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缓释系统、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缓释颗粒是由唑来膦酸和脂质体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复合结构是由所述脂质体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复合结构的药物缓释系统,采用脂质体包覆唑来膦酸,以此达到降低唑来膦酸使用剂量、更加精准的靶向肿瘤病灶并保持临床作用效果的目的,能够实现既将唑来膦酸的临床使用剂量降低,又不影响临床效果,能够将更加有益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益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益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缓释系统、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缓释系统、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方法不仅对患者身体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无法完全消除肿瘤细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特别是小分子药物治疗方法具有优点明显,与传统化疗相比,它们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且剂量易于控制和调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此外,小分子药物的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使得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法。因此,小分子药物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0003]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是一种含有两个磷酸基团的咪唑类小分子,化学名称为1
‑
羟基
‑2‑
(咪唑
‑1‑
基)
‑
亚乙基
‑
1,1
‑
二磷酸,分子式为C5H
10
N2O7P2,摩尔质量为272.09g/mol。其中,唑来膦酸的化学结构为如下结构:
[0004]目前的学术及临床研究表明,唑来膦酸作为辅助用药对肝癌、乳腺癌及发生肿瘤骨转移的肿瘤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作为一种二膦酸盐的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由于唑来膦酸的用药剂量较大,对应的具有较大临床副作用,只能作为处方药在临床使用。但是与副作用更大的肿瘤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手段相比,采用唑来膦酸进行小分子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则显得相对较轻,即对于已发生骨转移或有骨转移风险的这类患者受益略大于风险。
[0005]总之,唑来膦酸对癌症患者的肿瘤具有一定抑制和治疗作用,由于用药剂量较大,加之其本身具有一定副作用,导致采用临床剂量给药后会产生较大的临床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缓释系统,应用于生物医药
其中,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缓释颗粒是由唑来膦酸和脂质体组成的复合结构;
[0007]其中,所述复合结构是由所述脂质体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
[0008]优选地,所述脂质体中包括可电离阳离子脂质、中心磷脂、固醇脂和PEG化脂质;
[0009]优选地,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所述缓释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大于100nm。
[0010]优选地,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所述缓释颗粒上还包括装载于所述脂质体上的装
载分子;
[0011]优选地,所述装载分子包括单抗分子和趋化受体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单抗分子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几种受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分子:PDL1、HER2、EGFR、GPC3、MICA、MICB、ULBP、NEPCIN2、ICAM1和TNFAR;
[0013]优选地,所述趋化受体分子包括CCR、CXCR、CX3CR1、C5aR、GPR56、GPR78、GPR124、GPR183、GPR84、MIFR、PDGFRβ和VEGFR2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第一药剂和第二药剂;
[0015]其中,所述第一药剂为如上述所述的药物缓释系统;
[0016]所述第二药剂为异体Vδ2
+
γδT细胞;
[0017]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第三药剂;所述第三药剂为抗人LAG3单克隆抗体。
[0018]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9]S1、利用薄膜分散法,将脂质体的混合物分子形成脂质薄膜;
[0020]S2、于所述脂质薄膜中加入唑来膦酸溶液水化,使所述脂质薄膜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作为所述第一药剂的所述药物缓释系统;或者,于所述脂质薄膜中加入唑来膦酸溶液水化,使所述脂质薄膜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然后加入装载分子,使所述装载分子组装至所述唑来膦酸外的所述脂质薄膜上,构成作为所述第一药剂的所述药物缓释系统;
[0021]S3、取异体Vδ2
+
γδT细胞,作为所述第二药剂;并且,取抗人LAG3单克隆抗体作为所述第三药剂。
[0022]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所述肿瘤包括骨骼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系统肿瘤、生殖泌尿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皮肤肿瘤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3]优选地,所述抗肿瘤产品包括药品、食品、诊断及检测试剂和检测试剂盒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4]优选地,所述肿瘤为具有骨转移风险或已发生骨转移的骨骼系统肿瘤。
[0025]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被制备为根据如下任意一种给药顺序给药的所述抗肿瘤产品:
[0026]第一顺序:依次给药所述第一药剂和所述第二药剂;
[0027]第二顺序:依次给药所述第一药剂、所述第二药剂和所述第三药剂。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药剂给药6个小时后,且在所述第一药剂给药之后24小时内进行所述第二药剂的给药,或者,进行所述第二药剂和所述第三药剂的给药;
[0029]优选地,所述第二药剂先于所述第三药剂10分钟给药。
[0030]优选地,所述第一药剂的用量为每公斤体重给药15μg
‑
20μg;
[0031]所述第二药剂的用量为1亿细胞单位
‑
100亿细胞单位;
[0032]所述第三药剂的用量为每公斤体重给药2.0mg
‑
3.0mg。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缓释系统、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缓释颗粒是由唑来膦酸和脂质体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复合结构是由所述脂质体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复合结构的药物缓释系统,采
用脂质体包覆唑来膦酸,以此达到降低唑来膦酸使用剂量、更加精准的靶向肿瘤病灶并保持临床作用效果的目的,能够实现既将唑来膦酸的临床使用剂量降低,又不影响临床效果,能够将更加有益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药物缓释系统(无装载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药物缓释系统(有装载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缓释系统中有装载分子)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空白对照组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唑来膦酸单用组的流式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缓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缓释颗粒是由唑来膦酸和脂质体组成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复合结构是由所述脂质体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优选地,所述脂质体中包括可电离阳离子脂质、中心磷脂、固醇脂和PEG化脂质;优选地,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所述缓释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大于100nm。2.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缓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缓释系统中的所述缓释颗粒上还包括装载于所述脂质体上的装载分子;优选地,所述装载分子包括单抗分子和趋化受体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单抗分子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几种受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分子:PDL1、HER2、EGFR、GPC3、MICA、MICB、ULBP、NEPCIN2、ICAM1和TNFAR;优选地,所述趋化受体分子包括CCR、CXCR、CX3CR1、C5aR、GPR56、GPR78、GPR124、GPR183、GPR84、MIFR、PDGFRβ和VEGFR2中的一种或几种。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药剂和第二药剂;其中,所述第一药剂为如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缓释系统;所述第二药剂为异体Vδ2
+
γδT细胞;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第三药剂;所述第三药剂为抗人LAG3单克隆抗体。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利用薄膜分散法,将脂质体的混合物分子形成脂质薄膜;S2、于所述脂质薄膜中加入唑来膦酸溶液水化,使所述脂质薄膜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构成作为所述第一药剂的所述药物缓释系统;或者,于所述脂质薄膜中加入唑来膦酸溶液水化,使所述脂质薄膜包覆于所述唑来膦酸外,然后加入装载分子,使所述装载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扬哲,胡怡,洪敏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