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及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43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及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涉及再生纤维的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的筒体内还设有分配板,所述的分配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料孔,所述的筒体上还设有多根降膜管,所述的降膜管和所述的出料孔一一对应且从所述的出料孔内伸出,所述的降膜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出料孔的最小处的孔径。本申请具有工作效率较高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及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再生纤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及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增黏反应釜包括立式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筒体,增黏反应釜内腔的上部设有水平状的熔体分配板,熔体分配板上设有物料分配漏斗,物料分配漏斗中设有两端封闭的降膜管,降膜管竖直向下延伸且上端伸出增黏反应釜的顶部外,降膜管的内腔设有热媒加热管,增黏反应釜的上部外壁设有增黏反应釜进料口和抽真空口,增黏反应釜的锥形底部设有聚合物出料口,增黏反应釜的外周设有加热夹套。现有的增粘反应釜采用单根降膜管,因此导致在使用中,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及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其具有工作效率较高的优点。
[0004]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的筒体内还设有分配板,所述的分配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料孔,所述的筒体上还设有多根降膜管,所述的降膜管和所述的出料孔一一对应且从所述的出料孔内伸出,所述的降膜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出料孔的最小处的孔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中,由于存在多个降膜管和多个出料孔,且降膜管和出料孔一一对应,因此在使用中,熔融体能够从多根降膜管上向下流动,进而使得工作效率更高。
[0007]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分配板上设有导流面,所述的导流面呈圆台状,所述的导流面的小端面朝上设置,所述的出料孔均布在所述的导流面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在使用中,熔融体会逐渐沿多根降膜管向下流动,因此使得增黏效果更好。
[0009]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导流面的倾斜角度为3
°‑7°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面的倾斜角度使得对熔融体能够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
[0011]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降膜管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的上管和所述的下管相连接,所述的上管呈圆柱状,所述的下管呈圆台状,且小端面和所述的上管相连接,所述的上管从所述的出料孔中伸出。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中,当熔融体从上管流动至下管上时,由于下管呈圆台状,因此熔融体的厚度会逐渐变小,进而使得增黏效果更好。
[0013]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设降膜管和出料孔之间的最小间距为
M,下管的母线长为N,下管所在圆锥的顶角的一半的数值为X,M=0.01N,N=80

KX,(0<X<1)。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在使用中,出料孔和降膜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和下管母线的长度以及下管所在圆锥的圆锥角的角度相关,因此使得熔融体在沿下管流动时,分散效果更好。
[001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分配板上还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分配板的最外圈,所述的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导流槽用于将熔融体导流至最外侧的出料孔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的存在,使得熔融体能够进入至出料孔内并流出。
[0017]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导流槽呈V形状,且最低点位于最外侧的出料孔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熔融体残留在分配板上的概率。
[001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清洗切断、螺杆挤出、均化增黏、过滤和出料步骤,在增黏步骤中,使用上述任意一项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分配管和降膜管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分配板;11、出料孔;12、导流面;13、导流板;131、导流槽;2、降膜管;21、上管;22、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竖直设置,筒体内设有分配板1和降膜管2,降膜管2有多根,分配板1上设有用于降膜管2伸出的出料孔11,出料孔11有多个且与降膜管2一一对应。降膜管2包括上管21和下管22,上管21从出料孔11内伸出,下管22位于出料孔11的下方,下管22呈圆台状,且小端面和上管21相连接。上管21的外径小于出料孔11的最小处的孔径,设上管21和出料孔1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M,圆台状的下管22的母线长为N,下管22所在圆锥的顶角的一半的数值为X,M=0.01N,N=80

KX,(0<X<1)。
[0024]即在使用中,熔融体进入至筒体内,并落在分配板1上,从分配板1上的出料孔11内流出,并附着在上管21上,沿着上管21向下流动至下管22上,由于下管22呈圆台状,因此熔融体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厚度会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增黏效果更好。同时由于M=0.01N,N=80

KX,K为系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K的取值可为10

30。因此上管21和出料孔11之间的最小间距与下管22所在圆锥的顶角有关,且与下管22的母线长度有关,因此能够确保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出料孔11并附着在上管21上的熔融体能够完全覆盖下管22。
[0025]分配板1上设有导流面12,导流面12呈圆台状,且小端面朝上设置,出料孔11均布在导流面12上,导流面12的倾斜角度为3
°‑7°
。分配板1上还设有导流板13,导流板13位于分配板1的最外圈,导流板13上设有呈V形状的导流槽131,最低点位于最外侧的出料孔11上,导流槽131用于将熔融体导流至最外侧的出料孔11内。
[0026]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清洗切断、螺杆挤出、均化增黏、过滤和出料步骤,在增黏步骤中,使用上述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
[002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中,熔融体落在分配板1上,并在分配板1的作用下,沿导流面12流动,直至与导流板13相接触,在导流板13的作用下,熔融体会从最外侧的出料孔11排出,随着落至在分配板1的上熔融体增多,熔融体逐渐布满分配板1,并从分配板1上出料孔11内流动至上管21上,并沿上管21向下流动,从而能够使得具有良好的增黏效果。
[00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的筒体内还设有分配板(1),所述的分配板(1)上设有若干个出料孔(11),所述的筒体上还设有多根降膜管(2),所述的降膜管(2)和所述的出料孔(11)一一对应且从所述的出料孔(11)内伸出,所述的降膜管(2)的外径小于所述的出料孔(11)的最小处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板(1)上设有导流面(12),所述的导流面(12)呈圆台状,所述的导流面(12)的小端面朝上设置,所述的出料孔(11)均布在所述的导流面(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面(12)的倾斜角度为3
°‑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聚酯熔体的增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膜管(2)包括上管(21)和下管(22),所述的上管(21)和所述的下管(22)相连接,所述的上管(21)呈圆柱状,所述的下管(22)呈圆台状,且小端面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史柯伟王力槐向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代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