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95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框架、制冷系统和液冷系统,框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制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循环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送风单元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制冷循环单元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液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液冷系统能够与所述制冷系统进行换热。本申请制冷设备设计紧凑、体积小;另外,由于制冷系统具有更多的进风位置,可以降低送风单元进风口的风阻,从而实现制冷设备的低噪声运行。而实现制冷设备的低噪声运行。而实现制冷设备的低噪声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储能、充电桩等行业的火速发展,传统老旧大型制冷设备已适应不了小型、可移动设备的散热需求,目前储能设备及充电桩设备为小型化、单元化,需要匹配小型散热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其次随着当前电车的大力推广,充电桩设备已经开始步入到民用小区内,以便于用户充电,但是要求设备噪音低,以免造成扰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噪声小的制冷设备。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0005]框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6]制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循环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送风单元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制冷循环单元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
[0007]液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液冷系统能够与所述制冷系统进行换热。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0009]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多个侧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面板设有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侧板依次首尾相连,且多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面板。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或邻近所述进风口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单元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压缩机邻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单元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且所述储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并排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管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储液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邻近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水泵之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水管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方。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包括框架、制冷系统和液冷系统,框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送风单元邻近第一端,制冷循环单元位于送风单元和第二端之间,液冷系统位于送风单元和第二端之间,且液冷系统能够与制冷系统进行换热,如此,通过框架分别对制冷系统和液冷系统进行安装,并使送风单元邻近框架的第一端,制冷循环单元位于送风单元和框架的第二端之间,液冷系统位于送风单元和框架的第二端之间,使得本申请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紧凑设计,从而减少整机体积;另外,由于采用了框架进行安装,除了送风单元采用板材围合外,其他组件均为与框架直接安装固定,其他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区域均可以是制冷系统的进风区域,从而送风单元可以降低由制冷系统进入送风单元进风口的风阻,从而实现制冷设备的低噪声运行;并且,采用框架式安装,还可以降低制冷设备的成本,同时使得制冷设备更加轻型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掉壳体中顶板后的制冷设备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掉壳体中顶板后的制冷设备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识:
[0023]1、框架;11、第二端;12、第一端;2、制冷系统;20、第二换热器;21、压缩机;22、第一换热器;23、吸气管;24、排气管;25、液管;26、节流装置;27、储液器;28a、吸气维护管;28b、排气维护管;3、液冷系统;31、水泵;32、出水管;33、进水管;34、水箱;35、气液分离器;36、加热器;37、集气管;38、三通阀;4、电控装置;5、送风单元;51、壳体;511、面板;512、侧板;5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
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描述中,以图中+Y向为前端,图中

Y向后端,+X向为左侧,

X向为右侧,+Z向顶部,

Z向为底部。
[0028]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掉壳体中一侧板后的制冷设备的立体图。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框架1及设于框架1内部的制冷系统2和液冷系统3,框架1在第一方向上(图1中的+Y向往

Y向方向)具有第一端12和第二端11。制冷系统2包括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5,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制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循环单元和送风单元,所述制冷循环单元和所述送风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送风单元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制冷循环单元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液冷系统,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液冷系统能够与所述制冷系统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多个侧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面板设有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侧板依次首尾相连,且多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或邻近所述进风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单元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邻近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压缩机邻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航航王先锋折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