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65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叠合楼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一侧横向对称设有连接管,所述预制板远离连接管一侧对称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管相适配,所述连接管中心插设有第一螺杆,所述连接管外周面均对称滑动插设有多个滑杆,所述滑杆远离第一螺杆一端均设有涨紧板,所述涨紧板均与连接孔内壁相抵,所述第一螺杆外周面设有用于控制涨紧板运动的张紧组件,所述第一螺杆远离预制板一端设有用于固定预制板位置的联动伸缩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张紧组件与驱动组件配合使用,利用向楔块施加压力使得涨紧板将连接孔内部张紧固定,大大提高了固定效率以及固定效果,提高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叠合楼板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0003]经检索CN217128671U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式混凝土的叠合楼板结构通过将第一折弯钢筋和第二折弯钢筋的竖直部以及三角支撑钢筋延伸出混凝土预制板用于作为现浇混凝土层的骨架,可以提高混凝土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形成的叠合楼板结构的结合力与结构。
[0004]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第一该技术中利用第一钢筋以及第二钢筋对预制板进行连接,虽然连接简单,但是在连接完成后缺乏固定,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缺乏使用稳定性,其次是预制板在拼接完成后,其底部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前不将其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会导致后期粉刷难度大且受力结构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预制板受力结构不均匀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7]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一侧横向对称设有连接管,所述预制板远离连接管一侧对称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管相适配,所述连接管中心插设有第一螺杆,所述连接管外周面均对称滑动插设有多个滑杆,所述滑杆远离第一螺杆一端均设有涨紧板,所述涨紧板均与连接孔内壁相抵,所述第一螺杆外周面设有用于控制涨紧板运动的张紧组件,所述第一螺杆远离预制板一端设有用于固定预制板位置的联动伸缩组件,所述预制板顶部竖向等距离分布有若干竖筋,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竖筋均分别焊连有多个横筋,所述预制板顶部两端均设有吊环,所述预制板底部设有用于控制其水平度的调节组件。
[0008]进一步的,张紧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第一螺杆位于连接管内部位置处外周面的多个梯形体,所述梯形体外周面均分别对称滑动连接有楔块,所述楔块远离梯形体一侧均于滑杆端部相连接,所述梯形体一端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梯形体一侧均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均螺纹套设于第一螺杆外周面,所述连接座均滑动贯穿于第一螺杆。
[0009]进一步的,联动伸缩组件包括均等距离圆周阵列分布于第一螺杆远离预制板一端的多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远离第一螺杆一端均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均滑动贯穿于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伸缩杆相交位置处均开设有穿口,所述第一螺杆远离铰接座一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0010]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预制板底部四角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下部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底部均设有支撑座。
[0011]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预制板内部的传动腔,所述第一螺杆远离铰接座一端均分别位于传动腔内部,且均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部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顶部同轴设有转杆,所述转杆顶部均转动贯穿于预制板顶部,所述转杆顶部均同轴设有内六角螺母。
[0012]进一步的,预制板靠近传动腔一侧均分别开设有扩张腔,所述扩张腔与连接孔内部相连通,所述扩张腔与连接孔相接位置处形成用于限制伸缩杆运动的限位凸起。
[0013]进一步的,滑杆靠近楔块与连接管内壁之间位置处均套设有弹簧件。
[0014]进一步的,连接管外周面开设有多个嵌合槽,所述涨紧板均分别滑动插设于嵌合槽内部。
[0015]进一步的,连接座两侧均横向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均滑动连接于连接管内壁,所述连接管与导向杆相交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杆端部均分别滑动插设于导向槽内部。
[0016]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在施工位置预先安装用于放置预制板的支撑底模,利用起重设备通过吊环将预制板升起,并且将连接管与另一预制板的连接孔相连接;
[0018]步骤二:通过六角扳手驱动驱动内六角螺母以及转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向第一锥齿轮传动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时通过螺母的配合以及导向杆和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连接座水平运动,连接座带动梯形体运动,并且向楔块施加压力,楔块受压带动滑杆运动,进而将涨紧板携带至嵌合槽外部,直至涨紧板将连接孔内部张紧固定即可,在第一螺杆转动时带动铰接座运动,铰接座转动时带动伸缩杆沿着穿口向外运动至扩张腔内部,直至伸缩杆顶端一侧与限位凸起相抵时即可;
[0019]步骤三:根据预制板安装位置的平面高低,转动螺纹套管通过第二螺杆带动支撑座竖向运动,从而调节支撑座底部的水平高度;
[0020]步骤四:拼接完成后将混凝土覆盖在预制板顶部,利用横筋与竖筋对干燥混凝土进行固定形成稳定的楼板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张紧组件与驱动组件配合使用,利用六角扳手驱动内六角螺母以及转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向第一锥齿轮传动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时通过螺母的配合以及导向杆和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连接座水平运动,连接座带动梯形体运动,并且向楔块施加压力使得涨紧板将连接孔内部张紧固定,大大提高了固定效率以及固定效果,提高使用稳定性。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可以快速将预制板调整至水平状态,大大提高了受力结构的均匀性,利用第一螺杆转到时带动铰接座运动,铰接座转动时带动伸缩杆沿着穿口向外运动至扩张腔内部,利用伸缩杆与限位凸起配合,在受外力拉扯时,有效防止二者分离,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的C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的D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的E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记为:
[0034]1、预制板;2、竖筋;3、横筋;4、吊环;5、连接管;6、连接孔;7、第一螺杆;8、螺母;9、连接座;10、导向杆;11、梯形体;12、楔块;13、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一侧横向对称设有连接管(5),所述预制板(1)远离连接管(5)一侧对称设有连接孔(6),所述连接孔(6)与连接管(5)相适配,所述连接管(5)中心插设有第一螺杆(7),所述连接管(5)外周面均对称滑动插设有多个滑杆(13),所述滑杆(13)远离第一螺杆(7)一端均设有涨紧板(14),所述涨紧板(14)均与连接孔(6)内壁相抵,所述第一螺杆(7)外周面设有用于控制涨紧板(14)运动的张紧组件,所述第一螺杆(7)远离预制板(1)一端设有用于固定预制板(1)位置的联动伸缩组件,所述预制板(1)顶部竖向等距离分布有若干竖筋(2),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竖筋(2)均分别焊连有多个横筋(3),所述预制板(1)顶部两端均设有吊环(4),所述预制板(1)底部设有用于控制其水平度的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第一螺杆(7)位于连接管(5)内部位置处外周面的多个梯形体(11),所述梯形体(11)外周面均分别对称滑动连接有楔块(12),所述楔块(12)远离梯形体(11)一侧均于滑杆(13)端部相连接,所述梯形体(11)一端均设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远离梯形体(11)一侧均设有螺母(8),所述螺母(8)均螺纹套设于第一螺杆(7)外周面,所述连接座(9)均滑动贯穿于第一螺杆(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伸缩组件包括均等距离圆周阵列分布于第一螺杆(7)远离预制板(1)一端的多个铰接座(21),所述铰接座(21)远离第一螺杆(7)一端均铰接有伸缩杆(22),所述伸缩杆(22)均滑动贯穿于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与伸缩杆(22)相交位置处均开设有穿口(29),所述第一螺杆(7)远离铰接座(21)一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螺杆(7)转动的驱动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预制板(1)底部四角的第二螺杆(26),所述第二螺杆(26)下部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套管(27),所述螺纹套管(27)底部均设有支撑座(2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预制板(1)内部的传动腔(20),所述第一螺杆(7)远离铰接座(21)一端均分别位于传动腔(20)内部,且均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锥齿轮(16)顶部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7)顶部同轴设有转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科王冰李进吴长革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