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92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顶篷(12)和车顶架(14)的折叠车顶装置,该车顶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前部的车顶框架(20)和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31-3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架(14)在带有或不带有顶篷(12)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或合拢,使得所述张紧元件(31-34)在折叠或合拢时发生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顶篷和车顶架的折叠车顶装置,该车顶架 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前部的车顶框架和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 件。
技术介绍
德国/^开文献DE 199 16 692 Al公开了 一种带有玻璃框架的 汽车折叠车顶,该折叠车顶在顶蓬材料靠近玻璃框架的部分中具有可变形的张紧元件,该张紧元件在关闭位置上沿垂直于汽车纵轴的 横向方向延伸且能够承受拉力。该可变形的张紧元件优选地被设计为带有在其中围成的通道的加强材料条,在该通道中可以穿设有拉 索。法国专利申请FR 2 778 609 A1公开了一种带有车顶的汽车,该 车顶借助挠性元件张紧。美国专利US 6,811,204 B2公开了 一种挠性 保护罩,该保护罩借助可弯曲的玻璃纤维杆张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顶篷和车顶架的折叠车顶装置, 该车顶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前部的车顶框架和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该折叠车顶的结构简单并实现了快速折叠或合拢。在一种包括顶篷和车顶架的折叠车顶装置中,该车顶架包括至 少一个带有前部的车顶框架和至少一个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上述 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解决车顶架在带有或不带有顶篷的情况 下能够折叠或合拢,使得张紧元件在折叠或合拢时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个重要方面,车顶架不包括如在传统的折叠车顶装 置中使用的导杆。本专利技术尤其教导了用至少一个张紧元件来代替传统的导杆。折叠车顶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的 张紧元件从车顶框架的前部延伸至折叠车顶装置的后部。当折叠车 顶关闭时,张紧元件可以例如沿汽车纵向或者沿对角线设置。折叠车顶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从车顶框架的前部延伸至折叠车顶装置的后部,使得车 顶架在带有或不带有顶篷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或合拢,从而使张紧元 件在折叠时发生弹性变形。与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相比,车顶框 架优选为刚性的。车顶框架的前部特别是车顶前框架部件可以与上 部的横梁锁紧。为此可使用已知的车顶扣锁。可选地,在车顶架的 每 一 侧都设有车顶侧框架部件。为了在折叠车顶装置的关闭位置上 张紧顶篷,设有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该张紧元件优选 为弯曲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张 紧元件从折叠车顶装置的后部延伸至车顶框架的前部,该后部优选 设置在汽车尾部中。这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或者其他可弹性变 形的张紧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沿汽车纵向、对角线或横向延伸。当 然,也可以是这些情况的组合。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在车顶架中具有导杆的功能。传统的车顶架可以被构造 成带有车顶前框架部件、车顶侧框架部件、主支座和主导杆的四联杆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车顶架省去了主导杆。至少一个张紧元件承担了 主导杆的功 肯b 。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在车顶架中具有弓形架的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重 要方面,在折叠车顶装置的关闭位置上,顶篷通过张紧元件支撑和/ 或张紧。折叠车顶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在车顶架中具有弹簧的功能。弹簧作用是通过张紧元件 发生变形(例如弯折或弯曲)来实现。如在传统的车顶架中使用的7附加的机械弹簧或气体弹簧可以省去。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被预紧。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可以在折叠车顶装置的 关闭位置上相对于顶篷被预紧。因此,可稳定地张紧顶篷。折叠车顶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被预紧,使得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的预紧力有助于车 顶架的关闭运动。由此促进折叠车顶装置的张紧运动。在这里,张 紧元件用作有弹性的弹簧,该弹簧在关闭折叠车顶装置时产生质量 补偿的作用。因此,折叠车顶装置的关闭变得容易。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多个可弹性 变形的张紧元件设置在车顶框架上。优选地,这些可弹性变形的张 紧元件的一端分别设置在车顶框架上。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的另 一端优选设置在位于汽车尾部中的承载结构上。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是两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至 少部分地沿纵向从车顶框架的前部延伸至车顶装置的后部。前面的 实施方式优选涉及折叠车顶装置的关闭位置。在存放位置上,张紧 元件的设置与在关闭位置上的设置不同。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是两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至 少部分地沿对角线从车顶框架的前部延伸至车顶装置的后部。因此, 能够简单地将顶篷稳定地张紧在折叠车顶装置的关闭位置上。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 的张紧元件或者几个或所有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在折叠车顶装置 的折叠或合拢状态下和/或在未折叠或张紧状态下被设置成弯曲的。 在正常状态或未张紧状态下,张紧元件优选是直的。优选地,张紧 元件在折叠状态和未折叠状态下都或多或少地弯曲,使得它们被预 紧。车顶装置的折叠或合拢状态相当于存放位置。车顶装置的未折 叠或张紧状态相当于关闭位置。张紧元件在折叠状态下优选被设置在与在未折叠状态下不同的面或平面内。此外,张紧元件在折叠状 态下的弯曲程度优选比在未折叠状态下的弯曲程度更大,以减少需 要的存放空间。折叠车顶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车顶框架包 括车顶前框架部件,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铰接在这该车顶前 框架部件上。车顶前框架部件也被称作车顶前框,它在折叠车顶装 置的关闭位置上优选借助已知的车顶扣锁与汽车的上部横梁锁紧。 车顶前框架部件优选祐j殳计成刚性的。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多个可弹性 变形的张紧元件设置在车顶前框架部件的不同位置上。优选地,两 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设置在车顶前框架部件的侧端部上。至少 一个另外的张紧元件优选是至少两个另外的张紧元件,在车顶装置 处于关闭位置时,在前述两个不同的张紧元件之间从车顶前框架部 件延伸至折叠车顶装置的后部。张紧元件也可以设置成部分重叠。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多个可弹性 变形的张紧元件铰接在车顶前框架部件的不同位置上。该铰接优选 被设计成使得张紧元件的铰接端可以围绕摆动轴线进行摆动运动。 替代地,张紧元件也可以以球窝接头的形式进行铰接。折叠车顶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车顶框架包 括两个车顶侧框架部件,它们的一端分别设置在车顶前框架部件上。 车顶侧框架部件也被称作车顶侧框,它们可以铰接在车顶前框架部 件上并分别限定出侧窗开口 。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车顶侧框架 部件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汽车的承载结构上。车顶侧框架部件的另 一端可以铰接在承载结构上。因此,车顶侧框架部件也被称作B柱。折叠车顶装置的另 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车顶侧框架 部件分别包括至少两个车顶侧框架部件区段,这两个区段相互铰接。 该铰接优选被设计成使两个车顶,'J框架部件区段能够围绕摆动轴线 摆动。车顶侧框架部件区段中的 一个优选与车顶前框架部件固定连接。另 一 个车顶侧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括顶篷(12)和车顶架(14)的折叠车顶装置,该车顶架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前部的车顶框架(20)和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张紧元件(31-3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架(14)在带有或不带有顶篷(12)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或合拢,使得所述张紧元件(31-34)在折叠或合拢时发生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弗勒施勒H韦伯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