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71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二本体连接的固定机构以及齿轮差动直线运动机构,第一本体内设有缓冲组件,第二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缓冲组件的卡槽,固定机构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第二本体的支撑板,且任一支撑板上设有齿条,固定机构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本体的卡箍,远离插口方向固定机构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动力源驱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本体沿靠近插口的方向移动,传动齿轮转动一圈,第一本体与插口实现完全插接,第一本体与插口接触位置发生偏移时,第一本体内设有缓冲组件,在外力的继续挤压下,第一本体收缩到第二本体内,传动齿轮转动完成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起始位置。始位置。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接口相关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一般是指电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现在,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0003]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大部分电器出售前需要对电器进行抽检,并通过测试装置对电子产品接口进行测试。进行电器元件的检测时,通过人为操作的方式将连接器与插口进行连接,检测结束后通过人为操作将连接器拔出,进行下一电器元件的检测,部分技术已经实现自动抽插的方式去代替人工操作,然而当连接器与插口接触时位置发生偏移时,连接器无法进入插口,外力继续挤压连接器,连接器与插口进行撞击,对水晶头或者插口造成物理性损伤,一旦损坏就需要更换,更换过程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与插口接触时位置发生偏移时,连接器无法进入插口,外力继续挤压连接器,连接器与插口进行撞击,对水晶头或者插口造成物理性损伤的技术问题,该装置简单易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包括连接器本体、固定机构以及齿轮差动直线运动机构,所述连接器本体为凸形结构,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下端部插接在所述第二本体内,所述第一本体内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第二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缓冲组件的卡槽;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本体的支撑板,且任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齿条,所述固定机构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本体的卡箍,远离插口方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所述齿轮差动直线运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平行设置,包括动力源、连杆以及与配合所述齿条运动的传动齿轮,动力源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插口的方向移动。
[0006]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支架、V形弹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端中心位置,所述V形弹片开口端朝向所述插口方向且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V形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
第二凸起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贯穿所述第一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连接。
[0007]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固定机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机构的两端分为设有第一卡箍、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二卡箍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卡箍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卡箍上的弹簧托架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桩连接。
[0008]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间距与未插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本体的垂直高度相等。
[0009]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V形弹片的夹角为60
°

[0010]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动力源可以为气动机构或电动机构。
[0011]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卡箍为环形。
[0012]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装置适用于各种模块化连接器。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显著的技术效果:(1)动力源驱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二本体沿靠近插口的方向移动,传动齿轮转动一圈,第一本体与插口实现完全插接,第一本体与插口接触时位置发生偏移时,第一本体无法进入插口,由于第一本体内设有缓冲组件,在外力的继续挤压下,第一本体收缩到第二本体内,传动齿轮转动一圈完成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起始位置,该装置简单易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2)由于第一本体内设有缓冲组件,可以防止第一本体与插口接触后防止过度顶压,对元件进行保护增加了使用寿命。
[0015](3)由于第一本体内的V形弹片的夹角为60
°
,使其形成为的等边三角形,使其左右受力均匀,更有利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进行收缩运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连接器本体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为:1、连接器本体,11、第一本体,111、固定支架,112、V形弹片,113、第一凸起,114、第二凸起,12、第二本体,121、第一卡槽,122、第二卡槽,2、固定结构,21、第一支撑板,211、齿条,22、第二支撑板,23、第一卡箍,24、第二卡箍,25、弹簧,31、传动齿轮,32、连杆,33、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与插口接触时位置发生偏移时,连接器无法进入插口,外力继续挤压连接器,连接器与插口进行撞击,对水晶头或者插口造成物理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00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动力源33驱动传动齿轮31带动第二本体12沿靠近插口的方向移动,传动齿轮31转动一圈,第一本体11与插口实现完全插接,第一本体11与插口接触时位置发生偏移时,第一
本体11无法进入插口,由于第一本体11内设有缓冲组件,在外力的继续挤压下,第一本体11收缩到第二本体12内,传动齿轮31转动一圈完成后,在弹簧25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起始位置。
[0021]如图1

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包括连接器本体1,连接器本体1为凸形结构,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的下端部插接在第二本体12内,第一本体11内设有缓冲组件,第二本体内设有用于固定缓冲组件的卡槽;缓冲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11、V形弹片112,固定支架111设置在第一本体11的下端中心位置,V形弹片112开口端朝向插口方向且与固定支架111连接,V形弹片112的夹角为60
°
,V形弹片1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起113、第二凸起114,第一凸起113与第二凸起114对称分布,且第一凸起113与第二凸起114贯穿第一本体11与设置在第二本体12的第一卡槽121或第二卡槽122连接;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22的间距与未插接在第二本体12的第一本体11的垂直高度相等。
[0022]固定机构2与第二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其中,包括:连接器本体(1),所述连接器本体(1)为凸形结构,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下端部插接在所述第二本体(12)内,所述第一本体(11)内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第二本体(12)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缓冲组件的卡槽;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与所述第二本体(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2)的两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本体(12)的支撑板,且任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齿条(211),所述固定机构(2)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本体(12)的卡箍,远离插口方向所述固定机构(2)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以及齿轮差动直线运动机构,所述齿轮差动直线运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2)平行设置,包括动力源(33)、连杆(32)以及与配合所述齿条(211)运动的传动齿轮(31),动力源(33)驱动所述传动齿轮(31)带动所述第二本体(12)沿靠近插口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式连接器的自动插接装置,其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11)、V形弹片(112),所述固定支架(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下端中心位置,所述V形弹片(112)开口端朝向所述插口方向且与所述固定支架(111)连接,所述V形弹片(1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起(113)、第二凸起(114),所述第一凸起(113)与所述第二凸起(114)对称分布,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铭锐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