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41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其包括传动组立、油气分离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进入口和排油口,所述传动组立连接于所述进入口,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液力自冷装置,所述液力自冷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排油口并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油气分离器相连通,所述传动组立、所述油气分离器和所述液力自冷装置之间形成有循环冷却油路。通过液力自冷装置的动力来源于循环冷却油路内润滑油的压力能,节省了冷却方式的能耗,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节能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节能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杆空气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螺杆空气压缩机作为一种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通用机械,广泛运用于各类工业场所。目前对螺杆空气压缩机的节能运用主要集中在余热回收上,并为社会及客户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0003]螺杆空气压缩机在提高气体压力的同时,在压缩过程中需要注入一定介质以冷却因空气压缩放热产生的热量,作为最常用介质螺杆润滑油在压缩机体容积变化作用下产生压力能,这部分压力能在压缩过程结束后到再次进入压缩腔前除建立系统油路循环外,被应用到其他场合寥寥无几,存在一定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其包括传动组立、油气分离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进入口和排油口,所述传动组立连接于所述进入口,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液力自冷装置,所述液力自冷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排油口并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油气分离器相连通,所述传动组立、所述油气分离器和所述液力自冷装置之间形成有循环冷却油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并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油气混合物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
[0008]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并与其内部设定值进行比较,以控制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的开断,从而实现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对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冷却器均设置于所述循环冷却油路上,所述液力自冷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一冷却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朝向所述第二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二冷却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0010]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气路,所述气路上具有第三冷却器,所述液力自冷装置朝向所述第三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三冷却器内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和/或,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朝向所述第三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三冷却器内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温控阀和分流油路,所述温控阀的进口连接于所
述排油口,所述温控阀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和所述分流油路的一端,所述分流油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
[0012]进一步地,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器、液压马达风扇和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所述过滤器连接于所述排油口;
[0013]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的润滑油将通过所述液压马达风扇以驱动所述液压马达风扇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液压马达风扇对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包括旁通球阀,所述旁通球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单向阀的进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系统还包括油细分离器,所述油细分离器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内,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二次回油管路,所述二次回油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油细分离器的底部和所述传动组立,以实现所述油细分离器底部的润滑油回流至所述传动组立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注油冷却油路和轴承润滑油路,所述注油冷却油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和所述传动组立,所述轴承润滑油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和所述传动组立;
[0017]和/或,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位于所述循环冷却油路,且所述油过滤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液力自冷装置和所述传动组立。
[0018]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罩壳组立,所述传动组立、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和所述冷却系统均设置于所述罩壳组立内;
[0019]和/或,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进气组立,所述进气组立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并用于对所述传动组立供气。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液力自冷装置的动力来源于循环冷却油路内润滑油的压力能,节省了冷却方式的能耗,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原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传动组立1
[0024]压缩机体11
[0025]主电机12
[0026]油气分离系统2
[0027]油气分离器21
[0028]进入口211
[0029]排油口212
[0030]油细分离器22
[0031]安全阀23
[0032]观油镜24
[0033]排污阀25
[0034]冷却系统3
[0035]液力自冷装置31
[0036]过滤器311
[0037]液压马达风扇312
[0038]单向阀313
[0039]旁通球阀314
[0040]电力辅助冷却装置32
[0041]温控阀33
[0042]分流油路34
[0043]第一冷却器35
[0044]第二冷却器36
[0045]油过滤器37
[0046]注油冷却油路38
[0047]轴承润滑油路39
[0048]温度传感器4
[0049]气路5
[0050]第三冷却器51
[0051]进气组立6
[0052]空气过滤器总成61
[0053]进气阀62
[0054]加载电磁阀63
[0055]泄放阀64
[0056]泄放模块65
[0057]二次回油管路7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5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该螺杆空气压缩机包括传动组立1、油气分离系统2和冷却系统3,油气分离系统2包括油气分离器21,油气分离器21具有进入口211和排油口212,传动组立1连接于进入口211,冷却系统3包括液力自冷装置31,液力自冷装置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传动组立1和排油口212并与传动组立1和油气分离器21相连通,传动组立1、油气分离器21和液力自冷装置31之间形成有循环冷却油路。
[0060]在循环冷却油路内,润滑油将通过传动组立1流向至进入口211,通过进入口211将进入至油气分离器21内,之后将排油口212排出,流入至液力自冷装置31并对液力自冷装置31提供动力来源,润滑油经过液力自冷装置31之后将流入至传动组立1,从而实现润滑油循环流动。通过液力自冷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组立、油气分离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进入口和排油口,所述传动组立连接于所述进入口,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液力自冷装置,所述液力自冷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排油口并与所述传动组立和所述油气分离器相连通,所述传动组立、所述油气分离器和所述液力自冷装置之间形成有循环冷却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并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油气混合物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并与其内部设定值进行比较,以控制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的开断,从而实现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对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冷却器均设置于所述循环冷却油路上,所述液力自冷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一冷却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朝向所述第二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二冷却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空气压缩机还包括气路,所述气路上具有第三冷却器,所述液力自冷装置朝向所述第三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三冷却器内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和/或,所述电力辅助冷却装置朝向所述第三冷却器并对所述第三冷却器内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温控阀和分流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勇闫术海王桂荣沈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