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组件和一种包括铰链组件的可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99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链组件(1),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枢转壳体元件(3、4)、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元件(3、4)互连的固定基座元件(5)、以及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元件(3、4)的支撑元件(6)。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沿着第一枢转轴线(A1)与所述基座元件(5)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沿着第二枢转轴线(A2)与所述基座元件(5)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元件(3、4)用于同时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5)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枢转。支撑元件(6)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线(A1、A2)垂直的平移轴线(A3)移动,以响应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元件(3、4)绕所述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线(A1、A2)的枢转运动。枢转运动。枢转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铰链组件和一种包括铰链组件的可折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铰链组件以及一种包括铰链组件的可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装置的尺寸是装置设计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用户常常希望装置一边具有尽可能小的外部尺寸,另一边提供尽可能大的显示器。
[0003]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可折叠装置来解决,该可折叠装置包括一个或几个壳体元件,该壳体元件通过铰链互连并支撑显示面板。壳体元件和显示面板可以折叠在一起,以提供尽可能小的和/或保护显示面板免受冲击等外部影响的装置。相应地,当装置展开时,提供尽可能大的显示器。换句话说,可折叠装置具有可变宽度,该宽度既能够变小也能够变大。
[0004]与这种可折叠装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折叠到最小宽度而不过多增加厚度的装置。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折叠显示面板而不损坏折叠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铰链和折叠显示器常常占用装置内的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铰链组件。上述和其他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显而易见。
[0006]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可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0007]第一可枢转壳体元件、第二可枢转壳体元件和将所述第一壳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互连的固定基座元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沿着第一枢转轴线与基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用于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枢转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壳体元件沿着第二枢转轴线与所述基座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用于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枢转第一角度,所述第一壳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用于同时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枢转。支撑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支撑元件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垂直延伸的平移轴线移动,以响应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
[0008]这允许在折叠包括铰链组件和显示器的装置时,在可枢转壳体元件和支撑元件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在折叠显示器时容纳显示器的折叠区域。当显示器折叠时,折叠区域不会急剧折叠,而是形成泪滴状,即在装置折叠时显示器的折叠区域具有大于例如显示器的边缘区域的宽度,该边缘区域可以直接彼此邻接延伸。另一方面,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以半径折叠,即显示器的相应部分被间隙隔开,该间隙的尺寸减小并最终消失,使得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的边缘区域直接接触。由本方案形成的空间允许将显示器的这种泪滴状容纳在装置内而不增加装置的厚度,也不需要复杂的设置。
[000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表面,用于绕第三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枢转第二角度,以响应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所述枢转运动,以及第二支撑表面,用于绕第四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枢转第二角度,以响应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所述枢转运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用于同时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枢转,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和所述可移动支撑元件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支撑所述可折叠装置的可折叠显示器,所述支撑表面的移动容纳所述折叠显示器的泪滴状。
[0010]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提供容纳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部分的间隙,所述间隙释放容纳折叠的和变形的显示器的空间。
[0011]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和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一表面在第一平面中延伸,以及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成锐角延伸。这允许显示器既受到支撑又受到保护。
[0012]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在第二平面中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共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基座元件之间延伸,以及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基座元件之间延伸。这种设置引导第一支撑表面的移动,并将该设置维持为大体一个组件组。
[0013]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在80

100
°
之间,优选为90
°
,允许一次完全观看显示器。
[0014]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角度在1
°–
45
°
之间,允许创建适合特定装置配置的间隙。
[0015]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元件通过同步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所述同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元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所述枢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元件沿着所述平移轴线的线性运动。这种设置引导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的枢转运动。
[0016]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邻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延伸的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和邻近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延伸的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接合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共同容纳包括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支撑元件的一部分。这确保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在端部位置之间牢固且可靠地枢转。
[0017]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用于分别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以距离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的径向距离旋转,第一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元件的第一部分在径向距离处与可移动支撑元件邻接,便于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同时且可靠地枢转。
[0018]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支撑元件中的第一接合元件、通过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元件和
所述可移动支撑元件的第二接合元件、以及通过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元件和所述可移动支撑元件的第三接合元件。这减少了对单独操作的导向组件的需要。
[0019]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包括在与所述平移轴线垂直的第三平面中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包括销,所述销凸出到所述凹槽中并且用于在所述第三平面中在所述凹槽的第一部分内沿第一方向滑动,以响应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所述枢转运动,以及所述第三接合元件包括销,所述销凸出到在所述凹槽中并且用于在所述第三平面中在所述凹槽的第二部分内沿第二方向滑动,以响应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所述枢转运动。这允许重复使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1)可在折叠位置(P1)和展开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铰链组件(1)包括:第一可枢转壳体元件(3)、第二可枢转壳体元件(4)和将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互连的固定基座元件(5);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沿着第一枢转轴线(A1)与所述基座元件(5)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用于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5)枢转第一角度(α);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沿着第二枢转轴线(A2)与所述基座元件(5)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用于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5)枢转第一角度(α);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用于同时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5)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枢转;支撑元件(6),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所述支撑元件(6)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垂直延伸的平移轴线(A3)移动,以响应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的枢转运动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的枢转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表面(7),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用于绕第三枢转轴线(A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枢转第二角度(β),以响应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的所述枢转运动;第二支撑表面(8),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用于绕第四枢转轴线(A5)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枢转第二角度(β),以响应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的所述枢转运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7)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8)用于同时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5)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枢转;所述第一支撑表面(7)、所述第二支撑表面(8)和所述可移动支撑元件(6)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2)时支撑所述可折叠装置(2)的可折叠显示器(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7)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8)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位置(P2)时,提供容纳所述可折叠显示器(9)的折叠部分的间隙(1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2)时,所述第一支撑表面(7)、所述第二支撑表面(8)和所述支撑元件(6)的第一表面(11)在第一平面中延伸;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位置(P1)时,所述第一支撑表面(7)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6)和所述第一表面(11)成锐角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在第二平面中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共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位置(P1)时,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基座元件(5)之间延伸;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1)时,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
基座元件(5)之间延伸。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6)通过同步装置(12)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其中,所述同步装置(12)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的所述枢转运动和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的所述枢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支撑元件(6)沿着所述平移轴线(A3)的线性运动。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延伸的所述第一壳体元件(3)的第一部分(3a),和邻近所述第二枢转轴线(A2)延伸的所述第二壳体元件(4)的第一部分(4a),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2)时接合所述支撑元件(6)的第二表面(13);所述第一部分(3a)包括第一腔体(14a),第二部分(4a)包括第二腔体(14b),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4a)和所述第二腔体(14b)用于当所述铰链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位置(P1)时共同容纳包括所述第二表面(13)的所述支撑元件(6)的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铰链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