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片以及使用该导光片的可动触点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14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导光片以及使用该导光片的可动触点体,其中:在薄膜状且透光性的盖片下方的预定部位,重叠形成多个透光性的上导电层、反射层和下导电层,并且在反射层内分散有上下表面翻转成亮色或者暗色的翻转颗粒;由此能够进行低价且良好的照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的导光片以及使用该导光片 (導光、>一卜)的可动触点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式电话等便携终端设备中,为 了在周围较暗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按钮、显示片等的识别、操作,使发光二极管、EL元件等发光而进行操作部的照明的设备逐渐增加。而且, 这些设备中所使用的导光片以及可动触点体、开关也要求能够低价且进行 容易识别的照明。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在图7中,为4吏结构容易理解,附图局 部将尺寸放大显示。由圓顶状的导电金属薄板制作的多个可动触点2通过粘接剂(未图示) 粘贴在薄膜状的基片1 7、>一卜)下表面上,构成可动触点体3。在 配线基板4的上下表面形成有多个配线图形(未图示)。而且,在配线基 板4的上表面设有包括圆形状的中央固定触点5A和包围该中央固定触点 5A的马蹄状或者环状的外侧固定触点5B而形成的多个固定触点5。另夕卜,在该配线基板4的上表面上可动触点体3被粘贴成下述的样子 各可动触点2的外周被载置在外侧固定触点5B上,可动触点2的下表面 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5A隔着预定的间隙相对。进而,由发光二极管等制 作的多个发光元件6被安装在配线基板4的上表面上,这些发光元件6使 发光面朝向上方,被配置在多个可动触点2之间。另外,在透光性的薄膜状的显示片7的下表面上,通过印刷等形成的遮光部7A的预定部位祐:挖成文字、记号等形状而形成多个显示部7B。该 显示部7B被配置在可动触点2的上方。这样构成的以往的开关被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操作面上,并且中央固定 触点5A、外侧固定触点5B、发光元件6经由配线图形、导线(未图示) 等连接在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上。在上面的结构中,在向下方按压^Mt显示片7的预定的显示部7B时, 显示片7挠曲,可动触点2的圆顶状的中央部受到按压。在施加预定的按 压力时,可动触点2伴随着^哒(click)感而向下方弹性翻转。于是,可 动触点2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5A接触,中央固定触点5A与外侧 固定触点5B成为经由可动触点2而电连接的状态。由此,电子电i^检测 出哪个显示部7B ^L按压^Mt。另外,在解除对显示片7的按压力时,可动触点2通过弹性复元力而 向上方弹性翻转。可动触点2的下表面中央从中央固定触点5A离开,中 央固定触点5A与外侧固定触点5B成为被电切断的状态。与该按压操作相对应,进^fti殳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并且在从设备的 电子电路向发光元件6供给电源时,多个发光元件6发光。而且,该光从 下方照亮显示片7的多个显示部7B,由此即4吏在周围较暗的情况下,也能 够识别显示部7B的文字、记号等显示,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即,在以往的开关中,构成为经由显示片7按压IMt多个可动触点 2,进行多个固定触点5的电气性接触分离,并且使多个发光元件6发光, 由此进行显示片7的多个显示部7B的照明。另外,作为与该申请的专利技术 相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已知例如特开2007-8774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可动触点体3、开关中,将多个发光元件6配置 在多个可动触点2之间,使该发光元件6发光,由此进行显示片7的多个 显示部7B的照明,因此需要多个发光元件6,制作也需要时间,导致价格 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低价且良好的照明的导光片以及使用该导光 片的可动触点体。本专利技术的导光片,在薄膜状且透光性的盖片(cover sheet)下方的预 定部位重叠形成多个透光性的上导电层、>^射层和下导电层,并且在^ 射 层内分散有上下表面翻转成亮色或者暗色的翻转颗粒(反転粒子)。而且, 与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上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对应,橫Jl射层内的翻转颗粒 的上下表面翻转为亮色或者暗色,通过该反射层反射从盖片端面入射的发 光元件的光而进行多个显示部的照亮。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或者两个左右 较少的发光元件进行均匀的照明,所以能够得到能够进行低价且良好的照 明的导光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可动触点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导光片的反射层下方,安装有 圆顶状(dome,钟状)的导电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由此,具有能够实 现能够进行低价且良好的照明的可动触点体的作用。根据上面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能够实现能够进行低价且良好的照明的 导光片以及使用该导光片的可动触点体的有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触点体的剖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片的局部剖视图3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触点体的开关的剖视图4是4^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片的另外的局部剖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导光片的局部剖视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导光片的局部剖视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使结构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局部将尺寸放大显示。另外,对于与
技术介绍
的事项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将详 细的说明简略化。 (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触点体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 实施方式中的导光片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图2中,在薄膜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硅氧烷(硅酮,、乂i;3—^)等 具有挠性的透光性的盖片ii的下表面的预定部位,通过溅射法或者印刷等, 形成有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锌等导电性薄膜,或者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亚漆吩基(求y于工-I^y, polythienylene)、聚漆吩等导电 性聚合物薄膜状的多个透光性的上导电层12。而且,在该上导电层12的下表面,通过印刷等形成有反射层14。反 射层14由聚酯、聚硅氧烷、环氧树脂等透光性的绝,脂与多个翻转颗粒 13构成。即,在该绝缘树脂内,以分散的状态含有胶囊状的多个翻转颗粒 13,该翻转颗粒13内密封有二甲苯、正十二烷、石蜡、碎烯类等溶液或 者气体,白色的氧化钛等带正电的亮色粉13A,和黑色的碳等带负电的暗 色粉13B。而且,在该反射层14的下表面,重叠形成有分^t有银、碳等的聚酯、 环氧树脂等下导电层15,并且通过IW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薄 膜或者聚酯、环氧树脂等绝缘层16进行覆盖,构成导光片17。另外,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薄膜状且具有挠性的基片 l的外周的预定部位,通过粘接剂(未图示)粘贴在导光片17的下表面。 进而,将圆顶状的铜合金、钢等导电金属薄板制的多个可动触点2粘贴在 >^射层14下方的基片1下表面。而且,以覆盖基片1的下面整面的方式粘贴^t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等 薄膜状的隔片18,以使得在保管、搬运时在可动触点2下表面上不会附着 灰尘等,从而构成可动触点体20。图3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触点体的开关的剖视图。在 图3中,配线基板4具有^t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薄膜状或者酚醛纸、混入有玻璃的环氧树脂等板状的形态。在配线基板4上下表面, 通过铜等形成有多个配线图形(未图示)。另外,在配线基板4上表面上, 通过铜、碳等,设有包括圆形状的中央固定触点5A和包围该中央固定触 点5A的马蹄状或者环状的外侧固定触点5B而形成的多个固定触点5。而且,在该配线M4上表面上,剥离了隔片18的可动触点体20与 配线基板4粘贴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片,其中:在薄膜状且透光性的盖片下方的预定部位,重叠地形成多个透光性的上导电层、反射层和下导电层,并且在所述反射层内分散有上下表面翻转成亮色或者暗色的翻转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邉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