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及一第二散热单元。其中,该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闭的中空散热本体、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内以将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部区隔成多个容置空间的支撑板、及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表面上的微结构,其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置空间内皆填充有工作液体。该第二散热单元一体成型于该第一散热单元的外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板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 板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今的各种电子设备中,通常采用了许多在操作时会发热的电子元件,尤其在日 渐要求高速运算的情况下,这些电子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比已往的电子元件更多的热量。 以中央处理器为例,随着中央处理器处理速度与效能的提升,使得目前中央处理器的产热 量增加,而较高的工作频率,也使得工作时的瓦数相对地提升,其所产生的高温会使得中央 处理器的寿命减低,尤其当过多的热量未能有效地排除时,非常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的情 况。热管为一种常见的散热装置,其原理是先在密封低压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壳体 内填充适量的工作液体,并且利用工作液体在壳体内作汽液两相之间的转化时来吸收或放 出大量的热量。工作液体通常选用汽化热高、流动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沸点较低的液态物 质,例如水、乙醇、丙酮等。当热管一端与一发热源接触以进行吸收热量时,其内的工作液体 因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受热蒸发(汽化),并且此汽化的汽体快速扩散至热管的另一端以进 行冷却(放出热量),接着当此汽体冷却后则再次形成液体并沿着壳体的内壁回流至发热 源,如此往复循环即可将发热源产生的热量从热管的一端传送至另一端而散发出去。此外, 为了加速冷却后液体的回流速度,通常在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许多的毛细结构(该毛细 结构通常为细小的沟槽),在毛细结构的毛细吸附力作用下,大大加速了液体的回流速度。 由于热管内的工作液体循环速度很快,因此传热效率也相对提高,目前热管在散热领域得 到广泛而大量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将热管受热的一端称为蒸发段,而冷却的一端则 称为冷凝段。然而,传统的热管在实际使用上,其散热效果及使用方式(蒸发段及冷凝段的设 置位置)仍然具有进步的空间。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 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理论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 缺陷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及 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至少两个一体成型的散热单元的配合,以达到高散热的效果。其 中,一散热单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闭的中空散热本体、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 内以将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部区隔成多个容置空间的支撑板、及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 热本体的内表面上的微结构。再者,另外一散热单元可为多个外露于外界的散热鳍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 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及一第二散热单元。其中,该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闭的中空散热本体、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内以将该中空散热 本体的内部区隔成多个容置空间的支撑板、及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表面上 的微结构,其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置空间内皆填充有工作液体。该第二散热单元一体成型于 该第一散热单元的外表面上。再者,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平板式散热结构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三散热单 元,其具有一散热本体、多个从该散热本体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及多个从该散热本体向下 延伸的鸠尾形卡扣体,其中通过该等鸠尾形卡扣体与该等鸠尾形散热鳍片的配合,以使得 该第三散热单元卡固于该第二散热单元上;或者,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 构更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散热单元,每一个第三散热单元具有一散热本体、多个从该 散热本体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及多个从该散热本体向下延伸的鸠尾形卡扣体,其中通过 该等鸠尾形卡扣体与该等鸠尾形散热鳍片的配合,以使得该第三散热单元卡固于该第二散 热单元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 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通过一挤制模具,将一第一散热单元与 一第二散热单元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挤压出来,其中该第一散热单元具有一中空散热本体、 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内以将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部区隔成多个容置空间的支 撑板、及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表面上的微结构,并且该第二散热单元一体 成型于该第一散热单元的外表面上;接着,封闭该第一散热单元的其中一端;然后,填充工 作液体于每一个容置空间内;最后,针对该等容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并且封闭该第一散热单 元的另一相反端,以形成一已抽真空且封闭的第一散热单元。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具有下列的优点1、通过该等微结构的设计以帮助该工作液体产生毛细现象(capillarity),可加 速该工作液体回流至热源区以进行吸热作用。此外,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每一个微结构的 形状可为规则形状(例如方柱形、圆柱形、锥形、或鸠尾形等等)或不规则形状。2、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每一个散热鳍片的形状可为方柱形、圆柱形、锥形、鸠尾 形(dovetailed)或任何形状。3、该中空散热本体提供平坦的表面,以使得该发热元件能够平稳地贴附于该平坦 的表面上,进而增加热传导的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平板式散热结构可在上述表面上吸收从该 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该等散热鳍片以进行散热作用。4、通过该等鸠尾形卡扣体与该第二散热单元的多个鸠尾形散热鳍片的配合,以使 得该第三散热单元卡固于该第二散热单元上。5、通过该发热元件的鸠尾形底座与该第二散热单元的等鸠尾形散热鳍片的配合, 以使得该发热元件卡固于该第二散热单元上。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 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 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IB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 IA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IOA为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IOB为本专利技术用来制作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的挤制模具的剖面 示意组合图;图IOC为本专利技术挤制模具的心轴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以及图IOD为本专利技术挤制模具的凸出部与心轴的成形部配合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散热单元Ia 中空散热本体 IOa容置空间IOOa支撑板Ila微结构12a沟槽120a第二散热单元2a 散热鳍片20a微结构12b微结构12c微结构12d微结构12e中空散热本体 IOf散热鳍片 20f 第一表面Fl第二表面F2发热元件 Hf第一散热单元Ig 中空散热本体 IOg第一部分表面 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散热效果的平板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散热单元,其具有一已抽真空且封闭的中空散热本体、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内以将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部区隔成多个容置空间的支撑板、及多个一体成型于该中空散热本体的内表面上的微结构,其中上述的每一个容置空间内皆填充有工作液体;以及一第二散热单元,其一体成型于该第一散热单元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水树,李坚玮,李士玮,
申请(专利权)人: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