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正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10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敷设的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电缆的一端与牵引机构进行连接,同时在隧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步骤二、当牵引机构完成对电缆的运输之后,四个敷设辅助装置开始工作,将位于支撑架上的电缆放置在隧道两侧内壁设置的支架上;步骤三、完成摆放后,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连接。本申请在结构上设置有抓夹,用于抓持放置在支撑架上的电缆,同时将电缆举起,并移动到支架上端,再将电缆放下,考虑到造价问题,能够将电缆放置在支架上的前提下,采用了循环工作的方式,有效的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在该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吸尘器本体,能够在搬运的同时打扫隧道的地面。运的同时打扫隧道的地面。运的同时打扫隧道的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敷设的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在一般在敷设110千伏的电缆时,首先使用牵引机,将电缆进行平行悬空牵引,将电缆放置在隧道的地面上,完成牵引之后,几个工作人员合力,将放置在隧道地面的电缆抬起,最后放置在隧道的支架上。
[0003]目前的电力电缆敷设装置中一般包括底板,底板一侧边部安装有推手,底板底端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底板顶端一侧安装有电缆盘支撑板,电缆盘支撑板顶部转动安装有电缆盘,底板另一侧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内侧顶部滑动安装有调节板,调节板顶端中部安装有球头座,调节板底端中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伸缩套杆,伸缩套杆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可对电缆进行限位导向,使电缆在外部牵引机构的牵引下,沿固定路径移动,可有效避免牵引过程中出现跑偏情况,极大程度上避免电缆出现交叉散乱现象,提高了电缆敷设质量。
[0004]虽然通过凹轮挤压电缆表面达到对电缆的固定,接着在牵引机的牵引下,沿固定路径移动,但是该装置只能够将电缆抬离地面,而将电缆放置在支架上的步骤,依旧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电缆的一端与牵引机构进行连接,同时在隧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
[0009]步骤二、当牵引机构完成对电缆的运输之后,四个敷设辅助装置开始工作,将位于支撑架上的电缆放置在隧道两侧内壁设置的支架上;
[0010]步骤三、完成摆放后,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连接。
[0011]另外,敷设辅助装置包括有外壳,外壳内部设有抓夹,抓夹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旋转平台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齿轮,旋转平台的两侧中心设置有旋转轴,两个旋转轴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杆,两个支撑立杆的下端均设置有U型横杆,U型横杆下端设置有第三液压杆,U型横杆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杆。
[0012]其次,外壳位于活动槽下端设置有吸尘器本体,吸尘器本体的输入端贯穿外壳底板,外壳位于活动槽下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内壁卡扣连接有过滤网,吸尘器本体的输出端与出风口密闭连接,外壳下端两侧外壁支架连接有LDS激光雷达,外壳内部位于吸尘器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移动结构。
[0013]再者,移动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吸尘器本体的输入端两侧的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均与外壳下表面支架连接,外壳内部位于吸尘器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双向电机,双向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轴心连接有传动轴,两个传动轴远离双向电机的一端均设置有主动轮,两个主动轮均延伸出外壳底板。
[0014]进一步的,旋转平台的下端整体呈弧形,旋转平台下表面中心镶嵌设置有内道齿,内道齿与旋转齿轮相接触且呈啮合连接,旋转齿轮的两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旋转杆,一个旋转杆远离旋转齿轮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外壁与U型横杆内壁支架连接。
[0015]进一步的,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延伸至外壳内部,外壳上表面开设有T型槽,T型槽下端延伸至外壳内部,外壳远离活动槽的两侧外壁上端对称开设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均与T型槽相连通,活动槽与T型槽相连通。
[0016]进一步的,抓夹的下表面中心设置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抓夹的下表面中心支架连接,第一液压杆的下表面与旋转平台中心相接触且呈支架连接。
[0017]进一步的,两个旋转轴外壁与旋转平台两侧外壁为固定连接,两个旋转轴均与支撑立杆相向的一侧外壁转动连接,两个支撑立杆与U型横杆为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与U型横杆远离支撑立杆的一端外壁相接触且为支架连接,第二液压杆下端与活动槽内壁相接触且为支架连接。
[0019]进一步的,两个第三液压杆的下表面与活动槽内壁均通过滑轨进行连接,两个第三液压杆的输出端均与U型横杆的下表面支架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申请在结构上设置有抓夹,用于抓持放置在支撑架上的电缆,同时将电缆举起,并移动到支架上端,再将电缆放下,考虑到造价问题,本装置在能够将电缆放置在支架上的前提下,采用了循环工作的方式,有效的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在该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吸尘器本体,能够在搬运的同时打扫隧道的地面;
[0022]2.当四台敷设辅助装置的抓夹都将电缆抓握住之后,第一液压杆开始工作将抓夹抬起,之后第三液压杆开始工作,第一液压杆输出端回收,之后位于最前面的敷设辅助装置保持不动,其余三个敷设辅助装置的抓夹在旋转齿轮的转动下朝支架方向旋转,同时第三液压杆开始工作将抓夹整个推起,使电缆的高度高于支架,接着第二液压杆将电缆推到支架正方后,抓夹下降,使电缆外壁与支架外壁相接触,紧接着抓夹松开并回归原位,之后,完成安放的三个敷设辅助装置移动到第一个敷设辅助装置前面,接着依次类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背面轴侧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平台相关结构轴侧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旋转齿轮相关轴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道齿相关轴侧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敷设辅助装置正面轴侧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结构底部仰视图。
[0030]图中:1、敷设辅助装置;11、外壳;111、活动槽;112、T型槽;113、弧形槽;21、抓夹;
211、第一液压杆;22、旋转平台;223、内道齿;224、旋转轴;23、旋转齿轮;231、旋转杆;232、旋转电机;241、支撑立杆;242、U型横杆;243、第二液压杆;244、第三液压杆;3、LDS激光雷达;311、吸尘器本体;312、出风口;313、过滤网;4、移动结构;41、双向电机;42、传动轴;43、主动轮;44、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4]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一、将电缆的一端与牵引机构进行连接,同时在隧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
[0036]步骤二、当牵引机构完成对电缆的运输之后,四个敷设辅助装置1开始工作,将位于支撑架上的电缆放置在隧道两侧内壁设置的支架上;
[0037]步骤三、完成摆放后,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连接。
[0038]请参阅图2

6,敷设辅助装置1包括有外壳11,该敷设辅助装置1用于将放置在支撑架上的电缆,移动到隧道的支架上,外壳11内部设有抓夹21,该抓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电缆的一端与牵引机构进行连接,同时在隧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步骤二、当牵引机构完成对电缆的运输之后,四个敷设辅助装置(1)开始工作,将位于支撑架上的电缆放置在隧道两侧内壁设置的支架上;步骤三、完成摆放后,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设辅助装置(1)包括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部设有抓夹(21),所述抓夹(21)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22),所述旋转平台(22)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齿轮(23),所述旋转平台(22)的两侧中心设置有旋转轴(224),两个所述旋转轴(224)远离旋转平台(22)的一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杆(241),两个所述支撑立杆(241)的下端均设置有U型横杆(242),所述U型横杆(242)下端设置有第三液压杆(244),所述U型横杆(242)远离旋转平台(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位于活动槽(111)下端设置有吸尘器本体(311),所述吸尘器本体(311)的输入端贯穿外壳(11)底板,所述外壳(11)位于活动槽(111)下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风口(312),所述出风口(312)内壁卡扣连接有过滤网(313),所述吸尘器本体(311)的输出端与出风口(312)密闭连接,所述外壳(11)下端两侧外壁支架连接有LDS激光雷达(3),所述外壳(11)内部位于吸尘器本体(311)的下端设置有移动结构(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4)包括有设置在吸尘器本体(311)的输入端两侧的导向轮(44),两个所述导向轮(44)均与外壳(11)下表面支架连接,所述外壳(11)内部位于吸尘器本体(311)的下端设置有双向电机(41),所述双向电机(41)的两个输出端均轴心连接有传动轴(42),两个所述传动轴(42)远离双向电机(41)的一端均设置有主动轮(43),两个所述主动轮(43)均延伸出外壳(11)底板。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男尹正张瑜商小刚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尹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