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52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包括冷凝器、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加热电池的闭合回路;第一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均连通于电池。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冷却电驱的闭合回路;第二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均连通于电驱。该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小型化,成本低,实现了对电驱散热。实现了对电驱散热。实现了对电驱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客车使用的电池通常会有高温和低温环境下易衰减的现象。为降低售后保养成本,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目前客车全系车型都需要配置电池热管理机组,电池热管理机组为整车动力电池提供适宜的工作温度,以保证整车动力电池衰减速度在整车设计目标之内。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目前无集成电驱散热功能,功能单一,需要额外采用散热组件对电驱部件进行独立散热,造成电池热管理机组体积庞大、不便于安装,增加成本。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体积小型化,便于安装,成本低,能够实现对电驱的散热。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包括冷凝器、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二换热器;
[0007]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加热电池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电池;
[0008]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冷却电驱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电驱。
[0009]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还包括第二三通阀和第三进液管,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第三端与所述第三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远离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
[0010]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通,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三出液管远离所述第三三通阀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
[0011]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连通有第一两通阀,所述第三出液管上连通有第二两通阀。
[0012]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缩机,第二端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第三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第四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
[0013]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依次连通有第一膨胀阀、液视镜和干燥剂组件。
[0014]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连通有第二膨胀阀。
[0015]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板式换热器。
[0016]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用于对进入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液和制冷剂进行风冷散热。
[0017]作为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剂包括R407C,所述冷却液包括乙二醇水溶液。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该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包括冷凝器、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第二换热器。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加热电池的闭合回路;第一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远离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第一出液管远离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于电池。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冷却电驱的闭合回路(也就是余热回收的闭合回路);第二换热器上还连通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第二进液管远离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和第二出液管远离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均连通于电驱。该电池热管理机组通过集成电驱散热功能,功能多样化,无需额外采用散热组件对电驱进行独立散热,从而节约电池热管理机组的体积,使得体积小型化,便于安装,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路的制热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路的余热回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冷散热电驱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冷凝器;2、第一换热器;3、第一三通阀;4、压缩机;5、气液分离器;6、第二换热器;7、第一进液管;8、第一出液管;9、第二进液管;10、第二出液管;11、第二三通阀;12、第三进液管;13、第三三通阀;14、第三出液管;15、第一两通阀;16、第二两通阀;17、四通阀;18、第一膨胀阀;19、液视镜;20、干燥剂组件;21、第二膨胀阀;22、冷凝风机;2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1)、第一换热器(2)、第一三通阀(3)、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第二换热器(6);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4)、所述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第一端、所述冷凝器(1)和所述气液分离器(5)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加热电池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2)上还连通有第一进液管(7)和第一出液管(8),所述第一进液管(7)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管(8)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电池;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4)、所述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三通阀(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6)、所述气液分离器(5)依次连通并构成用于冷却电驱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6)上还连通有第二进液管(9)和第二出液管(10),所述第二进液管(9)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管(10)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电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还包括第二三通阀(11)和第三进液管(12),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6)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9)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进液管(12)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12)远离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器(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还包括第三三通阀(13)和第三出液管(14),所述第三三通阀(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6)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10)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超吴飞肖国洪周晖张迪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