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非阻断性清除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06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D

1非阻断性清除抗体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D

1非阻断性清除抗体及其用途。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PD

1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但不阻断PD

1与其配体结合的清除性抗体,达到清除自身反应性和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以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及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和炎症的治疗。

技术介绍

[0002]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

1,又称CD297)是CD28受体家族成员,其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等,主要受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信号的诱导表达。PD

1分子有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构成,胞外区含有一个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结构域以与其配体结合,胞内区含有一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一个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ITSM)以传递抑制性信号。PD

1有两个配体:PD

L1和PD

L2,均属于B7同源物,能与PD

1结合,但无法与其他CD28家族成员结合。PD

L1广泛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肿瘤细胞上,而PD

L2表达局限,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和少数肿瘤细胞。PD

1与其配体结合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免疫耐受、肿瘤逃逸、移植耐受的重要机制。PD

1缺陷型动物形成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心肌病和狼疮样综合征等。而PD

1信号介导的肿瘤中T细胞失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阻断性PD

1抗体能阻断其与PD

L1和PD

L2结合,逆转T细胞失能,使T细胞的活化程度和杀伤能力显著增强,达到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目前已有多种PD

1阻断性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肿瘤治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西米普利单抗(Cemiplimab)、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信迪利单抗(Cindilimab)和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然而,临床使用发现,PD

1的阻断抗体可能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0003]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是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具体指自身免疫细胞主要是T和B细胞对自身免疫耐受异常,出现过度活化而导致的器官特异性(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寻常天疱疮、类天疱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者系统性损害(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银屑病、硬皮病、皮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而器官及细胞移植排斥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外来异体抗原的一种免疫反应,引发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人类的MHC被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即人白细胞抗原。排斥反应主要包括活化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是导致移植物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可知,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由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具体机制包括:当T细胞的TCR识别到自身抗原或异体抗原后会活化,高
表达CD2、ICOS、PD

1等共刺激及共抑制分子,并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包括Th1、Th2、Th9、Th17、Th22、滤泡样T细胞(Tfh)、细胞毒性T细胞(Tc)等,通过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IFN

γ、TNF

α、IL

2、IL

4、IL

17等)促进免疫细胞活化加重炎症反应、通过辅助B细胞活化和成熟分泌特异性抗体、通过分泌毒性蛋白(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或者表达配体(Fas

FasL)诱导细胞死亡或调亡。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自身免疫病和抑制排斥反应最重要的药物。
[0004]免疫抑制剂研发主要策略是抑制和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除了小分子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抗体药物主要包括:(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均是多克隆IgG组分,由已对人胸腺细胞或淋巴细胞免疫的各种动物(兔、马、山羊或猪)血清制备并收集而成,为强效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并在补体协助下,对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溶解作用。(2)抗人CD3抗体(Muromonab

CD3,商品名Orthoclone OKT3):是一种针对T淋巴细胞CD3复合物的抗体,其包括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其可以清除T细胞从而发挥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3)抗人CD25(高亲和力IL

2受体α链)抗体:包括人源化CD25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xnapaxR)和人

鼠嵌合型CD25单克隆抗体(Basiliximab,simulect巴利昔单抗),能特异性的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IL

2受体α链,通过竞争性的与IL

2受体结合,拮抗IL

2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然而ATG/ALG或OKT3因为作用的靶细胞缺乏特异性,副作用较大,已经很少被用于临床,而CD25抗体只能抑制T细胞增殖,缺乏对特异性T细胞的清除作用,且存在影响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作用。
[0005]PD

1是T细胞和B细胞活化后表达的分子,目前上市的PD

1抗体均为阻断性抗体,且缺乏细胞毒作用,其竞争性结合PD

1,阻断其与PD

L1和PD

L2的结合以阻断T细胞负调控信号,增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但同时会诱导和加重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而清除PD

1阳性的细胞则可能减轻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反应,因此,本领域急需开发PD

1清除性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D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异性结合PD

1的非阻断性清除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2和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分别如SEQ ID NO:4、5和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鼠源抗体,优选地,其包含如SEQ ID NO:7所示的轻链和如SEQ ID NO:9所示的重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人源化抗体,优选地,所述人源化抗体的Fc段为具有ADCC和CDC作用的人IgG1的Fc段,优选地,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1所示的轻链可变区和如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所述人源化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5所示的轻链和如SEQ ID NO:17所示的重链。4.一种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编码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5.一种载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夏家红崔济开于济彰李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