目的端为用户设备。
[0022]其中,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用户数据,包括:所述AMF/UPF实体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户数据;所述基站接收所述AMF/UPF实体发送的用户数据传输时延需求,并向所述AMF/UPF实体发送所述用户数据传输时延需求的响应消息;AMF/UPF实体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反馈用户数据传输时延,用于应用服务器确定下次用户数据发送的时间提前量;所述基站接收所述AMF/UPF实体发送的所述用户数据。
[0023]其中,所述发送端为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目的端为应用服务器或第二用户设备。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有时钟源的指示消息;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时钟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时钟同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同步响应,其中,所述时钟同步响应中携带有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时钟同步请求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时刻T2,所述时钟同步响应的发送时刻T3;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时钟同步请求的接收时刻T2、所述时钟同步响应的发送时刻T3和时钟同步响应的接收时刻T4计算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差T
diff
,并根据所述时钟差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
[0025]其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有时钟源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置所述第一节点的默认时钟信息,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时钟源设置所述第二节点的
时钟信息。
[0026]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无时钟源基站或时钟控制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有时钟源基站。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节点无时钟源的指示消息;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时钟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时钟同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时钟同步响应,其中,所述时钟同步响应中携带有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时钟同步请求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时刻T2,所述时钟同步响应的发送时刻T3;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同步请求的发送时刻T1、所述时钟同步请求的接收时刻T2、所述时钟同步响应的发送时刻T3和时钟同步响应的接收时刻T4计算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时钟传递时延,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业务传输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业务传输的开始时间、业务传输的结束时间、业务传输周期或间隔、每个传输周期内的业务传输时长、每个传输周期的数据包大小或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传输时延要求;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业务传输模式预配置传输资源;所述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用户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数据中携带了所述业务在目的端的生效时刻;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传输资源将所述用户数据在所述生效时刻之前传输至所述目的端;其中,所述传输资源通过RRC信令配置和/或通过DCI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资源的起始位置、资源的周期或间隔,每个资源周期内的资源激活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传输模式为多个,所述多个业务传输模式在所述业务传输中同时存在,或者所述多个业务传输模式在所述业务传输中按时序序列存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传输模式预配置传输资源,包括:所述基站分别给每个业务传输模式预配置周期性的传输资源,或所述基站在一个周期性的传输资源内分别为每个业务传输模式配置不同的激活时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应用服务器,所述目的端为用户设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获取发送端提供的业务传输模式,包括: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用户面功能UPF实体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户数据和业务传输模式;所述AMF/UPF向所述基站发送寻呼消息,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和所述AMF/UPF之间建立或恢复RRC连接;基站从AMF/UPF实体接收所述业务传输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目的端为应用服务器或第二用户设备。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秀斌戴博陆婷高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