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77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0
臭氧发生器(100)具备使气体从吸气口(5)向排气口(6)流动的流路(1)、配置在流路(1)内的臭氧发生体(3)、以及在比臭氧发生体(3)靠流路(1)的上游侧配置在流路(1)内的臭氧传感器(4)。流路(1)具有构成比臭氧发生体(3)靠上游侧的气体经过空间(AR)并且使气体从规定方向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上游侧流路(130)。吸气口(5)设置在比臭氧传感器(4)靠上游侧流路(130)的外周部(131)侧的位置。的外周部(131)侧的位置。的外周部(131)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臭氧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臭氧发生器中,臭氧传感器容纳在壳体内部(流路内)。该臭氧传感器配置在从吸气口朝向排气口的直线状的流路内。
[000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产生臭氧的装置(小型空气净化器)。该装置具有成为基座的台和空气导向罩。在台和空气导向罩之间形成有引入室内空气的开口,在开口的内侧配置有过滤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983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230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臭氧发生器中,臭氧传感器配置在容易产生强气流的位置。因此,臭氧传感器暴露于强气流中而在臭氧浓度的测量过程中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的臭氧发生器。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1]作为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臭氧发生器具备:流路,其使气体从吸气口向排气口流动;臭氧发生体,其配置在流路内;以及臭氧传感器,其在比臭氧发生体靠流路的上游侧配置在流路内,流路具有构成比臭氧发生体靠上游侧的气体经过空间并且使气体从规定方向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上游侧流路,吸气口设置在比臭氧传感器靠上游侧流路的外周部侧的位置。
[0013]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气体从规定方向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上游侧流路中,由于吸气口设置在比臭氧传感器靠外周部侧的位置,因此,从吸气口去向规定方向另一侧的气流难以去向处于中央侧的臭氧传感器。因此,能够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
[0014][2]优选的是,在比上述吸气口靠上游侧流路的中央侧设有过滤器。优选的是,臭氧传感器设置在比过滤器靠上游侧流路的中央侧的位置。
[0015]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气体穿过过滤器而使气流减弱,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
[0016][3]优选的是,在上述吸气口和所述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优选的是,臭氧传感器在从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与风扇重叠。
[0017]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吸气口去向风扇的方向成为与臭氧传感器和风扇重叠的旋转轴线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从吸气口去向风扇的气流难以去向臭氧传感器侧,能够进一步
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
[0018][4]优选的是,上述风扇具有转子和从转子沿径向突出的叶片部。优选的是,臭氧传感器在从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配置于距转子的中心为转子的直径的1.2倍以内的范围内。
[0019]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避开难以产生气体的流动的位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风扇的转子重叠的位置)来配置臭氧传感器,能够进一步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
[0020][5]优选的是,在上述吸气口和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优选的是,臭氧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比在吸气口和风扇之间的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的中心靠吸气口侧的位置。
[0021]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使臭氧传感器的检测面远离在吸气口和风扇之间产生的气流。因此,臭氧传感器更难以受到气流的影响。
[0022][6]优选的是,在上述吸气口和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优选的是,臭氧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在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比吸气口靠风扇侧的位置。
[0023]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使臭氧传感器处在臭氧发生器的内侧(下游侧),容易减小臭氧发生器的尺寸。
[0024][7]优选的是,在上述吸气口和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优选的是,流路具有直径比外周部的直径小的小径流路。优选的是,风扇配置在小径流路内。
[0025]根据这样的结构,使风扇在比较窄的排气侧流路产生强气流,另一方面,在比该风扇靠上游侧配置臭氧传感器,因此,臭氧传感器难以受到强气流的影响。
[0026][8]优选的是,臭氧发生器设有沿着上述外周部的周向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吸气口。
[002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成为以下这样的结构:充分地确保气体的吸气量,并且臭氧传感器均难以受到从多个吸气口进入的任何气体的流动的影响。
[0028][9]优选的是,上述臭氧传感器是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
[0029]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基于与臭氧气体的浓度相应地流动的电流的测量。特别是,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由于检测面暴露在气流中,因此,检测结果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因此,通过将本公开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应用于使用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的结构,从而更有效地起到抑制臭氧传感器中的气流的影响的效果。
[0030][10]优选的是,上述臭氧传感器是对在对象气体中含有的臭氧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的气体传感器,该臭氧传感器具备:第1检测元件,其通过电化学方式对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第2检测元件,其通过电化学方式对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第1收纳部,其在自身的内部构成收纳第1检测元件的内部空间;第1导入口,其设置在第1收纳部的外侧的流路和内部空间之间;以及透湿膜,其设置在第1导入口,实质上阻断臭氧气体从流路向内部空间透过,第2检测元件配置于对象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和臭氧气体所进入的流路。
[003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臭氧传感器中,第1检测元件在从对象气体实质上去除了臭氧气体的状态下对臭氧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评价因水蒸气量之差产生的电流的影响。另一方面,第2检测元件能够将包含水蒸气和臭氧气体在内的成分作为对象而对浓度
进行检测。由此,臭氧传感器能够将第1检测元件的检测结果(评价因水蒸气量之差产生的电流的影响的结果)使用在第2检测元件对臭氧气体的浓度检测中,因此,在准确地检测臭氧气体的浓度的方面是有利的。
[0032][11]优选的是,上述透湿膜是容许水蒸气从上述流路向上述内部空间透过并实质上阻断上述臭氧气体从上述流路向上述内部空间透过的水蒸气透过过滤器。
[0033]上述臭氧传感器能够通过水蒸气透过过滤器实现容许水蒸气从上述流路向上述内部空间透过并实质上阻断臭氧气体从上述流路向上述内部空间透过。
[0034][12]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发生器具有:臭氧发生体,其产生臭氧;流路,臭氧发生体设于该流路;以及过滤器,其设于流路。在该结构中,也可以是,流路具有排气口、配置在比排气口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的吸气口、将从吸气口吸入的气体向比吸气口的内周靠内侧引导的引导流路、以及将由引导流路引导过来的气体向排气口引导的排气侧流路。也可以是,过滤器配置在引导流路。
[0035]根据该结构,在将从吸气口吸入的气体向比吸气口的内周靠内侧引导的引导流路配置过滤器,因此,不会或者难以从吸气口看到过滤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从外部看到过滤器导致的外观设计性的降低。
[0036][13]也可以是,吸气口在比排气口的外周靠外侧沿着环状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臭氧发生器,其中,该臭氧发生器具备:流路,其使气体从吸气口向排气口流动;臭氧发生体,其配置在所述流路内;以及臭氧传感器,其在比所述臭氧发生体靠所述流路的上游侧配置在所述流路内,所述流路具有构成比所述臭氧发生体靠上游侧的气体经过空间并且使所述气体从规定方向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上游侧流路,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比所述臭氧传感器靠所述上游侧流路的外周部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在比所述吸气口靠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侧设有过滤器,所述臭氧传感器设置在比所述过滤器靠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所述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所述臭氧传感器在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风扇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风扇具有转子和从所述转子沿径向突出的叶片部,所述臭氧传感器在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配置于距所述转子的中心为所述转子的直径的1.2倍以内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所述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所述臭氧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比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的中心靠所述吸气口侧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所述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所述臭氧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吸气口靠所述风扇侧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臭氧传感器的下游侧设有朝向所述排气口侧送入气体的风扇,所述流路具有直径比所述外周部的直径小的小径流路,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小径流路内。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中,该臭氧发生器设有沿着所述外周部的周向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吸气口。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真一郎上山刚服部洋一西山宽幸莲沼英树横山崇广大谷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