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387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充气管和弹性接头;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对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充气的充气设备对接,另一端与弹性接头的一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弹性接头的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且弹性接头内部设有用于增大弹性接头体积的密闭空腔。该伸缩扎头通过充气膨胀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壁形成紧密贴合,不仅可以避免紫外光固化软管在固化过程中漏气,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易于使用。易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外光固化是一种将一定厚度的浸渍好光固化树脂的玻璃纤维编制成软管拉入待修复的旧管道中,然后将其充气扩张紧贴原有管道并使用紫外线加热固化定型,形成一种坚固的“管中管”结构,即形成玻璃钢管,从而使原管道的缺陷得到修复的技术。
[0003]目前紫外光固化普遍采用扎头配合绑扎带进行软管封堵作业以便后续加压。为了便于施工,紫外光固化车上需要携带各种管径的扎头,根据修复管道的直径使用不同的扎头,使用不方便且搬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扎头直径一般略小于软管直径,导致扎头与软管之间存在空隙,即使通过两根绑扎带进行绑扎,依然存在漏气问题,严重时将导致整段软管作废。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及其使用方法,该伸缩扎头通过充气膨胀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壁形成紧密贴合,不仅可以避免紫外光固化软管在固化过程中漏气,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0006]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包括充气管和弹性接头;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用于对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充气的充气设备对接,另一端与弹性接头的一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弹性接头的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且弹性接头内部设有用于增大弹性接头体积的密闭空腔。
[0007]优选的,所述弹性接头包括气囊管;所述气囊管一端与充气管连接,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气囊管的管壁内部设有中空腔,且气囊管上设有充气嘴;充气嘴连通中空腔和充气泵。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接头还包括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布置在气囊管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连接处,且环形密封圈套设在气囊管的外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接头还包括环形双面胶带;所述环形双面胶带布置在气囊管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连接处,且环形双面胶带的一面沿气囊管圆周方向与气囊管的外壁紧密贴合,环形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内壁贴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双面胶带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内壁连接的面上设有可撕薄膜。
[0011]优选的,还包括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和外绑扎带;所述紫外光固化软管圈与紫外光固化软管材质相同,并套设在气囊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环形双面胶带和环形密封圈之间;所述外绑扎带布置在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外壁上,并在固化后的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处对紫外光
固化软管进行绑扎。
[0012]优选的,还包括密封螺母;所述气囊管设为瓶状空心柱体,瓶状空心柱体的一端与充气管的出气端螺纹连接,且连接处缠绕有密封胶带;所述密封螺母旋紧固定在密封胶带上。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设有用于紫外光灯架线绳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橡胶盖密封;所述橡胶盖上设有孔径大小可以伸缩的弹性孔。
[0014]优选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环形密封圈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充气泵电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可伸缩扎头使用步骤具体如下:
[0016]S1、操作人员将紫外光固化软管放入待修复的管道中,并依据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径,选择外径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径相同的气囊管;
[0017]S2、操作人员将气囊管的一端与充气管螺纹连接,在连接处缠绕密封胶带,并将密封螺母紧固在密封胶带上;
[0018]S3、将紫外光灯架放入紫外光固化软管中,并将拉动外光灯架的线绳沿橡胶盖上的弹性孔穿过;
[0019]S4、将气囊管的另一端插入紫外光固化软管中,同时启动充气泵对气囊管上的充气嘴进行充气,气囊管管壁的中空腔室充满气体后,气囊管外壁膨胀并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壁紧密贴合;
[0020]S5、在充气泵对气囊管上的充气嘴进行充气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将环形双面胶带上的可撕薄膜去除;气囊管通过环形双面胶带与紫外光固化软管连接;
[0021]S5、将充气管端部的充气口与充气设备连接,对紫外光固化软管内部进行充气,并对紫外光固化软管和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同时进行紫外光固化工艺;
[0022]S6、待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固化后,在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处,从紫外光固化软管外绑扎外绑扎带;
[0023]S7、在紫外光固化软管固化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对环形密封圈处压力值进行检测,压力值变小,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对气囊管进行补气。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5](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充气管和弹性接头,并将充气管和弹性接头的一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同时将弹性接头的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并在弹性接头内部设有用于增大弹性接头体积的密闭空腔。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弹性接头通过充气或充入液体产生膨胀,从而体积变大后自动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壁形成紧密贴合,达到密封效果。这不仅解决了传统扎头与软管之间存在空隙导致漏气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0026](2)、本专利技术设置环形密封圈;将环形密封圈布置在气囊管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连接处,且环形密封圈套设在气囊管的外壁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气囊管内部充入气体膨胀后,对环形密封圈进行挤压,而环形密封圈将挤压力传导至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内壁上,增加环形密封圈所在处的压强,从而提升气囊管与紫外光固化软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7](3)、本专利技术在气囊管上设置环形双面胶带;环形双面胶带的一面沿气囊管圆周方向与气囊管的外壁紧密贴合,环形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内壁对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气囊管与紫外光固化软管之间紧密贴合后形成相互粘黏,增加了气囊管与
紫外光固化软管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其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提升气囊管对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密封效果。
[0028](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紫外光固化软管材质相同的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并将紫外光固化软管圈套设在气囊管的外壁上,且紫外光固化软管圈位于环形双面胶带和环形密封圈之间。这使得当操作人员通过紫外线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软管和紫外光固化软管圈时,由于紫外光固化软管圈的体积小,先一步固化,在紫外光固化软管内部形成环形支撑。这不但便于操作人员将外绑扎带沿紫外光固化软管圈所在处对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绑扎,从而对整个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内外双向密封,实现紫外光固化软管和弹性接头两者之间紧密贴合,提升密封效果,甚至使得固化后的紫外光固化软管圈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彻底解决紫外光固化软管在固化过程中内部气体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充气管;11、充气口;12、橡胶盖;121、穿绳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10)和弹性接头;所述充气管(10)的一端与用于对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充气的充气设备对接,另一端与弹性接头的一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弹性接头的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且弹性接头内部设有用于增大弹性接头体积的密闭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头包括气囊管(40);所述气囊管(40)的一端与充气管(10)连接,另一端嵌套在紫外光固化软管中,气囊管(40)的管壁内部设有中空腔,且气囊管(40)上设有充气嘴(31);充气嘴(31)连通中空腔和充气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头还包括环形密封圈(41);所述环形密封圈(41)布置在气囊管(40)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连接处,且环形密封圈(41)套设在气囊管(40)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头还包括环形双面胶带(43);所述环形双面胶带(43)布置在气囊管(40)与紫外光固化软管的连接处,且环形双面胶带(43)的一面沿气囊管(40)圆周方向与气囊管(40)的外壁紧密贴合,环形双面胶带(43)的另一面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内壁贴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双面胶带(43)与紫外光固化软管内壁连接的面上设有可撕薄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紫外光固化软管圈(42)和外绑扎带;所述紫外光固化软管圈(42)与紫外光固化软管材质相同,并套设在气囊管(40)的外壁上,且位于环形双面胶带(43)和环形密封圈(41)之间;所述外绑扎带布置在紫外光固化软管的外壁上,并在固化后的紫外光固化软管圈(42)处对紫外光固化软管进行绑扎。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紫外光固化用可伸缩扎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螺母(20);所述气囊管(40)设为瓶状空心柱体,瓶状空心柱体的一端与充气管(10)的出气端螺纹连接,且连接处缠绕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涛刘军邹静彭冠平尤国庆陶云兵蒋峰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