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缝隙的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软土固化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化学软土固化技术中,因为在固化过程中的电极与软土之间会不断增大缝隙,那么就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不容易排出水,排水效果差,能耗高,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自适应缝隙的电极,其能够自动适应软土的变化,自动将金属叶片与软土进行接触,避免电阻太大,减少能耗,利于排水,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自适应缝隙的电极,其包括:
[0006]主杆,其中间设有通孔;
[0007]电缆,其设于通孔中;
[0008]金属靴,其设于主杆的下端;
[0009]若干组自适应模块,所有自适应模块自主杆的下端往主杆的上端阵列分布,每一个自适应模块均包围着主杆,相邻两个自适应模块之间设有第一缝隙;第一缝隙为横向排浆缝;每一自适应模块均包括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弹性单元,在同一组自适应模块中的相邻两个弹性单元之间均设有第二缝隙;第二缝隙为纵向排浆缝;每一个弹性单元包括导线、金属弹簧、金属插槽及金属叶片;金属弹簧的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金属弹簧的另一端与金属插槽固定连接,金属叶片插设在金属插槽中,金属叶片依次通过金属插槽、金属弹簧及导线与通孔中的电缆电性连接。
[0010]金属叶片上设有金属块,金属块插设在金属插槽中,金属插槽与金属块之间配合形成镶嵌结构。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适应缝隙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其中间设有通孔;电缆,其设于通孔中;金属靴,其设于主杆的下端;若干组自适应模块,所有自适应模块自主杆的下端往主杆的上端阵列分布,每一个自适应模块均包围着主杆,相邻两个自适应模块之间设有第一缝隙;第一缝隙为横向排浆缝;每一自适应模块均包括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弹性单元,在同一组自适应模块中的相邻两个弹性单元之间均设有第二缝隙;第二缝隙为纵向排浆缝;每一个弹性单元包括导线、金属弹簧、金属插槽及金属叶片;金属弹簧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跃春,曾新雄,甘展孜,王宁伟,孙海峰,童佳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