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20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4
一种鞋模装置,包含外模座及内模座,所述外模座包括顶面及凹槽,所述内模座安装于所述外模座的凹槽中,并包括底部、顶部、至少一个模穴及环周部,所述底部具有底侧面、数个设置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侧镂空部,以及数个连接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支撑肋,相邻两个所述侧镂空部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利用所述侧镂空部的设置可以减轻重量,利用所述支撑肋的设置可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用所述支撑肋的设置可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用所述支撑肋的设置可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的鞋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中底射出IP(INJECTION PHYLON)传统模具,是使用铝材且由铸造方式产生,以下模尺寸280
㎜×
410
㎜×
60mm而言,铸造制程需要2个工作天。且下模铸造会产生铸造变形。
[0003]另外,目前传统模具制程中,若要对鞋模进行咬花,大多是通过化学药水(例如:硫酸与硝酸等)与模具金属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刻蚀)或喷砂,在金属模具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传统人工蚀刻咬花,有工序多(耗人力与耗时)、变数多(精度有差别与质量不一)、不环保(酸蚀液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缺失的鞋模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包含外模座及内模座,所述外模座包括顶面,以及由所述顶面凹设的凹槽,所述内模座安装于所述外模座的凹槽中,并包括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部、相反于所述底部的顶部、至少一个由所述顶部朝该底部凹设的模穴,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部与所述顶部之间的环周部,所述底部具有底侧面、数个设置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侧镂空部,以及数个连接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支撑肋,相邻两个所述侧镂空部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
[0006]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每一个支撑肋具有两个呈相反设置的壁面,每一个侧镂空部由一个相交连接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倾斜面,以及相交连接于所述倾斜面的至少一个壁面共同界定而成,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倾斜面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50度。
[0008]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底部还具有由所述底侧面朝所述顶部凹设的底镂空部,且所述内模座的模穴数量有两个,所述底镂空部介于所述模穴之间。
[0009]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底镂空部由两个槽侧面,以及两个槽端面共同界定而成,每一个槽侧面具有相交连接于所述底侧面的第一侧斜部,以及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斜部的第二侧斜部,且所述槽侧面的第二侧斜部相交呈倒V形,所述第一侧斜部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所述第二侧斜部之间具有第三夹角。
[0010]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第一侧斜部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为80度。
[0011]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的底部还具有数个设置于所述底镂空部内部且连
接于所述槽侧面之间的补强肋。
[0012]本专利技术的鞋模装置,所述内模座采用金属材质且采用3D列印制成。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侧镂空部的设置可以减轻鞋模的重量,且利用所述支撑肋的设置可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并配合金属材质的3D打印技术,能简化制程、降低成本、确保精度与质量,以及符合环保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鞋模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内模座的俯视立体图;
[0016]图3是该实施例的内模座的仰视立体图;
[0017]图4是该实施例的内模座的立体剖视图;
[0018]图5是该实施例的内模座的平面剖视图;及
[0019]图6是沿图5中的直线
Ⅵ‑Ⅵ
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鞋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下模单元1,以及一个能相对于该下模单元1闭合或开启的上模单元2。该上模单元2具有两个呈凸出的模块201。该上模单元2采用金属材质且以铸造方式制成。
[0022]本专利技术主要是以该下模单元1进行说明。且该下模单元1包含一个外模座10及一个内模座20。
[0023]该外模座10采用金属材质且以铸造方式制成,并包括一个顶面11,以及一个由该顶面11凹设的凹槽12。
[0024]配合参图2至图6,该内模座20采用金属材质且采用3D列印制成,且安装于该外模座10的凹槽12中,该内模座20包括一个朝向该凹槽12的底部21、一个相反于该底部21的顶部22、两个由该顶部22朝该底部21凹设的模穴23,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底部21与该顶部22之间的环周部24,该底部21具有一个底侧面25、数个设置于该底侧面25与该环周部24之间的侧镂空部26、数个连接于该底侧面25与该环周部24之间的支撑肋27、一个由该底侧面25朝该顶部22凹设的底镂空部28,以及数个设置于该底镂空部28内部的补强肋29。
[0025]相邻两个所述侧镂空部26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27,每一个支撑肋27具有两个呈相反设置的壁面271,每一个侧镂空部26由一个相交连接于该底侧面25与该环周部24之间的倾斜面261,以及相交连接于该倾斜面261的至少一个壁面271共同界定而成,该倾斜面261与该底侧面25的一个延伸面P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夹角θ1(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θ1约50度),该第一夹角θ1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所述支撑肋27的厚度为6~8mm,两个支撑肋27之间的间距为30~50mm,所述支撑肋27数量依该内模座20的型体而定。
[0026]该底镂空部28介于所述模穴23之间,该底镂空部28由两个槽侧面281,以及两个槽端面282共同界定而成,每一个槽侧面281具有一个相交连接于该底侧面25的第一侧斜部283,以及一个相交连接于该第一侧斜部283的第二侧斜部284,且所述槽侧面281的第二侧斜部284相交呈倒V形,所述第一侧斜部283与该底侧面25的延伸面P之间具有一个第二夹角
θ2(本实施例的第二夹角θ2约80度),该第二夹角θ2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所述第二侧斜部284之间具有一个第三夹角θ3(本实施例的第三夹角θ3约80度)。
[0027]所述补强肋29连接于所述槽侧面281之间。所述补强肋29的厚度为6~8mm,两个补强肋29之间的间距为30~50mm,所述补强肋29数量依鞋模尺寸而定。
[0028]为供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专利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002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单元1包含该外模座10与该内模座20,该外模座10采用金属材质且以铸造方式制成,整体结构可以具有较高的刚性,可以承受合模的夹制压力。
[0030]该内模座20利用所述侧镂空部26与该底镂空部28的设置可以减轻该内模座20的重量,且利用所述支撑肋27的设置可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并配合金属材质的3D打印技术,能简化制程、降低成本、确保精度与质量,以及符合环保需求。
[0031]本专利技术的内模座20采用金属材质且采用3D列印制成,以尺寸242
㎜×
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模装置,包含外模座及内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座,包括顶面,以及由所述顶面凹设的凹槽;所述内模座,安装于所述外模座的凹槽中,并包括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部、相反于所述底部的顶部、至少一个由所述顶部朝该底部凹设的模穴,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部与所述顶部之间的环周部,所述底部具有底侧面、数个设置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侧镂空部,以及数个连接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支撑肋,相邻两个所述侧镂空部之间设有一个支撑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座的每一个支撑肋具有两个呈相反设置的壁面,每一个侧镂空部由一个相交连接于所述底侧面与所述环周部之间的倾斜面,以及相交连接于所述倾斜面的至少一个壁面共同界定而成,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座的倾斜面与所述底侧面的延伸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50度。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志孙健腾林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