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本体用于固定一物品;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一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二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所述第二支撑部在第三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二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二状态,在第四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同的支撑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支撑装置的支撑组件。装置的支撑组件。装置的支撑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组件、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物品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支撑组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物品多元化使用需求的发展,这就要求物品具备多种使用状态。其中,可通过支撑装置支撑固定物品,以使得物品处于所需的使用状态。比如说,可通过保护套支撑固定电子物品(如平板电脑),以使得电子物品处于横屏状态供用户使用。然而,当前大多数的支撑装置为物品提供的支撑只能使得物品处于一种使用状态,如当前多数的保护套只能为电子物品提供横屏支撑,难以提供竖屏支撑,这将限制了物品应用场景,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能够为物品提供以使得其处于两种使用状态的两种支撑,这不仅拓宽了物品使用场景,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0006]所述本体用于固定一物品;
[0007]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一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
[0008]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具有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二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四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同的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0009]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
[0010]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
[0011]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二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
[0012]其中,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垂直共面且两者延伸后有交点。
[0013]优选地,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四姿态下构成矩形板。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一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作为所述矩形板的长边的部分,且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矩形板的长边平行;
[0015]所述第二支撑部至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二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作为所述矩形板的短边,且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矩形板的短边平行。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具有分布在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
[0017]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具有介于在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
[0018]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其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四姿态下其第三侧边的至少部分邻接。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磁性部件,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吸附于一组件,以支撑所述本体基于第一轴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磁性部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吸附于一组件,以支撑所述本体基于第二轴转动。
[0020]一种支撑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装置和面盖;
[0021]所述面盖的第一部分用于同第一支撑部在第二姿态下或第二支撑部在第四姿态下的外侧磁吸配合,第二部分用于盖住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
[0022]优选地,所述面盖的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能够弯折,且所述面盖的第一部分在弯折下还用于同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姿态下的第一表面磁吸配合,第二部分用于支撑所述本体。
[0023]一种支撑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装置和输入装置;
[0024]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翻转部和输入部,所述翻转部连接于所述输入部,且具有第五姿态,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五姿态下与所述输入部形成第三角度;
[0025]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五姿态下用于同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姿态下的第一表面磁吸配合,且所述本体悬空于所述输入部。
[0026]优选地,所述翻转部还具有第六姿态,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六姿态下与所述输入部共面且留有间隙;
[0027]所述翻转部在所述第六姿态下用于同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三姿态下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四姿态下的外侧磁吸配合,且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盖在所述输入部上。
[002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为本体提供第一支撑,以使得本体上所固定的物品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和通过第二支撑部在第三姿态下为本体提供第二支撑,以使得本体上所固定的物品处于第二使用状态,这样一来,可使得物品处于两种使用状态,这不仅拓宽了物品使用场景,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固定平板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固定平板电脑的结构仰视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侧视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侧视
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三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三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侧视图;
[0038]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三姿态下支撑本体的结构侧视图;
[003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与面盖的第一部分在弯折下的磁吸配合示意图;
[004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与面盖的第一部分在弯折下的磁吸配合示意图;
[004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004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姿态下与输入装置的翻转部在第五姿态下的磁吸配合示意图;
[004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二姿态下与输入装置的翻转部在第五姿态下的磁吸配合侧视图;
[0045]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本体用于固定一物品;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一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具有第三姿态和第四姿态,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形成第二角度,用于为所述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所述本体所固定的所述物品处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四姿态下与所述本体共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不同的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二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垂直共面且两者延伸后有交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四姿态下构成矩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一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作为所述矩形板的长边的部分,且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矩形板的长边平行;所述第二支撑部至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二轴可翻折连接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作为所述矩形板的短边,且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矩形板的短边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具有分布在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具有介于在其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