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凡焕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88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装置外壳,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中部设置有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防转动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右端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左端设置有消毒液添加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操作方便、清洗消毒效果好,同时,相对于人工清洗消毒,效率更高,且也避免了在清洗的过程中被毫针扎到的风险。针扎到的风险。针扎到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003]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故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0004]目前毫针大都是需要重复使用的,从而在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目前毫针的消毒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对毫针进行消毒清洗,由于毫针细长较为锋利,从而在清洗的过程中存在可能会扎到清洗者,若毫针上携带病毒,则可能会导致清洗者被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来解决现有的毫针的消毒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对毫针进行消毒清洗,由于毫针细长较为锋利,从而在清洗的过程中存在可能会扎到清洗者,若毫针上携带病毒,则可能会导致清洗者被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风险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装置外壳,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中部设置有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防转动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右端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左端设置有消毒液添加组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通过设置有消毒组件、防转动组件和烘干组件,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通过加注口向消毒装置外壳内加入消毒液,将第一端盖打开,将第二端盖从清洗框上取下,此时将待消毒的毫针放入到清洗框内,此时再将第二端盖重新安装到清洗框上,将第一端盖关闭,启动电机,使得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转动盘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轴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清洗框逆时针转动,在清洗框转动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槽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筒转动,不断地对清洗框内的毫针进行清洗,当清洗框转动到消毒装置外壳的最底部时,此时消毒装置外壳内的消毒液对清洗框内的毫针进行消毒,与此同时柔性刷毛可以将毫针上沾附的污渍清洗掉,当清洗框转动至消毒装置外壳的右端时,此时通过风扇和电热丝对清洗消毒后的毫针进行烘干处理,当清洗框转动一周回到消毒装置外壳的上端时,此时清洗消毒结束,将第一端盖打开,第二端盖取下,即可将清洗消毒后的毫针取出即可,相对于人工清洗消毒,效率更高,且也避免了在清洗的过程中被毫针扎到的风险。
[0009]2)、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在该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当清洗框从消毒装置外壳最上
端向消毒装置外壳最左端转动的过程中,此时引导块沿着开合引导槽运动,使得引导块从开合引导槽的内圈移动到开合引导槽的外圈,从而带动第二齿条板向右移动,通过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条板同步反向移动,进而使得两组防护挡板向消毒装置外壳的外侧移动,此时保证清洗框可以转动至消毒装置外壳的下端的消毒液中,当清洗框移动到消毒装置外壳的最右端后,此时引导块会沿着开合引导槽的外圈进入到开合引导槽的内圈内,进而带动两组防护挡板关闭,从而保证在烘干的过程中不会吹到消毒装置外壳底板的消毒液表面,且也保证在不对毫针进行清洗时,两组防护挡板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即降低消毒液受到外界污染的可能,也降低消毒液挥发。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所述消毒组件包括第一轴杆,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两组所述安装支架上端的中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两组所述第二轴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洗框,所述清洗框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把手槽,所述第一轴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侧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齿槽,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槽相互啮合。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通过加注口向消毒装置外壳内加入消毒液,将第一端盖打开,将第二端盖从清洗框上取下,此时将待消毒的毫针放入到清洗框内,此时再将第二端盖重新安装到清洗框上,将第一端盖关闭,启动电机,使得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转动盘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轴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清洗框逆时针转动,当清洗框转动到消毒装置外壳的最底部时,此时消毒装置外壳内的消毒液对清洗框内的毫针进行消毒,当清洗框转动一周回到消毒装置外壳的上端时,此时清洗消毒结束,将第一端盖打开,第二端盖取下,即可将清洗消毒后的毫针取出即可,相对于人工清洗消毒,效率更高,且也避免了在清洗的过程中被毫针扎到的风险。
[0013]进一步,前侧所述第二轴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杆,所述第三轴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消毒装置外壳的前端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一齿槽,所述第三轴杆的后端安装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与第二端盖的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柔性刷毛。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清洗框转动时,此时通过第一齿槽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筒转动,柔性刷毛不断地对清洗框内的毫针进行清洗,柔性刷毛可以将毫针上沾附的污渍清洗掉。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三轴杆的后端嵌合有第一磁铁块,所述转动筒的前端嵌合有第一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与第一铁块相互吸合。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磁铁块和第一铁块之间的软连接,方便在将第二端盖从清洗框上取下时,第一磁铁块与第一铁块可以快速的断开,从而方便向清洗框内放置或拿取毫针,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7]进一步,所述清洗框上端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块,所述第二端盖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铁块,前后两侧所述第二铁块分别卡合在前后两侧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与第二铁块相互吸合。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铁块与安装槽吸合在一起,从而可
以保证在对毫针清洗的过程中第二端盖不会从清洗框上脱落,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且也方便第二端盖的安装和取下。
[0019]进一步,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消毒装置外壳下端的后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消毒装置外壳下端内壁的后侧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所述限位插杆的上端贯穿插设在后侧第二轴杆的后端。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清洗框跟随第一轴杆转动时,由于限位插杆插设在第二轴杆中,使得第二轴杆不会发生转动,滑块和限位插杆会跟随清洗框的位置在滑槽内滑动,进而保证在清洗的过程中清洗框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从而避免柔性刷毛转动清洗时会带动清洗框同步转动,无法有效对清洗框内的毫针进行清洗,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2),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中部设置有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防转动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右端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左端设置有消毒液添加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组件包括第一轴杆(311),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3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311)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312),两组所述安装支架(312)上端的中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313),两组所述第二轴杆(313)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洗框(3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具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框(31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端盖(315),所述第二端盖(315)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把手槽(316),所述第一轴杆(3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27),所述转动盘(327)外侧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齿槽(328),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电机(329),所述电机(32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30),所述第二齿轮(330)与第二齿槽(328)相互啮合;前侧所述第二轴杆(31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杆(317),所述第三轴杆(31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18),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的前端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齿轮(318)相互配合的第一齿槽(319),所述第三轴杆(317)的后端安装有转动筒(320),所述转动筒(320)与第二端盖(315)的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筒(3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柔性刷毛(321);所述第三轴杆(317)的后端嵌合有第一磁铁块(322),所述转动筒(320)的前端嵌合有第一铁块(323),所述第一磁铁块(322)与第一铁块(323)相互吸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挡板(611),所述消毒装置外壳(1)中部的左右两端皆插设有防护挡板(611),左右两侧所述防护挡板(611)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612)和第二齿条板(6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凡焕刘星周广秀
申请(专利权)人:陈凡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