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53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顶端可拆卸式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互靠近一端均安装有模板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支撑架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于安装架,并延伸至安装架下方,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滑轮,所述安装架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第三安装轴、第四安装轴、第五安装轴以及第六安装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驱动,进而降低操作难度,并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进而提高适用性,稳定性更好。稳定性更好。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隧道施工中,普遍采用中隔墙法也称CD工法,是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成左右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或多部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后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
[0003]通过隧道断面中部的临时支撑隔墙,将断面跨度一分为二,减小了开挖断面跨度,使断面受力更合理,从而使隧道开挖更安全、可靠。
[0004]中隔墙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的IV、V级围岩地层、不稳定岩体和浅埋段、偏压段、洞口段。一般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和机械配合出碴。可适当采用控制爆破,以免破坏已完成的临时支撑隔墙。
[0005]采用该法进行隧道开挖时,台阶长度一般为1~1.5倍洞径(此处洞径取分部高度和跨度的大值)。先开挖一侧断面的最后一步与后开挖断面的第一步间应拉开1~1.5倍洞径的距离。为了稳定工作面,须采取超前大管棚、超前锚杆、超前小管棚、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进行超前加固。
[0006]在申请号为201822096449.9,名称为中隔墙台车的授权专利中公开了:中隔墙台车包括支撑架、滑动组件、和模具;滑动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滑动组件的运动方向与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动组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连接有模具,模具能够在滑动组件上滑动,且运动方向与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一致,保证模具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推进浇筑;模具用于浇筑成中隔墙,模具上设置有浇筑窗,浇筑窗为浇筑入口,方便填充浇筑材料,其中存在如下问题:
[0007]模板需要人工移动,耗时耗力;对模板难以实现调节,当围岩变化大,即中隔墙厚度与设计厚度存在几何尺寸误差时,由于模板不可调节,进而导致难以克服上述问题。
[0008]进而提出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顶端可拆卸式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相互靠近一端均安装有模板组件;
[00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支撑架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于安装架,并延伸至安装架下方,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滑轮,所述安装架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第三安装轴、第四安装轴、第五安装轴以及第六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上
固定套装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三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三滑轮,所述第四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四滑轮,所述第五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五滑轮,所述第六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以及第六滑轮通过滑轮绳索依次相连接;
[0013]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固定套装于滑轮绳索上,所述驱动块上端与安装架下端面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底部前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壳,所述调节壳内部由下往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以及第四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以及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均贯穿于调节壳,并与模板组件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块上开设有驱动穿孔,所述滑轮绳索贯穿于驱动穿孔,且与驱动穿孔内壁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块上端固定安装有T型滑块,且T型滑块与滑动连接组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
[0016]所述滑动连接组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内开设有T型滑槽,且T型滑块与T型滑槽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调节壳外侧端面与支撑架内壁沿前后方向滑动贴合。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油缸通过第一安装座与调节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油缸通过第二安装座与调节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输出端与水平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以及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与水平线夹角分别为45度、135度。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输出端贯穿于调节壳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液压油缸输出端贯穿于调节壳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三液压油缸输出端贯穿于调节壳固定连接有第三调节杆,所述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贯穿于调节壳固定连接有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一液压油缸输出端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杆与第二液压油缸输出端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杆与第三液压油缸输出端平行设置,所述第四调节杆与第四液压油缸输出端平行设置;
[0020]所述第二调节杆以及第三调节杆另一端均与模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以及第三调节杆另一端均与模板组件铰接。
[0021]优选的,所述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下端铰接安装有中模板,所述中模板下端铰接安装有下模板;
[0022]所述第一调节杆另一端与下模板铰接安装,所述第二调节杆以及第三调节杆另一端均与中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杆另一端与上模板铰接安装。
[0023]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中模板以及下模板上均设置有浇筑窗,所述浇筑窗为浇筑入口。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轴、第二安装轴以及第三安装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四安装轴、第五安装轴以及第六安装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第一安装轴、第二安装轴以及第三安装轴均位于第四安装轴、第五安装轴以及第六安装轴前侧。
[0025]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中模板以及下模板材质均为钢。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通过启动第一液压油缸可对下模板安装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第四液压油缸可对上模板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启动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以及第四液压油缸,可对模板组件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可满足当围岩变化大,即中隔墙厚度与设计厚度存在几何尺寸误差时,能够对模板组件进行自动调节,从而满足实际浇筑位置需求。
[0028]2、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可带动第二安装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轮转动,进而可对滑轮绳索进行驱动,此时第一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以及第二滑轮均在滑轮绳索的驱动下转动,驱动的滑轮绳索可带动驱动块前后方向移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旋转方向,进而可对第二滑轮转动方向进行调节,进而对滑轮绳索移动方向进行调节,进而可对驱动滑块前后调节方向进行控制,进而可对模板组件移动方向进行自动调节,通过对模板组件在前后方向进行自动驱动,进而达到一次浇筑成型的目的。通过上述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台车移动需要人工推,较为困难的弊端。
[0029]3、通过设置T型滑块以及滑动连接组件的设计,可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0030]4、通过将上模板、中模板以及下模板材质均设置为钢:材质为钢的模板相对于木模板比较,在施工过程中,钢模板施工无论是从外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内部顶端可拆卸式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调节机构(2),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相互靠近一端均安装有模板组件(4);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安装架(301),所述安装架(301)与支撑架(1)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301)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2),所述驱动电机(302)输出轴贯穿于安装架(301),并延伸至安装架(301)下方,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滑轮(304),所述安装架(301)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第三安装轴、第四安装轴、第五安装轴以及第六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一滑轮(303),所述第三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三滑轮(306),所述第四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四滑轮(308),所述第五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五滑轮(309),所述第六安装轴上固定套装有第六滑轮(310),所述第一滑轮(303)、第二滑轮(304)、第三滑轮(306)、第四滑轮(308)、第五滑轮(309)以及第六滑轮(310)通过滑轮绳索(305)依次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驱动块(206),所述驱动块(206)固定套装于滑轮绳索(305)上,所述驱动块(206)上端与安装架(301)下端面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206)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09),所述安装杆(209)底部前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壳(201),所述调节壳(201)内部由下往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210)、第二液压油缸(212)、第三液压油缸(213)以及第四液压油缸(214),所述第一液压油缸(210)、第二液压油缸(212)、第三液压油缸(213)以及第四液压油缸(214)输出端均贯穿于调节壳(201),并与模板组件(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206)上开设有驱动穿孔(208),所述滑轮绳索(305)贯穿于驱动穿孔(208),且与驱动穿孔(208)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206)上端固定安装有T型滑块(207),且T型滑块(207)与滑动连接组件(307)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组件(307)包括滑轨(3071),所述滑轨(3071)内开设有T型滑槽(3072),且T型滑块(207)与T型滑槽(3072)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挂式中隔墙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壳(201)外侧端面与支撑架(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鑫峰刘小春苏随兵龙兴武茶小山杨清刘常雷杨文华刘正雄郭小坤王辉张建梅贾汝帆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