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66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包括阀体、阀座、球体、阀杆和驱动机构;球体内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流孔,每列流孔的数量不同,且各列流孔的数量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加的趋势设置;所述阀杆上安装有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包括箱体,所述阀杆的上端可转动插置于箱体内,且阀杆上安装有精调机构、粗调机构和变换构件。本申请通过变换构件来先选择粗调结构带动阀杆,从而使将球体调整到一个大致的开度,再选择精调结构来带动阀杆,从而精确调整球体的开度,能够更好地控制管路中的流量。的流量。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

技术介绍

[0002]球阀是一种常用的阀门,其结构一般包括阀体、阀座、球体、阀杆以及驱动阀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阀体设置有阀腔以及与阀腔相导通的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所述球体设置在所述阀腔内并与阀杆相连接。
[0003]对于普通的球阀,一般通过改变球体在阀腔内的开度来调节流经阀的流体流量。但在实际使用中,只需要保证在球体处于较小的开度,便能使流体流量达到最大值,但这样无法在整个行程上提供精确的流量控制,其对流量值的控制实在有限。而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精确调节管路中的流量,还需要在管路中增加流量调节阀,这无疑增加了管路的配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包括阀体、阀座、球体、阀杆以及驱动阀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阀体设置有阀腔以及与阀腔相导通的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球体安装在阀腔内并与阀杆相连;球体内开设有流道,流道的两端贯穿球体;所述流道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流孔,每列流孔的数量不同,且各列流孔的数量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加的趋势设置;所述阀杆上安装有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包括箱体,所述阀杆的上端可转动插置于箱体内,且阀杆上安装有精调机构、粗调机构和变换构件;所述精调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安装在中转轴上,第二齿轮空转安装在阀杆上;所述粗调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同轴安装在中转轴上,第四齿轮空转安装在阀杆上;所述变换构件滑动安装在阀杆上,且变换构件位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变换构件的上下两侧皆连接有沿轴向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在自身靠近变换构件的一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凸块相对应使凸块能够插置在凹槽内;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比小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直径比;其中,所述中转轴上还同轴安装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啮合有第八齿轮,第八齿轮同轴安装在支撑轴上,该支撑轴上还同轴安装有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驱动装置相连。
[0005]作为优化,所述阀杆开设有同轴的内槽,且该内槽的开口朝上;位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的阀杆上开设有腰型孔,该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阀杆的轴向相同;在阀杆的内槽中安装有沿轴向延伸的操作杆,该操作杆的上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外,该操作杆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杆,该连杆穿过腰型孔并与变换构件的内侧连接在一起。
[0006]作为优化,所述阀杆和操作杆的插接处安装有弹性筒体,弹性筒体的下端与阀杆套接,弹性筒体的上端与操作杆套接;该弹性筒体上设置有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包括上下贯通弹性筒体的第一缺口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缺口张开幅度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位于该第一缺口左右两侧的弹性筒体上开设有螺孔,还包括能够穿过两螺孔以将第一缺口的张开幅度固定住的螺栓。
[0007]作为优化,所述弹性筒体包括由外向内分布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在弹性筒体上背离第一缺口一侧开设有镂空槽,该镂空槽在径向将内层和中层贯通,且该镂空槽上下贯通弹性筒体。
[0008]作为优化,所述锁定组件为上下分布的两组,且位于两组锁定组件之间的弹性筒体上还开设有水平贯通该弹性筒体的第二缺口。
[0009]作为优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转速、转向皆相同的电机,各电机同轴连接有第七齿轮,各第七齿轮分别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0010]作为优化,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框板以及连接两框板的连接柱,所述框板开设有三个通孔,各通孔内安装有轴承;阀杆、中转轴和支撑轴的两端皆分别通过通孔内的轴承与框板转动相连;其中,所述电机安装在框板上。
[0011]作为优化,所述球体内开设有缓冲槽,该缓冲槽将流孔分割成进入孔与流出孔,使进入孔和流出孔通过缓冲槽相连通。
[0012]作为优化,各进入孔的里端与缓冲槽的上侧相连通,各流出孔的里端与缓冲槽的下侧相连通,在缓冲槽底部安装有上方开口的对接筒,对接筒内可上下滑动地配合有支撑筒,支撑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压力盘,压力盘的水平高度位于进入孔里端的水平高度和流出孔里端的水平高度之间;其中,在支撑筒的外侧底部和对接筒的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3]作为优化,所述压力盘的上表面中间深度深于其上表面边缘深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通过旋转球体,从而改变球体上的流孔与阀体的介质进口相连通的数量,以及球体上的流出通孔与介质出口相连通的数量,实现对流量与球体开度之间的线性调节;2、在本申请中,当变换构件单独与第二齿轮相连时,精调机构驱动阀杆转动,此时在不调整驱动装置的情况下,阀杆以较慢的速度转动,便于精确控制球体的开度,实现精调效果;当变换构件单独与第四齿轮相连时,粗调机构驱动阀杆转动,此时在不调整驱动装置的情况下,阀杆以较快的速度转动,便于对球体的开度进行粗调;这样,只需通过按压或者提拉操作杆,使变换构件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移,来自由灵活地控制球体的转速,在实际情况中,可以先选择粗调结构将球体调整到一个大致的开度,再选择精调结构来精确调整球体的开度,能够更好地控制管路中的流量;3、本申请中,在需要使阀杆在被精调机构和在被粗调机构的驱动控制进行调整时,只需要拧动弹性筒体上的螺栓,使弹性筒体不再夹紧阀杆和操作杆,待选择完成后,再拧动弹性筒体上的螺栓,使弹性筒体夹紧阀杆和操作杆,从而将操作杆上的变换构件的位置固定住;4、本申请中,介质从进入孔进入缓冲槽后,再从缓冲槽向流出孔流出,该过程不断地消耗介质流体能量,并降低流体压力以达到预防闪蒸,减少空化现象气蚀的发生,提高了球体的使用寿命;5、本申请中,通过在缓冲槽内设置压力盘,介质进入缓冲槽后,会先给予压力盘向
下的压力,使压力盘不断向下运动,直至压力盘的水平高度低于流出孔里端的水平高度,这时介质再进入流出孔并从球体内流出;这样,介质在缓冲槽内还能得到进一步地缓冲,可以进一步地预防闪蒸,减少空化现象气蚀的发生,提高了球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的内部各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精调机构、粗调机构和变换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阀杆和变换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球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球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实施例:如图1

图7所示,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包括阀体1、阀座、球体3、阀杆4以及驱动阀杆4转动的驱动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包括阀体、阀座、球体、阀杆以及驱动阀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阀体设置有阀腔以及与阀腔相导通的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球体安装在阀腔内并与阀杆相连;球体内开设有流道,流道的两端贯穿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流孔,每列流孔的数量不同,且各列流孔的数量呈由右至左逐渐增加的趋势设置;所述阀杆上安装有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包括箱体,所述阀杆的上端可转动插置于箱体内,且阀杆上安装有精调机构、粗调机构和变换构件;所述精调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安装在中转轴上,第二齿轮空转安装在阀杆上;所述粗调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同轴安装在中转轴上,第四齿轮空转安装在阀杆上;所述变换构件滑动安装在阀杆上,且变换构件位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变换构件的上下两侧皆连接有沿轴向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在自身靠近变换构件的一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凸块相对应使凸块能够插置在凹槽内;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比小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直径比;其中,所述中转轴上还同轴安装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啮合有第八齿轮,第八齿轮同轴安装在支撑轴上,该支撑轴上还同轴安装有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驱动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开设有同轴的内槽,且该内槽的开口朝上;位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的阀杆上开设有腰型孔,该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阀杆的轴向相同;在阀杆的内槽中安装有沿轴向延伸的操作杆,该操作杆的上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外,该操作杆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杆,该连杆穿过腰型孔并与变换构件的内侧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控制流量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和操作杆的插接处安装有弹性筒体,弹性筒体的下端与阀杆套接,弹性筒体的上端与操作杆套接;该弹性筒体上设置有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包括上下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星王铨张卫峰刘鑫马海峰潘弘斐吕思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凯尔克仪表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