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45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包括盖板框架、光伏盖板、智能盖板、控制盒、太阳能板,在盖板框架侧边固定有光伏蓄电池,在控制盒内设有逆变器模块、调压模块、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控制器模块及风扇驱动模块,智能盖板一端铰接在盖板框架的顶部,且在智能盖板的顶部设有承重推杆,称重推杆的另一端与智能盖板连接,在盖板框架的顶部还设有活动网,活动网上设有通风口,在盖板框架的顶部的内侧设有抽湿风扇,在智能盖板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控制器模块与风扇驱动模块、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调压模块、逆变器模块电连接,调压模块与光伏蓄电池电性连接,逆变器模块还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与光伏蓄电池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沟是用以铺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也是被铺设电缆设施的围护结构,有矩形、圆形、拱形等管道结构形式,国内输电工程中电缆沟常用的有地下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直埋、电缆穿管,电缆隧道和电缆直埋使用的普遍。变电工程电缆沟常用的有电缆隧道、地上电缆沟、地下电缆沟。电缆隧道用于动力电缆,地上、地下电缆沟用于控制电缆。局部有时用电缆穿管。最近几年,在及以下变电站开始使用成品地上电缆槽沟。
[0003]成品地上电缆槽沟包含两种:一种是通过在无机混凝土槽盒上扣无机混凝土盖板,盖板上的花纹有不同种类,另外一种是在形钢结构槽盒上扣镀锌钢盖板,而由于电缆槽沟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定期打开盖板,然而目前的这两种盖板均存在无法实现自动打开盖板,需要人工打开,导致工作效率低,后期人工维护成本高,故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无法实现自动打开盖板,需要人工打开,导致工作效率低,后期人工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0006](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包括用于安装到光伏智能电缆沟通风处的盖板框架、光伏盖板和智能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框架内设置有控制盒,所述光伏盖板固定在所述盖板框架的顶部,在所述光伏盖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钢化玻璃板,在所述钢化玻璃板和所述光伏盖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块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所述盖板框架的侧边固定有光伏蓄电池,在所述的控制盒内设置有逆变器模块、调压模块、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控制器模块以及风扇驱动模块,在所述智能盖板一端铰接在所述的盖板框架的顶部,且在所述智能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控制器模块电连接的承重推杆,所述称重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智能盖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智能盖板打开或关闭,所述盖板框架的顶部还设置有能够被盖板挡住的活动网,所述活动网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风口,在所述盖板框架的顶部的内侧设置有与风扇驱动模块电连接的抽湿风扇,在所述的智能盖板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环境信号,所述传感器连接至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中,所述的控制器模块与风扇驱动模块、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调压模块、逆变器模块电连接,所述调压模块与所述光伏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模块还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光伏蓄电池之间。
[0008]作为优选,在控制器模块上电性连接有信号处理模块,在信号处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通讯模块。
[0009]作为优选,实现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空气质量或湿度情况自动控制所述智能盖板,
在所述的智能盖板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包含有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缆外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湿度检测传感器。
[0010]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雨水情况以及智能盖板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进行实时检测,在处理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中包括有用于检测雨水的水位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盖板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
[0011]作为优选,为了方便通讯,所述通讯模块采用的是5G或者是4G通讯系统。
[0012]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操作,在所述盖板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门边框架,所述智能盖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的门边框架上,且所述活动网为两组固定在门边框架内,且抽湿风扇位于门边框架下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降噪结构的数控车床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0015](1)运维人员可以直接打开智能盖板,进行通风晾晒,也可以直接通过远程来打开或关闭盖板,不用在来到变电站现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财力。
[0016](2)使用太阳能发电这种新型能源供电,使变电站不必考虑设备电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现场大量的电缆,为变电站节省了大量的财力。
[0017](3)极大减轻了所属运维班组的工作负荷和劳动强度,合理减少了人、财、物的投入,把之前3个人完成的工作优化为单人远程监测控制工作,可根据实时数据达到主动干预的目的,得底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电缆沟的运行环境始终在可控、能控、在控的状态,效率不断提高,安全可靠保障。
[0018](4)最终实现自动打开盖板,需要人工打开,提高工作效率,后期人工维护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部分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门边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部分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5]图中:盖板框架1、光伏盖板2、智能盖板3、控制盒4、钢化玻璃板5、太阳能电池板6、光伏蓄电池7、逆变器模块8、调压模块9、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10、控制器模块11、风扇驱动模块12、承重推杆13、活动网14、通风口15、抽湿风扇16、传感器17、通讯模块19、处理模块21、检测模块20、水位传感器22、角度传感器23、门边框架1

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包括用于安装到光伏智能电缆沟通风处的盖板框架1、光伏盖板2和智能盖板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框架1内设置有控制盒4,所述光伏盖板2固定在所述盖板框架1的顶部,在所述光伏盖板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钢化玻璃板5,在所述钢化玻璃板5和所述光伏盖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块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智能电缆沟的通风盖板,包括用于安装到光伏智能电缆沟通风处的盖板框架(1)、光伏盖板(2)和智能盖板(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框架(1)内设置有控制盒(4),所述光伏盖板(2)固定在所述盖板框架(1)的顶部,在所述光伏盖板(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钢化玻璃板(5),在所述钢化玻璃板(5)和所述光伏盖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块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6),在所述盖板框架(1)的侧边固定有光伏蓄电池(7),在所述的控制盒(4)内设置有逆变器模块(8)、调压模块(9)、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10)、控制器模块(11)以及风扇驱动模块(12),所述智能盖板(3)一端铰接在所述的盖板框架(1)的顶部,且在所述智能盖板(3)的顶部设置有与控制器模块(11)电连接的承重推杆(13),所述称重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智能盖板(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智能盖板(3)打开或关闭,在所述盖板框架(1)的顶部还设置有能够被盖板挡住的活动网(14),所述活动网(14)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通风口(15),在所述盖板框架(1)的顶部的内侧设置有与风扇驱动模块(12)电连接的抽湿风扇(16),在所述的智能盖板(3)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17),所述传感器(17)用于检测当前环境信号,所述传感器(17)连接至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10)中,所述的控制器模块(11)与风扇驱动模块(12)、传感器信号放大模块(10)、调压模块(9)、逆变器模块(8)电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明王治宇段雨松孙国繁高磊李沛奇康文杰范学强刘雨飞段星辉张衡邵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正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