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550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金属板打磨系统,包括,装配壳,所述装配壳顶部形成金属板入口;装配机架,所述装配机架内设有夹持组件和调整组件,且所述装配机架底部有支撑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和支撑组件形成装配腔;所述金属板经金属板入口从上至下进入所述装配腔内,利用调整组件调整装配腔至金属板过盈装配后,启动夹持组件,以夹持金属板;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对称设置于装配机架内,与打磨组件连接的驱动机构带动打磨组件打磨的同时,控制调节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间距;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其中一组打磨组件的升降,其联动的传动组件,同步控制用于另一组打磨组件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备打磨控制和金属板定位夹持的多种功能。持的多种功能。持的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板打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加工制作
,尤其涉及金属板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针对板材的加工制作等,包括打磨等多个工艺,而金属打磨是最常规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打磨,以人工打磨为主,且打磨中,针对金属板的夹持固定,以及打磨的控制等,相对比较少,无法很好的控制好整个打磨中金属板的夹持定位,以及打磨中打磨工艺中的各种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金属板打磨系统,其综合考虑金属板在打磨中的定位和夹持等,同时还考虑如何进行打磨的控制,尤其是板材两侧的同步打磨控制等,为精准更好的控制金属板的打磨提供了基础。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金属板打磨系统,包括,装配壳,所述装配壳顶部形成金属板入口;装配机架,所述装配机架内设有夹持组件和调整组件,且所述装配机架底部有支撑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和支撑组件形成装配腔;所述金属板经金属板入口从上至下进入所述装配腔内,利用调整组件调整装配腔至金属板过盈装配后,启动夹持组件,以夹持金属板;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对称设置于装配机架内,与打磨组件连接的驱动机构带动打磨组件打磨的同时,控制调节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间距;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其中一组打磨组件的升降,其联动的传动组件,同步控制用于另一组打磨组件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
[0006]本技术方案中,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打磨之前,先进行了夹持和调整,进而确保了打磨前,金属板的固定和定位,避免了后期打磨中的乱窜,确保后期的稳定。
[0007]本技术方案中,先过盈装配,然后再夹持,即先定位在固定,使得金属板先定位在设定的区域内,然后夹持,同时相当于两处进行了定位,首先是本身的定位,其次是利用夹紧进行再次的定位,进而提升了整个的稳定性。
[0008]本技术方案中,在打磨时,先利用驱动机构带动打磨,实现了打磨中两个打磨组件的间距调整,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金属板,而单独使用时,则可以沿着金属板的宽度或长度方向运动,即沿整个的金属面进行整个面的打磨。而后,在进行高度调整时,选用了同步控制升降的方式,相比于其它打磨方式,整个的打磨效果更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机架底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正向或逆向工作,使得传动机构传递力至打磨组件,使其远离或靠近另一组打磨组件。
[0010]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两个打磨组件的间距控制,具体选用位于装配架底部的
传动机构,进而不会影响打磨的升降等,在装配机架内充分考虑了让位以及空间布设问题,实现了小空间内的紧凑合理设计。同时,本实施例中,可以一组打磨组件固定不动,另外一组运动,也可以两个打磨组件同时运动,进行间距的调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为铺设于装配机架底部防护组件上的齿条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沿齿条转动,实现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间距调整。
[0012]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较好的传动,选择了齿条结构,而此时电机的输出端选用齿轮,配合齿条进行啮合,使得电机在转动的同时进行水平运动,进而推动电侧部的滚轮一起转动,这种传动方式稳定,不仅稳定性好,而且变形极小,尤其是打磨中不仅要承载打磨组件的力,整个装配机架还要承载金属板,故此时选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稳定的同步传送,且精准度高。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组件为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覆盖有打磨头,所述滚轮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所述轴承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结构。
[0014]本技术方案中,打磨组件具体选用滚轮以及滚轮外表面的打磨头,滚轮滚动,带动打磨头滚动进行打磨,而滚轮在电机作用下转动,相比于单独面上设置打磨头,其打磨寿命更长,不会是一个面一直打磨,而是随着滚动,整个外表面的打磨头循环进行打磨。为了选择更好的进行传递,在轴承和滚轮之间设置轴承座,不仅便于轴承安装,而且减少了滚轮和轴承的乱窜等发生。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组件包括位于金属板两侧的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活动组件侧。
[0016]本技术方案中,固定组件形成固定定位侧,即金属板放入后靠近固定定位侧设置,然后活动组件活动,靠近固定定位侧,以实现金属板的初步定位,优选地,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沿金属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而打磨控制中的传动机构设置于活动组件侧,即在同一侧进行运动,此时只需要运动一个打磨组件即可,进而在活动组件调整好调整腔体后,打磨时继续沿着活动一侧进行运动,活动组件和底部的齿条等设置在同一侧,进而打磨组件的调整,以及金属板夹持中的控制等,均可以在同一侧实现设置,进而使用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组件以及夹持组件均为气缸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上的夹持组件为若干个,若干个气缸组件形成定位面,以实现金属板的侧部定位。
[0017]本技术方案中,对于固定组件侧,其不运动,但是要进行夹持和定位,进而选用了多个气缸组件,相比于单独的基板等,增加了气缸组件,其对于金属板具有一定的压力。定位和夹紧的效果会更好,且多点设置,实现了多处的定位夹持。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与两个打磨组件连接,且辅助打磨组件升降的连接链,所述连接链通过滚轴设置于装配机架顶部,以使得两组打磨组件在升降状态中处于绷紧状态。
[0019]本技术方案中,由于两个打磨组件都会升降,如果打磨组件整个处于松弛的状态,则打磨效果会比较差,对金属板的作用力会比较弱,为了确保打磨效果,故利用连接链将打磨组件连接,使其处于绷紧状态,以更好的打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相向设置,使得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呈反向运动,进而使得两个打磨组件之间呈反向进行升降。
[0021]本技术方案中,两个升降机构相向设置,进而两者的工作方向相反,即一个升一个
降,此时配合长度恒定的连接链,使得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连接距离恒定,进而一个打磨组件升起的高度必然与另一侧另一个下降的高度相等,不仅辅助了同步升降控制,而且保证具有好的打磨效果。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形成封闭腔,所述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承载并局部位于所述封闭腔内。
[0023]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封闭腔,使得传动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由于此时是升降控制,在水平方向避免错位等,进而选择了封闭腔,使得两个驱动机构局部位于封闭腔内,形成限位。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且内壁带内齿轮的皮带轮以及垂直设置的丝杠,所述丝杠靠近皮带轮的一端设置有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
[0025]本技术方案中,选择皮带轮,皮带轮水平放置,形成支撑,而丝杠垂直设置,且与第二驱动机构同侧,使得电机构成的第二驱动机构装配于丝杠的另一端,进而垂直方向的电机构成的驱动机构转动,带动水平方向的皮带轮水平转动,进而驱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壳,所述装配壳顶部形成金属板入口;装配机架,所述装配机架内设有夹持组件和调整组件,且所述装配机架底部有支撑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和支撑组件形成装配腔;所述金属板经金属板入口从上至下进入所述装配腔内,利用调整组件调整装配腔至金属板过盈装配后,启动夹持组件,以夹持金属板;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对称设置于装配机架内,与打磨组件连接的驱动机构带动打磨组件打磨的同时,控制调节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间距;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其中一组打磨组件的升降,其联动的传动组件,同步控制用于另一组打磨组件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架底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正向或逆向工作,使得传动机构传递力至打磨组件,使其远离或靠近另一组打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铺设于装配机架底部防护组件上的齿条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沿齿条转动,实现两个打磨组件之间的间距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板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为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覆盖有打磨头,所述滚轮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玲
申请(专利权)人:索菲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